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訪Googel Solve for X:收集世界上最酷想法的實驗室

大家應該聽過Google X這個實驗室吧,不知為何,只要名稱加上X之後就籠罩上一層神秘感...大家對Google X的概念是什麼呢?一個神秘的實驗室,就是做出Google眼鏡、無人駕駛車(Self-driving cars)、高空氣球網路計畫(Project Loon)...等產品的單位,專門研發一些稀奇古怪、天馬行空的先進技術。(可能還有人覺得裡面都是些瘋狂科學家

這個想法對也不對,Google X的確是一個實現瘋狂想法,變成先進技術的地方,但他們的出發點是為了要解決一些世界性的、全人類的面臨的難題,讓世界變得更好。
Google X的任務是:投資和發行一些高難度的想法或專案(Moonshot Technology),從根本讓世界變得更好。
每每講到Google X在做些什麼時,都會提到「MoonShot Project」這個名詞,這是Google X各項研究計畫的一個統稱。Moonshot這一詞是來自於美國總統甘迺迪,當時他提出要把太空人送上月球,這在甘迺迪總統那個時代,是一個很瘋狂,而且非常難做到的事,但後來這個想法竟然成真了,而且當美國成功把太空人送上月球那一刻起,這個世界也跟著改變了。
因此MoonShot代表的就是這種,很瘋狂,難度也很高,但會帶來重大改變的計畫。
在Google I/O展前,我們很難得有機會可以採訪到Solve for X的負責人Megan Smith,了解Google X及Solve for S要用什麼方法來改變這個世界,這也是台灣媒體第一次接觸到這個計畫的負責人。
初訪Googel Solve for X:收集世界上最酷想法的實驗室

這張圖片可以代表Google X的精神:關於這世界關於人類,還有很多難以解覺得重大問題,所幸現在有很多突破性的科技可以用來解決這些問題,如果這些科技可以用一個前所未見的方法實現出來,就可以解決這些長久存在的大問題,三個圈圈中間的交集,就是Google X要做的事,也就射月計畫(Moonshot Project)。
初訪Googel Solve for X:收集世界上最酷想法的實驗室

Google X裡有一個「Solve for X」的平台,鼓勵所有人,包括開發者、科學家或是研究人員,在這裡提出他們如何想改變世界的點子,在這裡有人可以一起交流想法,甚至技術支援的話還可以真的實現出來。
Google X的負責人Astro Teller曾經形容Google X裡的人都是擁有博士學位的彼得潘,Megan引用了巧克力冒險工廠這部電影,希望這個平台也像這部電影一樣:有創造力、有創意,而且想法沒有界限。

每個Project要成型,會經過4個階段,一般都是先從有點子開始,有了想法之後就做出一個雛型(Prototype),然後再變成一個專案,然後做出產品。
初訪Googel Solve for X:收集世界上最酷想法的實驗室

Megan以Google眼鏡為例,大家覺得Google眼鏡從有想法到做出原型,中間花了多少時間呢?
答案是只花了1.5個小時,他們從Android機器取出零件,組合一下,就完成了一個Google眼鏡的雛型...
我們聽了都相當驚訝,當Megan丟出這個問題時,有人猜六個月、一年、兩年的都有,但事實上速度之快大大出乎我們的意料。
但是Moonshot就是這樣想的,積極去行動,就可以加快計畫成型的速度。
我們訂目標時常常想的是多增加10%的目標,但Google X想的是要達到10倍的目標,這樣反而容易成功,但要達到10倍的目標,就必須要有不一項的思考模式:2/3給Yes, and,剩下1/3才是給Yes, but。
初訪Googel Solve for X:收集世界上最酷想法的實驗室
面對任務決不說不,而是要去想這樣做的話就可以怎樣,那樣做的話又會怎樣....多點時間在建設,少點時間在批判,一直說不,那事情永遠無法一件一件進行下去。

初訪Googel Solve for X:收集世界上最酷想法的實驗室
很多人會覺得Google為什麼會有那麼多,源源不絕的點子,Megan提到,其實Google很多點子是來自外界,一些開發者,甚至是世界各地的年輕學生,例如Google每年都會舉辦Google Science Fair,這個活動開放全球13~18歲的年輕人,提出他們的構想跟研究結果,然後遴選出一些入圍者及最後的首獎,裡面就有很多很棒的點子,未來都有可能變成Google的產品。(今年的競賽台灣也有一名入圍者喔)

