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

Nexus 6P:一窺手機拍照的另一個(更棒的)可能性

使用過 Nexus 6P 三天後,我認為終於可以在 6P上找到拍照硬體的「感光元件大小 vs 像素細節」新平衡點!!

之前 HTC 的 UP 概念不是不好,而是 OmniVision 的感光技術太過落後(跟 Sony 比起來),加上鏡頭素質不高,無法真正發揮出 UP 的優點。

從今年的 M9 開始棄械投降以後,我原本很擔心以後手機拍照就會被「高畫素=高畫質」這市場謬論牽著鼻子走... 其實高畫素帶來的缺點(高雜訊+窄動態範圍)非常明顯,今天 1.12um 已成為主流,從:

1/3" 的 IMX214/IMX278
1/2.6" 的 IMX240 (S6/N5) / IMX234 (G4/V10)
1/2.3" 的 IMX230/IMX300

這趨勢真是令人擔憂。裡頭有些領先廠商(如 Samsung / LG) 可以使用高階的演算技術去克服感光元件本身的缺憾(我對 G4/V10 的演算技術十分讚嘆),但那畢竟是先天不良、用後天方法「算」出來的結果,就好像看完全畫幅再去看APS-C、或1"、甚至是小DC,越小的感光片,「算」的痕跡就越明顯、影像就越假。這無意義的高畫素追逐遊戲在我眼中實在無趣透頂。還好 Google 沒有隨波逐流,在 5X/6P 上使用了 12MP @ 1/2.3" 的 IMX377,擁有 1.55um 的大感光像素,儘管尺寸上仍比不上M7/M8上的 UP 的 2um,但別忘了 Sony 的感光技術遠超過其他的競爭者,IMX377 在 Google 很原始低階的影像成像技術下仍有很精采的細節表現與更寬廣的動態範圍,這傑出表現也讓我對 LUMIA 950/950XL 失去了興趣。

目前卡在 Google 本身的影像成像技術還很低階,相機能力也很陽春(應該說太陽春...),加上沒有防手震功能、閃燈也嫌弱了一點,但從原始的影像還是能看出這片感光片的先天優勢:

下面這個連結可以看出「先天」(感光元件)與「後天」(影像演算)的差別:

http://www.gsmarena.com/piccmp.php3?idType=4&idPhone1=6849&idPhone2=6901&idPhone3=7556

未來如果有領導廠商(如 Samsung / LG / HTC)可以補足這片感光片在成像引擎、使用介面、以及OIS/閃燈上的不足,那麼,手機相機的影像品質一定可以再往前跨一大步!真是令人期待!!

++++++++++++++++++++++++++++++

夜拍(ISO1000 的畫質):

Nexus 6P:一窺手機拍照的另一個(更棒的)可能性


近拍:(1/200s, ISO60 原圖無修)

Nexus 6P:一窺手機拍照的另一個(更棒的)可能性


風景 (ISO60 x 1/2500s)

Nexus 6P:一窺手機拍照的另一個(更棒的)可能性


近物(ISO60 x 1/254s):
Nexus 6P:一窺手機拍照的另一個(更棒的)可能性


室內(ISO101 x 1/120s):
Nexus 6P:一窺手機拍照的另一個(更棒的)可能性


食物(ISO378 x 1/24s):
Nexus 6P:一窺手機拍照的另一個(更棒的)可能性

2015-11-25 21:04 發佈
「一般人」是不建議去購買使用 5X/6P。儘管 IMX377 的影像先天素質好、後製的範圍與潛力高,但一般人根本既沒經驗也沒需要這樣大廢周章去處理影像,更別說太過陽春的拍照介面讓拍照時卡卡、扭捏、笨拙到不行... 比起 S6/N5/G4 來說都差得很遠(節奏、操作、功能、調整...),第三方相機軟體也很難補足(相機一向是手機中最難補正的功能,所以也是最獨特的存在)。除非是對手機照相真的很有興趣、後製經驗也很豐富的朋友才建議入手這隻手機。
一些其他感想:

前鏡頭的表現很讚(功能陽春但畫質很好:很銳利、細節豐富、而且發色也很不賴),表現不下於那顆優異的後鏡頭。

閃燈弱爆了...

