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

iPad與iPhone的矛盾是否會越來越深

iPad會是一個革命性的產品毋庸置疑,但iPad的發行是否能把Apple推向另一個高峰,除了市場的需求外,其實還有一些問題必須克服(這邊是指營收或者股價的高峰)

隨著iPad的發行在即,越來越多情報丟了出來,連美國iTunes Store也已將iPad App上架了,而隨著這個"放大的iPod touch"即將造成的炫風,眼尖的使用者應該也發現App的價格也跟著"放大",目前上架的iPad App裡普遍都比iPhone版貴上不少。當然,這也可以視為是為了搶先使用iPad,使用者必須付出較高的成本。等到許多APP普及化,競爭對手iPad版App出現之後,價格可能就會恢復正常。有趣的是,App store剛上市時,free的App佔多數,顯然軟體開發商對於這未知的市場感到不確定,只能開發free的app來試水溫。相反的,iPad的上市,卻是許多高價的App率先上架,表示軟體開發商已充滿自信,對於這塊市場蓄勢待發。在討論iPad的矛盾之前,先來回顧一下Jobs為甚麼要推出iPad。

在使用電腦與智慧手機上,大部份的時間處理的都是幾項關鍵任務,如看影片,瀏覽網路,聽音樂...為了這幾項關鍵任務,有沒有更佳的裝置,優於電腦,優於手機?因此iPad應運而生。顯然地,Jobs認為小螢幕的智慧手機在閱讀上差強人意,而筆記型電腦又不夠利落,因此iPad是這幾項關鍵任務的不二選擇。換句話說,iPhone,iPad,Macbook彼此間是具有一定程度的替代性。而Jobs希望的,就是將這替代性降到最低,最好讓使用者同時擁有iPhone,iPad,Macbook。但市場的走向會如何發展,沒人說得準。

iPad或多或少,會排擠掉iPhone的需求,甚至一不小心增加使用者選擇其他品牌手機的動機。怎麼說呢?原本Jobs希望透過iPhone與iPad APP的共用,增加iPhone iPad的互補性,並透過App store現有的強大奧援,讓iPad一出場即站穩腳步。當然,這裡就有一個問題產生,大部份擁有iPhone的使用者都已買入許多App,在App”一次買入,終生使用的機制”下,iPad的出貨量對於軟體開發商是個不太有味道的主餐,除非iPad成功吸引了新興使用者加入蘋果園。但這是一個長遠的發展。而非一朝一夕的結果。

而隨著iPad上市在即,現在App store的狀況,軟體開發商們顯然是等不及了,紛紛開發了iPad專用的APP,且價格貴上不少,而這也抵觸Jobs當初iPhone,iPad互相掩護的策略。iPhone的一大吸引力,就是App,若市場上出現一個App表現比iPhone更佳的裝置(iPad),不願被剝兩次皮的消費者(我認為是剝兩次皮),被迫選邊站。加入iPad購買iPad專用的App,並擁有更接近電腦的使用者體驗,或加入iPhone,購買iPhone,iPad通用的App。但犧牲較強大的App功能。而iPhone,iPad就從原本的互相手牽手,變成了互相下毒手。甚至,忠誠度較低的使用者,大可選擇iPad,並購買在其他功能表現較iPhone好的手機。

Apple有沒有能力處理越來越複雜的軟體應用市場也是一個考驗,隨著iPad的加入,讓我有點失望的是,Apple並沒有美好的提供App Store,iPad,iPhone App的瀏覽方式。現階段,Apple採用的是開闢一個iPad專欄,這實在非常蠢。但作為一個先鋒者,Apple必須要獨自面對這個問題,因為沒有任何公司曾經擁有過一個13萬軟體的平台與越來越複雜的產品線。Apple必須承認並沒有整合好App在iPhone與iPad上的共用。而這絕對會為iPhone iPad的發展埋下隱憂。

Apple的產品也曾經出現排擠,就是iPod touch與iPod Classic,Macbook pro與iMac。但iPad與iPhone的狀況又更險峻。因為iPad是處於一個完全新闢的市場,而iPhone的智慧手機市場即將要進入成長的戰國時代。Apple能不能透過iPad築成自己的堅固防線?還是以子之矛,攻子之盾?有待Apple的智慧與市場的考驗。





2010-04-02 19:46 發佈
排擠是發生在同類型產品(如原PO提到的iPod Touch vs. iPod Classic、Mac Pro vs. iMac),而iPhone是智慧型手機、iPad是個偏向電腦的「device」,拿來說某個產品會影響另一個好像有點說不通。

iPhone是當一個人在選擇手機這項必備產品時會考慮的;而iPad明顯是要讓使用者知道原來科技產品也可以這樣用(可以從iPad那些以家中為背景的影片中知道Apple對iPad的定位),也就是說iPad是要打新市場的。

