• 2

補充一些個人對Pixel 6 Pro的使用與拍照經驗,以及與其他拍照手機的主觀差異

版上的chujy大與虛大都已經將Pixel 6 Pro(後稱P6P)介紹得很詳細了,我就不要再重複贅述。原先一直很掙扎要不要入手這台手機?入手後到底要不要當成主力機使用(我通常都是雙機流使用)、還是當做副機就好?

先說結論:入手後我已經將SIM卡插進P6P,當做主力機使用。想說難得這樣一台很棒的相機手機,還是分享一下自己的看法與經驗好了:

比較的機型有:Samsung S21 Ultra(後稱S21U), Huawei Mate 40 Pro+(後稱M40PP), Mi 11 Ultra(後稱M11U), Vivo X60 Pro+(後稱X60PP)

補充一些個人對Pixel 6 Pro的使用與拍照經驗,以及與其他拍照手機的主觀差異


首先,P6P的廣角真的超級不廣,17mm的視角實在是太窄了,這點是P6P最大的硬傷,而且也無法修正。如果對超廣角有硬需的朋友可以直接跳過這台手機了。

上手後的第一感覺:螢幕好滑呀!我一直使用的都是高刷屏的機子,但沒有其他機子可以有這樣滑順黏手的感覺,P6P的高刷真的很滑很黏,用起來就是另一個檔次。

被酸很大的電池續航力感覺是還好,就正常使用,不多但也不會太侷促。但那個充電速度實在是有夠龜的了,尤其跟陸機相比實在是OOXX,還好我之前使用的主力機是S21U,充電速度也是挺慢的,所以使用經驗上(與充電頻率)沒有太大的落差。

發熱確實是比較常發生,玩遊戲時熱度很快就會拉上來,甚至有點小燙手,這是其他機子都沒有的經驗。「七騎士2」圖形特效開大開滿時甚至會跳出(當機?),我不得不將圖形特效設低一點,才能正常進行遊戲。

電源鍵很詭異地放在音量鍵之上,非常非常不容易按到,這使用邏輯實在是不知道怎麼想的... 一點也不就手。

螢幕亮度有時對於光線的反應有點怪也有點慢,而且常常會偏暗,這在光線變化較快的地方(如樹林)會有點惱人,儘管把手機放到光線好的地方一下子就恢復了。

喚醒手機確實還有Bug,有時候就是得按電源或音量鍵才能進入指紋辨識的狀態,但大多時候是手指放上去就可以了。需要按電源鍵喚醒的機會雖不多,但是偶而就是會來一次。指紋辨識的速度不是超快,但也還夠用,就我各家的使用經驗比較,P6P的指紋解鎖速度雖不快但辨識度成功率算不錯,反正就是手指得放久一點點罷了,使用上也算及格。

