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高階的硬體iPad出現,越是說明了低階iPad產品線出現的可能...(iPad2當第一炮風向球)

我們先說明一件事情,Jobs曾經說過不會有Video iPod。http://www.engadget.com/2004/04/29/steve-jobs-says-it-again-no-video-ipod/

另外,令人訝異的是,Jobs自傳也提到,他曾經認為不應該有3rd party apps on iDevice。http://www.cultofmac.com/125180/steve-jobs-was-originally-dead-set-against-third-party-apps-for-the-iphone/

尤其是反對app這件事情上,讓人瞠目結舌的不可思議。iPod大賣,不是產品好,是有content加持,有iTMS的出現。難道本質上的Jobs,不為自己創造出來的"ecosystem"有感,而深知內容的重要性嗎?也難道在iPhone的product strategy裡頭真的沒有iphone app?還好公司除Jobs以外,還有其它的聰明人。

Jobs也說過7-inch tablets are terrible。http://www.imore.com/2010/10/18/steve-jobs-7inch-tablets-terrible/

"SJ: Apple has done extensive testing, really understand this stuff. Limits to how close you can place elements for usability. Why 10″ is minimum size for great tablet apps."

9.7"真的是平板體驗的最低需求嗎?iPod touch/iphone算什麼體驗?筆電的體驗是多少尺寸才叫筆電最佳體驗?11.6"/13.3"/15.4"/15.6"/17"? 尤其是15.4"跟15.6" 是消費者體驗還是幾代廠面板切割最佳率的結果?還是針對使用者需求所差異化出來的產品線?

iMac或是ACD的尺寸從17", 21", 24"走到27", 32"桌機螢幕距離使用者眼睛有變遠嗎?還是規格王道、技術演進、成本下降的結果?

我們可以相信也理解第一代的產品,在不完全了解使用者需求與產品銷售最大化與風險控管的兩全下,產品針對統計學裡面一般分布或是長尾分布的最大宗當target customers,是非常理性也可以理解的。9.7", 1024*768的132ppi是當時蘋果認為最大宗與技術成本考量下的規格。

2012年的2年後呢?當然蘋果可以說9.7" ipad市場還在高速成長,不需考慮新產品線的推出,這也是可以理解的。但是今年新ipad的推出,卻有下列的跡象在在說明了低階iPad的出線。

1. 不再如iPhone般的以序號命名。

MacBook Pro, MacBook因為螢幕大小不一所以很明顯的外型差異、材質不一,在第一個時間點就切成產品線以不同命名做銷售。

iPhone在命名上做錯了一件事情,很嚴重。3GS現在還在生產製造,也在出貨,以0元綁約為訴求,打低階iPhone市場。3GS甚至現在iphone4算是一個產品線嗎?個人的看法是,是的。問題是,消費者認為是嗎?還是有種舊機續賣消庫存的感覺?未來是否更早變孤兒?如果3GS是個主打低價的產品線,那未來可以更新嗎?4/4S才是更新版本呀,已經更新過了,未來3GS的外型可以換成A4 CPU/16GB繼續賣0元綁約嗎?那怎麼稱呼新版的3GS?

蘋果遇到了一個很奇怪的窘境是舊機有舊名稱,但是續賣當低階產品賣。但是低階產品要更新怎麼更新的大問題?

太多人人云亦云,說著新iPad的名稱讓人混淆,應該叫iPad 3或是HD才對。但是MacBook(Pro/Air/__)呢?MacBook筆電之所以變成簡單三個大產品線並沒有因為INTEL CPU的更新、硬碟、GPU更新而有1~10的序號表達幾代的問題。

這次iPad算是記取教訓,重新拾回iPod跟mac的命名方式,個人看法就是要調整iPhone命名上的錯誤,處理讓低階產品很難施展開來取得消費者的青睞的窘境。

iPad這中性的中階產品,中階名稱變成主流產品線名稱,讓未來低階、或是高階iPad有空間命名,重拾iPod/iPod Touch/iPod nano的差異化產品線的命名方式。