但Megan也提到,要能這樣的交流,就必須要有開放的網路環境。
這一代的年輕人可以利用開放的網路環境,找到很多他們想知道的資訊,和認識不認識的人做很多討論,資訊一旦流通、透明,人人可以取得,就可以刺激形成想法,透過分享和合作,Google也可以集思廣益,把想法做成產品。

透過網路集眾人之力完成的例子,比方Google Map Maker,有些地方可能比較偏遠,或是有變化但Google來不及更新,而無法完成當地的圖資,於是透過Map Maker,讓當地人用簡單的工具就可以自己編輯地圖。
或是像Khan Academy這個YouTube上的學習頻道,就是把各種教學影片放上去,讓大家,甚至有些無法就學的人,在各個地方也能共用學習。在這些例子裡,Google只是一個平台,讓大家發聲或共同實現想法的平台。

但是像在非洲,網路分佈並不密集,資訊取得不易,如果我們生活在這個地方,可能只有三種選擇,一是做個簡單的小生意,或是離開,或是為政府或大企業工作,取得機會,但事實上不應該只有這三種選擇,應該是讓網路更普及,人人都享有開放的網路,才能解決問題。
Google自己統計目前全世界大約還有46億人沒有網路可用,所以更重要的是要想辦法在這些地方提供網路,解決數位落差。

如果你有一些很棒的想法,若能結合網路傳播,就會帶來意想不到的效果,
歷史上有些很了不起的人物,他們的特質跟Moonshot不謀而合,比方Nikola Tesla
George Washington Carver...等,他們都是想法超前,想要解決改善人類生活的科學家、發明家、教育家、農學家..。

初訪Googel Solve for X:收集世界上最酷想法的實驗室
Solve for X要做的事就是去找到這些有很酷的idea的人,提供他們一個舞台讓想法成形,改善人類的生活,在Solve for X網站上,有比方能源、農業、核能...等領域的開發者、研究人員,或非營利組織的人,在這裡和Google合作,提出想法來激盪。
Solve for X跟Google創投(Google Ventures)不太一樣,Solve for X不一定是直接出資,而是提供一個平台,讓這些有想法的人可以在這裡和更多技術人員(可能來自Google,也可能來自其他領域)交流、溝通,或提供Google有的技術資源。


初訪Googel Solve for X:收集世界上最酷想法的實驗室
後來Megan提到其實有很多單位也跟Solve for X有一樣的理念,比方奇異公司的Focus Forward計畫,或大家比較熟知的FABLab、TED..等,Solve for X和這些單位也有一些連結。
比方TED的影片跟idea,雖然在YouTube、校園、電視台及MIT...等管道上,都很很高的點閱率,很大的傳播力跟影響力了,但TED還想做更多,於是他們和Solve for X合作,展開了一個名為「ideas in Action X」的計畫,TED請6位Solve for X的講者,提出他們的ideas,做小組演講,腦力激盪後,把交換形成的想法做成infograph,得到了一些很棒的想法,比方保溫應該是針對人,人一進房子後就自動調節溫度的系統;或是把螢幕放到腦子裡(TV into Brain)接受資訊,這樣人們就可以處理更多訊息...等,藉著這種作法,讓這些想法實現出來。
初訪Googel Solve for X:收集世界上最酷想法的實驗室


Solve for X在做的事情看似很遙遠,或是好像是一群厲害科學家在做的事,跟老百姓的柴米油鹽醬醋茶離得好遠,但Google/ Solve fo r X的想法是,人很容易陷入現實生活的問題,然後就在裡面打圈圈,但像在60年代當時,其實生活並不富裕安穩,世界上也有像越戰、古巴導彈危機,以及文化大革命、布拉格之春...等政治運動,但在那個並不是承平歡樂的時代,人類還是登陸了月球,做了件一跨出一大步的事情,這種想法應該要維持下去,
即使Google已經有很酷的服務,很成功的事業,但如果就只有想著改善眼前這些東西,對Google來說是不夠的,他們認為他們應該要想得更遠,去想怎麼解決人類的問題...這跟Google其他的Business很不一樣,但這也解釋了為什麼Google還是投入去做這件看不到眼前立即收益的事情。

延伸連結:
Solve for X網站
Google Science Fair
TEDx Event
2014-07-04 11:13 發佈
期待Google實現海馬瀨人的決鬥盤!!! 抽牌~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