但我最最最最在乎的是手機的相機功能,除卻超廣角不廣這點,P6P的相機表現頗讓我驚艷,甚至是取代了我原本使用的S21U,而不是拿來當做備胎或補充的副機而已。

我對P6P的第一讚點是「鏡頭的一致性」:現在手機的旗艦機型都有三到四顆不同焦距的鏡頭,切換時畫質變化在所難免,但如果發色與色調也來個大翻轉,拍攝的體驗就會大大大受影響,眼睛與腦袋也會打結。我是那種常常在同一場景變換不同焦段(視野)的使用者,所以多鏡頭之間的一致性對我很重要。iPhone一直很重視這點,表現也是標竿,使用時你會以為是同一顆鏡頭在變換焦距(如同使用一支變焦鏡),非常直覺,焦段轉換間也沒有任何詭異到像是空間跳躍的違合感;S21U也是很注重這點的安卓手機,四顆鏡頭的一致性很好,鏡頭本身的素質也是很平均(落差不會太大),但變焦過程稍微有點卡卡的,但使用上沒有大礙;X60PP的前代X50PP在這方面的表現很好很優,但X60PP卻砸鍋了,儘管X60PP比X50PP在超廣角上有非常巨幅的提昇,但閹割後的長焦卻有很強的失落感與違合感,不管是發色或畫質都有很大的落差,換鏡頭時使用者也得逼自己的眼睛與心情轉換... M40PP一直是四個鏡頭四種個性,鏡頭的切換之間有很大很強的轉換感,不過M40PP觀景窗的解析度與更新率本來就很低下,畫質更是,拍出來的結果與觀景窗看的相去甚遠(反正每次拍照就是一回回的猜獎),聽說P50P在這方面有非常長足的進步(=三顆鏡頭的一致性相當好),可惜沒機會(也沒勇氣)再嘗試;M11U的感光元件與鏡頭素質都很好很好,不愧是堆料之王,但鏡頭切換之間,廣角切標準還好,但標準切望遠就會有很大的突勿感,整個畫面完全不同了... 尤其是,M11U對於光線的敏感度較高,光線好時神龍擺尾,這些問題也小到可以忽略,但光線一旦弱下(這裡指的不是夜景,而是普通的從晴轉陰,或大太陽下的陰影面),畫質與發色就會快速下降,包含這裡提的「鏡頭一致性」問題也會快速被放大。

P6P還有一個很神奇很神奇的地方,那就是如果點選拍照焦點,即使是切換鏡頭,P6P還是會緊緊咬死那個對焦點不放,不只鏡頭切換時顏色、色調、曝光都幾乎沒變,連對焦點的位置與對焦鎖定框也還留在那裏,咬住不放,這實在是很神奇又很實用。某家的新機一直大力吹噓這項功能,其實P6P早就做好做滿了... 而且即使是切換鏡頭也還繼續咬著,這點(在手機上)真的是夠神奇的了。咬著沒啥,但要咬得這麼緊、這麼順、而且切換鏡頭也還繼續死咬,神奇!

之所以購入P6P其中一個主因是「動態搖攝」,拍起來是意外的簡單,儘管細看還是有不少破綻,但FB/IG爽爽用倒是沒有問題,動態搖曳照竟然能這樣隨手可得,科技的進步實在讓人稱奇!!P6P在拍動態搖攝時也會留下沒有處理過的原檔照,所以不滿意或破綻稍多的話,至少還有原始照片可以保存使用。

(已經擁有大多頂尖拍照手機的)我之所以還入手P6P的原因與經驗如下:

S21U堪稱目前安卓手機中的拍照之王(性能),鏡頭的素質、拍照的體驗、鏡頭的一致性等等都是安卓手機中的翹楚,但過於銳化的風格、過於飽和與偏黃的綠色、橡膠感很重的膚色表現,卻是讓我的眼睛越來越痛。尤其我常拍山林,樹林哪可能會長那樣(過度銳化導致遠處的樹葉都是一樣的大小頻率)?過硬過銳的畫質乍看很爽但看久很假,心裡開始想要找台操作性能一樣(或接近)、但成片不要有那麼濃的「手機味」的手機相機。

Vivo的X60PP可稱得上是安卓中的「人像之王」,使用經驗是(在P6P問世以前)安卓世界中唯二(另一支當然是S21U)可以跟iPhone平起平坐的機王,對焦、曝光、快門等等你都不用去考慮擔心,反正就是看準按下快門就是了,這點講起來好像很平常很簡單,但其實能做到做好的機子並不多,安卓世界裡我所知道+也能信賴的也只有S21U與X60PP(在P6P問世以前)。我之所以把X60PP稱作人像之王,是因為X60PP會針對人像進行強制優化,不管你是不是在使用肖像模式,只要畫面裡有人像,X60PP(其實X50PP就是這樣了,我相信X70PP也是)就會針對人臉進行優化(打亮+膚色調整+細節調整)。只要畫面裡有人,X60PP總是可以輕易地拍出讓人滿意的照片。但X60PP的出片容易偏暖偏黃(儘管事後很容易拉回),顏色加工的穩定度時高時低(有時跟S21U一樣噁,有時又還好,但銳化痕跡比較沒那麼明顯),最大的問題還是在長焦端的落差,我太常使用長焦端,但當年X50PP(儘管陰影處的色偏嚴重)的長焦優勢完全喪失,X60PP的長焦堪堪只能算是「求有不求好」,光線變化時劣化的程度也是很慘,跟主攝與2X的落差實在太大。