畫質細節很豐富,可能不是一般人喜歡的那種平滑的塗抹感,但這樣原汁原味、保有豐富細節的畫質,可以保留給後製最大的可能性。對於像我這樣喜歡稍稍後製的人來說最適合不過。

畫質銳利細節豐富,比 Note 5/G4 要好得多,不是那種「硬抹」「硬銳利」「硬算」出來的感覺。

鏡頭的光斑很嚴重,有強光的話幾乎閃不掉。

全景很遜,接得不太好。

沒有人臉對焦,實在很落伍...


拍照手機還真的有一定市場
danieltflu wrote:
使用過 Nexus...(恕刪)
就畫質來說,5X和6P表現真的非常棒
而且非常舒服,沒有G4、Note5那種很明顯的先抹再銳化
你的說法有太多幻想的成份

G4 V10 先天不良用後面算法?

要知道銳化 雜訊 模糊度 3者是不可逆的

好了一個 就必須壞了另外一個

G4 V10 先天不良能算成那樣 基本是個空談而已
G4 的影像演算法算是目前手機上最高階的(沒有之一)。

G4 與 Note 5 / Z5 等等同樣都是 1.12um 的感光單位面積,但是卻可以「逼」出足夠的細節,而且影像仍然扎實。後製的痕跡雖然還有,但是看不太出來。

G4 與 1020 算是我用過手機中唯二(CM1 我沒用過)在影像扎實度上可以跟隨身小相機比美的。

Note 5 很接近了,但是還是偏手機一點(軟),細節也糊得比較厲害一些。但「綜合」來說 Note 5 的整體性能是機器人世界中最好(手機拍照不只影像素質而已,其他的性能、包括啟動、對焦、儲存、瀏覽、後製等等都要考量進來,這部份可以參考 basic 大近期的文章)

6P 比起來演算法算是很低階,影像素質只是可窺見感光元件先天上的優勢(1.55um vs 1.12um,這差別很大)而已,但對我這種攝影玩家來說,這樣(保留最多細節的)原始素材反而在後製上最好處理。

未來如果這個感光器(IMX377)套上如 G4 的高階影像演算法,那手機影像又可以往上一階了 (比起現在的頂點:Note 5 / G4 / iPhone 6s)。所以我才提到「未來可期待的可能性」。

從 One M7 到 Note 3 的時代,手機相機的性能已經可以取代隨身相機作為日常生活的紀錄使用,但是影像還是很差強人意。

之後的手機在影像上已經有很大的進步,可以作為個人生活影像記錄使用,當我發現自己的手機照片已經多過相機照片時,我就開始追求手機相機的極致:

Nexus 6 (IMX214)-> Xshot (IMX214) -> Z2 (IMX200) -> S6 (IMX240) -> G4 (IMX234) -> LeTV Max (IMX230) -> Note 5 (IMX240) -> M5 (IMX230) -> P8 Max (IMX278) -> 6P (IMX377)

1020 -> 930

iPhone 6 Plus

沒有品牌情結包袱,只是分享一下研究心得。

danieltflu wrote:
G4 的影像演算法...(恕刪)


細節是逼不出來的

任何算法都會犧牲其他東西

感光面積不是一切

鏡片品質 鏡片數量 光圈 通常決定了60%以上的畫質

你的說法 偏向了LG用普普(爛爛的)東西 用程序優化的方式讓畫面變好

我指出的是 LG的進步 那是全面性的進步 才能有那個畫質 用爛爛的鏡頭加上爛爛的CCD再鬼神的程式設計人員也無能為力

danieltflu wrote:
G4 的影像演算法...(恕刪)



對於V10及NEXUS
我個人是很喜愛NEXUS拍出來的細節感,但G4(V10)照相確實也是很厲害
不知樓主對於G4跟NEXUS的比較有何想法
在相機性能與操作介面上,陽春堪用的 6P 是完完全全無法跟先進完整的 G4 比較的。(不過也比 Nexus 6 好多了,至少算得上堪用。)

不過 6P 的「原始」影像跟 G4 有一個層級以上的差距,就像是全幅 vs APS-C 或 APS-C vs 1" 那樣的差距,影像的原始感、立體感、與細節都高上一級。乍看之下雜訊粒子很高,但是色彩資訊豐富,後製空間頗大。

原以為沒有了 OIS 會震得一大糊塗,孰料比想像中好很多:



  • 10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0)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