2. 官方Apple Configurator的出現。

http://itunes.apple.com/us/app/apple-configurator/id434433123?mt=12

這名字很奇怪而且很爛,但是圖像就清楚點了,就像是Mac的ARD http://www.apple.com/remotedesktop/ 一樣,主打著企業用戶跟教育市場而來了。iPad不再只是personal mobile device with ONE personal Apple ID。

個人早期在企業裡面就遇到這樣子的問題,想推廣ipad使用,但是2010-2011年竟然沒有這樣子的官方東西好讓企業IT/教育MIS佈屬大量的ipad或是iphone。這東西的出現就是apple正視iPad使用者的特定性與多樣性的證明,Apple了解也針對不同的市場需求提供解決方案,當然會思考更合適的特定ipad版本,成為新一產品線。

3. 高階的retina display, A5X Dual-Core CPU, Quad-Core GPU, 5MP camera

現在的iPad2 規格就很讚了,要用教科書、電子書、上網、iPhoto,就是很好的規格,所以可以繼續製造、銷售。而新iPad顯然"目前"拉的太高階。結果是耗電量的增加,零組件的增加、電池容量的增加與最後厚度與重量的增加。

如果是把現在iPad2的 A5加快時脈後,改給1gb的ram,一樣是1024*768呢?一樣的電池容量,或者再把鋁合金改成塑膠還是碳纖維,那就有個省電又輕薄的iPad出現了。

既然9.7"可以是2048*1536那,8.9" 或是更小且縮小邊框(小朋友的拇指可沒大人的粗大)一樣是1024*768,然後電池容量變小呢?一樣是XGA 1024*768可以從Sony PCG-U1的6.4"到筆電的10"都可以,當然現今面板技術一點問題都沒有,就差面板最佳切割率的成本問題。

美國成人手長跟眼睛的距離與手指頭大小是把9.7"當最佳體驗,那美國小學生的最佳體驗呢?是幾吋?企業用戶如果要安插一個BT鍵盤在iPad之間,那最佳體驗是幾吋?

蘋果把現在的iPad規格開的很高之後,命名回到之前的命名方式,留下了許多空間可以做出差異化 (主要還是cost down版本),個人覺得iPad mini(nano, small-size, education 都好或叫做ePad) 再重新把iPad的體重降下來,規格稍微降下來,甚至使用時間稍微降下來,都會是現在iPad2現在繼續賣的下一個規劃路線。

個人很看好9.7" XGA, A5 overdrive, 1GB RAM+slim bezel+塑膠或是碳纖維之類,或是8.9"以下1024*768的iPad出現在教育市場或是低階市場。
2012-03-09 13:01 發佈
還要更便宜? 你還讓不讓其它人活啊?

沒還降價就把人打趴了,降了再降,是要人家關門嗎? 這樣apple hater 會更多啦
AppleDesign wrote:
我們先說明一件事情,...(恕刪)


拉高規格很好啊!!!怎麼命名應該真的不重要吧
是想要趁著這個時間點繼續稱霸平版吧!
發表會上不是也說了現在大部份的營收來源分配

相關文章:後 PC 時代來臨? iDevices 佔了 Apple 總營收的 76%

u5321007 wrote:
還要更便宜? 你還讓...(恕刪)


遲早這公司要給美國司法部跟att一樣大卸八塊的....
-- Using Numb3rs, we can solve the biggest mysteries we know

AppleDesign wrote:
我們先說明一件事情,...(恕刪)




推。


我覺得你分析的很好。

重新叫醒這篇文章,簡單講,iPad不對是單一產品的產品線,肯定是一整個系列。
iPad3硬是把厚度增加,就代表了"iPad"這名稱應該是中階款、或是頂級款,肯定會有低階款出現。
尺寸不會是重點,更輕薄、1024*768肯定是重點。

移動式的產品,輕小輕薄就是有賣點。

硬體規格不是能不能賣的貴的主因,夠不夠輕巧,又實用,那就大大加分,賣貴一點都會有人買。

蘋果太強了,更大的螢幕、一樣是鋁合金,硬是可以比Nexus/Kindle這種小尺寸的平板輕,賣貴沒人買嗎?
賣給女生的市場就夠了...
-- Using Numb3rs, we can solve the biggest mysteries we know
不覺得phone有越來越大
而tablet有越小便於攜帶的趨勢嗎
最後人人都拿7吋在耳邊講電話了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