看膩了S21U與X60PP這類加料很重手的機子,外媒認為下手最輕但堆料最猛的M11U就成了我下一個目標:M11U的硬體優勢確實是很強很厚,成片的「相機味」最好,細看沒有太多太重手的「催化痕跡」,儘管畫面有點軟,但細節豐富且自然,屬於看起來舒服且耐看的那種風格。M11U也讓我對手機的數位變焦有了新的認識:原先我一直認為M10U與X50PP/X60PP這樣的0.5X(或0.6X)+1X+2X+5X四鏡頭才是手機裡的王道,數位變焦的坑實在很難讓人安心(我吃過S20U的大虧,但S21U已經比前代有很大的長進),不過M11U改寫了我對這點的看法!M11U的10X(5X的數位變焦)比起S21U的原生10X鏡頭竟然可以打得不相上下!!這實在讓我驚喜!而且因為光圈更大、底也更大,M11U在拍長焦(5X~10X)時的體驗常常比S21U更好更優,對於光線的要求也不那麼嚴格,拍出來的味道與畫質也更上一層樓,M11U的長焦端真的讓我大開眼界!!原本擔心M11U的2X~3X這常用焦段是數位變焦,拍起來會不會很肉,但M11U的2X卻能讓我很放心地使用,3X也勉強過得去,先前我對1X跳5X的憂心似乎是多餘的了。M11U的超廣角比S21U更廣,畫質也不賴。但M11U跟M10U有些祖傳問題很像,譬如黃色被壓抑,畫面總感覺有層「藍紫色」的薄紗籠罩,顏色不是很充足到位;鏡頭的一致性問題很明顯,從主鏡頭切換過去5X鏡頭時有「整個世界為何都變了」的混亂感,經驗很不好;M11U在陰影處的畫質劣化程度也比S21U要大許多,我不太明白S21U是如何去逼出這些顏色與細節(儘管有點假),但M11U在這裡常常就已經糊成一團,沒有任何細節與顏色資訊了,這裡說的不是什麼暗光下的高感挑戰,而只是陽光充足下的高對比照片的陰影處表現,都是最低感光度的設定;而M11U最讓我討厭的是快門遲滯實在又久又不穩,按下快門也不知道要多久相機才會真正拍下照片,這對我這種常常拍動態的使用者來說實在是個大硬傷,長焦端甚至有時會有按下快門還不理的狀況出現!?M11U或許是硬體堆料之王,但使用上的經驗卻遠遠不如硬體上的強勢,尤其對我這種急性子+常拍動態的人來說更是如此。

M40PP就... 鏡頭一致性不是很差而已,而是很慘;超長焦(10X)的可用性極差,遇到高反差的場景完全無用武之地。說到高反差,M40PP不管是哪顆鏡頭都是應付地有點吃力,拍攝的成功率很低,更別說是成片的穩定性了。多幀合成導致的快門遲滯也一直是近年華為手機的大短版,那種隨看隨拍隨收的俐落乾脆是在華為手機上無法找到的。我長久以來都有使用華為的手機(從P9開始),但這些年確實是有點失望了,穩定度與拍攝經驗一直是華為的二大罩門,至少就我天天拍的場景下,華為的表現實在難以跟上其他旗艦,但是偶而就是會出現幾張讓人讚嘆的照片,讓人很難相信是手機拍出來的...