買了iPad的人,應該還是希望隨身必帶的手機能夠像iPhone一樣all in one,也還是希望有高效能、全方位的NB跟桌機。手機跟電腦對現代人是必需品,而iPad那種類型的產品還不是。

iPhone在同樣小巧的體積內包含iPod的功能,明顯對iPod有影響(預算足夠的人有可能捨iPod買iPhone,至少出門少帶一個東西);而iPad跟iPhone好像沒有這種強烈的替代關係。

而在App方面,利用iPad優點設計出來的軟體跟iPhone強調行動、方便的軟體其實還是有著很大不同的。甚至iPad軟體與Windows、Mac OS X等平台的軟體相比也是一個全新體驗。例如在iPad、iPhone、電腦這三種產品中,像電子書這種軟體便是在iPad上會最適合也最有fu的。只要軟體開發者能善用iPad的硬體及產品定位開發適合的App,還是很有發展的。
當你無法在兩者之間選擇其一
最好的方式就是兩者同時擁有
iPad跟iPhone根本是兩種不同裝置,不同使用領域,這有什麼好比了,有什麼好矛盾的。
★~我的plurk:http://www.plurk.com/flash_hyt
FLASH123 wrote:
iPad跟iPhon...(恕刪)

First thinking,iPhone iPad確實明顯是不同的產品,size不同,照理來說怎麼會有排擠作用呢?但這只是表象。我又把我的想法仔細反覆思考了一遍,不知為甚麼我總是很直覺的認為:iPod touch反而不會吸引iPhone的target costumes,但iPad會。其實我已經講的很清楚了,就是:“iPad跟iPhone的功能有大部份重疊(App store),且iPad的功能更佳(這個很關鍵,這也是為甚麼雖然iPod touch跟iPhone功能上幾乎重疊但不會吸引iPhone的使用者)。”

更弔詭的是,iPad是”放包包”的,iPhone是”放口袋”的,這本來是造成兩者差異的地方,卻讓兩者間接上產生了替代效果。換句話說,使用者可能不會想買一臺iPhone放口袋,再買一臺iPod touch放口袋,因為iPhone的app 使用效果跟iPod touch一樣好。在預算足夠下,當消費者要帶之手機跟一臺iPod touch,他會選擇結合兩者的iPhone。(這時iPhone可以完全替代一臺智慧手機+iPod touch的組合)

但iPad與iPhone並不衝突,可是當”iPad與iPhone的不衝突”造成兩者的連結不是這麼必然的話,使用者可以選擇一臺iPad放包包,一臺手機放口袋。而這台手機就不見得是iPhone了,使用者也不會想要結合兩者多花200美金去把那隻智慧手機換成iPhone,因為重點是,iPad的App使用比iPhone更優。也就是說其他智慧手機與iPhone的替代效果,因為iPad增加了。

簡單來說,Apple打得如意算盤確實是希望使用者同時擁有一臺”智慧手機”(最好是iPhone),和一台”iPad”,但不是所有人都那麼有預算可以花499+899美金擁有兩者,因此操作不好,使用者大可選擇499美金的iPad加上一臺600美金的它牌智慧手機。如果iPad專用App持續發展擴張下,我將可以直接視iPad是一個全新的產品線,此時,就算在預算足夠下,使用者更可以選擇iPad加上一隻其他高階智慧手機(如BB android),因為iPhone並不是完美,它有些基本功能還是不如其他智慧手機(但堪用),此時一臺iPad+一臺智慧手機的組合將優於一臺iPhone
(花的錢較少或一樣,但得到的功能與使用者體驗卻更多)

還有一項關鍵,App造成的轉換成本,這時找到轉向的出口,使用者可以將自己所買的App繼續在iPad上使用,這造成iPhone的吸引力下降,App的多樣性,絕對是iPhone熱賣的主因,但在這個主因削弱後,對於iPhone的銷售會有直接的引響。當然,若iPhone 4th G 補足了iPhone現有的不足,或更改銷售模式,可能可以減輕這個iPad帶來的副作用。


這只是一個預測,iPad的發表,原本我認為是為了鞏固App store與iPhone的地位,但目前看來iPhone好似成了配角,這樣發展對於iPhone在競爭越趨激烈的智慧手機市場是個不太好的發展(其實這個case好好寫的話,我大概可以寫個10頁A4的分析吧)