說回P6P,我終於找到第三支可以上比iPhone使用經驗(別說超越,至少同級)的安卓手機。畫質上,P6P的陰影部分是有點混,有點當年X50PP的程度(但好一點點),可是跟X60PP/M11U/S21U這些機子相比,(陰影處的)雜訊表現上確實是落後了一段;P6P其實也是後製派的(廢話,計算攝影的頭銜不是白叫的),成果介於重手的S21U與輕手的M11U之間,算是一個不錯的平衡點(在我主觀的眼裡)。發色上不會過於濃郁,綠色也沒有發黃(S21U表示點點點),紅色不會過分突出(好多手機要舉手),膚色儘管不是很粉嫩或白裡透紅,但至少也不會不自然。Google有特別強調人臉的清晰度,所以拍人像的成功率很高。P6P的2X~3X表現不及M11U那樣,影像品質下降的程度比較大,但還算堪用;P6P的長焦鏡跟M11U上的長焦鏡一樣,素質非常高,我非常非常喜歡使用,甚至常常感覺是三顆鏡頭中素質最高成像最好的一顆,而且從標準鏡切換過去時不僅色調、曝光、焦點都沒有跑掉,成像甚至還高出一階,這點跟其他機子的使用經驗(切到長焦時使用經驗與畫質會低下)就大大不同了。我喜歡P6P的點就是很穩,鏡頭之間穩,拍攝節奏穩,成像品質穩,色調表現穩,我比較不用擔心相機會不會暴走,任何時候任何焦段總是都可以讓我放心信賴。P6P的拍攝介面也是很實用,只要一點焦點,高光/陰影/白平衡三個調整條就出現了,很快地就可以調到自己心裡或眼裡想要的畫面,似乎沒有更順手的介面了。但是P6P那個廣角實在是有夠不廣的,這對某些題材來說就是完全的放棄與不可能,但看來只有P7P才能解決了...

如果你喜歡用手機拍照(而且可以接受一個不夠廣的廣角),我是很大力推薦P6P。


補充一些個人對Pixel 6 Pro的使用與拍照經驗,以及與其他拍照手機的主觀差異

補充一些個人對Pixel 6 Pro的使用與拍照經驗,以及與其他拍照手機的主觀差異

補充一些個人對Pixel 6 Pro的使用與拍照經驗,以及與其他拍照手機的主觀差異

補充一些個人對Pixel 6 Pro的使用與拍照經驗,以及與其他拍照手機的主觀差異

補充一些個人對Pixel 6 Pro的使用與拍照經驗,以及與其他拍照手機的主觀差異
2021-12-05 11:37 發佈
充電主要還是在於你的充電頭吧
我自己都是約70分鐘左右充滿
Anker Nano II
最強擋廣告外掛 AdGuard http://bit.ly/2uq2ZaU
danieltflu wrote:
版上的chujy大與(恕刪)



蠻用心的個人經驗分享
P6P超廣角如果拍RAW自己轉的話
應該會再廣一點吧
https://www.flickr.com/photos/roxsoul/
danieltflu
danieltflu 樓主

在這個14mm都不嫌廣的時代,只能說要多加油了~~XD

2021-12-05 16:39
建議可以來個你手上這幾支手機的拍照對比,白天/黑夜室內/外遠/近景,大光比場景,高色彩對比場景,逆光表現,人像表現,移動物表現,微距表現,焦段表現,這些都來一下,會比較有可看性,不然純文字表達太玄學了
會寫這篇文章其實是想補充一些蠻影響我自己的使用經驗,但評比中通常不太會講的點:

- 多鏡頭的一致性,譬如iPhone/S21U/P6P/X50PP你會很直覺地認為是用同一台相機+同一顆萬用變焦鏡在拍照,但其他機型可能就是廣角是Olympus+標準是Canon+長焦是Nikon(純比喻)這樣的雜牌組合,換了焦段就好像換了相機,眼睛與腦袋也要跟著換,使用上蠻混亂的。更別說iPhone/S21U/P6P變焦時還會有拉出去或縮回來的效果,這對使用者眼睛腦袋的連續性很有幫助,而P6P的焦點鎖定又把這「連續性」又往上提昇了一個檔次。多鏡頭的一致性如果不好,又如何達到這樣的使用連續性?