已經開始有人有類似的疑惑

iPhone 與iPad的抉擇?
http://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563&t=1460664&last=18556066#18053442
iPad加入,的確可能會排擠一些iPhone/iPod,可是只要使用人口總數加起來更多,
買APP、電子書、音樂電影的人更多,那排擠應該是Apple可以接受的吧?
iPhone是手機~手機已經是工業國家的絕大多數人生活不可缺的東西

所以不管你用什麼理由或期許來持有iPhone~至少iPhone的確是隻手機而你一定可以應用它(接電話/打電話)

iPad是什麼?
電子書? 平板電腦? 業務用手持終端機? iPod Touch巨大版?
是以上的東西或者不是?
因為我沒辦法對它下個絕對的定義~所以也無法把iPad跟一些已經出現跟它有點類似又兔太類似的產品做比較

不過我唯一可以確定的是iPad不是手機~所以要買一個可以打電話/接電話的玩意兒
是一定不會考慮iPad的


blizzardscottsun wrote:
但iPad與iPhone並不衝突,可是當”iPad與iPhone的不衝突”造成兩者的連結不是這麼必然的話,使用者可以選擇一臺iPad放包包,一臺手機放口袋。而這台手機就不見得是iPhone了,使用者也不會想要結合兩者多花200美金去把那隻智慧手機換成iPhone,因為重點是,iPad的App使用比iPhone更優。也就是說其他智慧手機與iPhone的替代效果,因為iPad增加了。...(恕刪)


這是一種可能的現象沒錯
但事情不能這樣單純的看


1.
IPHONE<轉變成>IPAD+他牌手機
買了IPAD會把IPHONE<換掉>的機率有多大?我相信這樣的族群~會有~但很不大
2.
IPHONE<轉變成>IPAD+IPHONE
我相信這族群會很大~
3.
一般筆電+IPHONE<轉變成>IPAD+IPHONE
相信筆電用來純娛樂的~會有些市場~
4.
它牌手機<轉變成>IPAD+他牌手機
這有可能會是一個不算太小的族群~
5.
一般筆電+它牌手機<轉變成>IPAD+IPHONE
這市場應該微乎其微...
6.
一般筆電+它牌手機<轉變成>IPAD+它牌手機
相信筆電用來純娛樂的~會有些市場~
7.
一般筆電+它牌手機<轉變成>一般筆電+IPHONE
這個市場不斷的在成長
8.
一般筆電+它牌手機<沒有轉變>
這些本來就不在目標族群裡的就不用談了


如果依照現在的消費行為下去判斷
其實兩者的矛盾是存在的沒錯

但是重點是這樣的矛盾會影響到的族群~有多少?
大抵會出現這樣矛盾的現象在於
今天沒有IPAD與IPHONE的群體~
他今天想要添購某一項~或者兩樣都買單

假設他只選購一樣~不管是選購了IPAD(+它牌手機)~或者只選購了IPHONE(+一般筆電)~

但最終的結論是~APPLE又賣出了一個產品


另外~小弟倒是覺得~IPAD排擠MB的狀況會比IPAD排擠IPHONE嚴重...
(對筆電的"功能"需求不大的族群~這族群並不算少數...)



覺得Ipad的定位在港澳是很難立足(我是澳門來的)。大部份人在港澳也會選擇一台netbook配3G寬頻,作為流動上網裝置。用來上面書,看電影,聊天等。但Ipad在這幾方面也佔不到便宜,面書不能玩遊戲、看不到國內的串流影片(PPTV等網站只對應PC)及rmvb(最方便的網上資源)、聊天要另外付費(購買app)。體積上佔不了多少便宜,除了趕潮流,實在找不到定位。
雖然Iphone也有以上的缺點,但很多人會原諒他,因為他只是一台手機。
不想掀起罵戰,但也希望各位指正我的不是。
et7899 wrote:
小弟倒是覺得~IPAD排擠MB的狀況會比IPAD排擠IPHONE嚴重...


會用iPad的人表示對筆電需求屬於較低的族群,
我覺得這個族群願意去買最低階三萬的macbook的可能性不高,
因為被兩萬以內netbook吃掉的可能性較大,
我想被iPad 打到的netbook會比自家的macbook機率大很多。

當然也有使用iphone的人因此考慮購入macbook,
但無疑iPad提供了一個更低的門檻,
要這樣說會打到macbook也不是不行,
但iPad創造的使用者市場必然大於iphone 為macbook帶來的。

再來是我也不認為已經有iphone的人會因為買了iPad而換掉iphone,
搞不好都在iphone app投資了不下數千元了.....
還去買一個需要同步不同系統的東西?
  • 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