- (或許是多幀合成導致的)快門遲滯也是,使用華為手機時常常會在拍攝時看到「請保持手部穩定」,幾乎要一秒多到二秒的時間,所以我請別人幫拍的照片幾乎都是糊的,那些用iPhone習慣的人,直覺就是快門按下就已經大功告成,可以離開去拍下一張相片了,如果用這樣的使用習慣邏輯去使用華為或小米,那結果一定很慘... 平時的快門遲滯已經很有感了(所以我快門聲都不敢關),而且長短不一,長焦的遲滯時間更久,拍到的都是未來,不是現在。但S21U/X60PP/P6P這點都做得不錯,隨拍隨得,除非是夜景。

- 大反差場景(我常拍雲海)下的亮部暗部表現,DXO曾經的王者M40PP簡直是慘敗,出片成功率出奇的低,而且即使拍攝成功,結果也是蠻慘的(對比過大、最亮與最暗層次不足、顏色過度飽和)。S21U一直是優等生,只是味精總覺得加過頭了,又沒有選項可以降低;加入人臉後可以看到Vivo在演算法上的特色,會對人臉實施優先曝光(所以背景的顏色或亮暗就會不夠優化,甚至過曝或太暗),或者是可以看到人臉旁有刻意打亮的後製痕跡,膚色也非常像是被獨立出來處理(否則像是S21U那樣「用力加料」就會導致膚色太紅或太深);P6P偶而會發淡,對比也稍降,可是整體感覺還不錯(亮部、暗部、飽和度、色偏),但細看時暗部細節又有點雜混。

在YT上看了很多對比評比,對岸的評比老是注重在光高壓制與暗部細節的表現上,而外國媒體的評比看起來都差不多(其中有不少我會說是同一台手機拍的,因為差別真的微乎其微)。但實際入手後,每支手機的個性仍有明顯的差別,發色與色調或許是主觀上的好惡,但拍攝成功率、快門遲滯、多鏡頭的一致性這些就是客觀的優劣,至於有沒有注意到?會不會用得到?就看人需求了。我只是把這幾個比較少人著墨的點提出來分享罷了。





這是S21U(加料最多)跟M11U(加料最少)的對比,一看葉子的顏色就知道誰是三星誰是小米,但細看的話,小米的細節其實更多且自然舒服,不會像三星這樣生硬。
這是S21U與M11U的對比,S21U的照片其實蠻容易識別出來的... XD





第一眼會覺得三星的細節更多、顏色更突出,但細看後面的山景就顯得很生硬不自然。所謂「後製的痕跡」大概就是這樣子。
專業實在的心得分享文,
板主實在強大
佩服,中肯,說出各自所見優缺點。
照片也很美,超讚。
天氣預報 wrote:
充電主要還是在於你的...(恕刪)
 
請問,您是剩幾%的電,70分充到滿。
充電頭您有說了,充電線是用原廠線嗎,是否為p6p的機種?感謝。
天氣預報

25%左右吧 線也是Anker的Powerline III 我是P6P

2021-12-06 8:46
愛好自由

25% 70分鐘充滿,Anker NANO II 65W 蠻吸引人的。

2021-12-06 15:08
yuzshain wrote:
專業實在的心得分享文(恕刪)


謝謝。彼此切磋分享罷了。

希望大家都能選到適合自己的機子。
能蒐齊這麼多手機做比較,實在不易~

最近有個新聞提到,雖然藍牙耳機當道,但有明星改用傳統有線耳機,反而帶起潮流。

手機攝影的許多優點很吸引人,但數位相機也有迷人的浪漫(再10年前會說底片相機較浪漫)。

今年我使用好幾支手機,體驗一輪後,目前我覺得手機攝影大概到了一個階段,不是不能再進步,而是開始要有新的取捨才能得到更多。

這種情況下,要有讓人眼睛為之一亮的攝影手機,我覺得大概還要2~3年看看。

因此目前我給自己的目標是明年不換手機,改
先找回數位相機的迷人魅力。


(by GR)
  • 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