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

越來越商業化的蘋果


mpko wrote:
會用"商業化"來形容蘋果,不是字面上的意義,是近幾年一直著力於螢幕的放大及規格更新,而使用者體驗上面其實沒什麼亮點,又在今年運行了高價策略以維持營收.
當然,對一間上市公司來說,這本就是必要之惡,沒什麼好抨擊的,只是....已淪為平庸.
或許是賈伯斯的年代太美好,無意神話他,但就是從那時候開始,蘋果對許多人來說是一個有叛逆者個性的品牌.雖然目前所有產品都還是很好,但就是.....無趣.而且越來越多的庫存組合產品,真覺得有些厭煩...
發這篇文章不是要批判蘋果,而商業行為也沒啥好討論的.主要還是期待蘋果能夠推出耳目一新的體驗及更進化軟體應用,也想聽聽大家對蘋果未來發展的看法及期許!



使用者體驗?


對一個多裝置用戶的人來說,創新有點無限上綱了!

根本就是單純覺得就是要一個全新不同的東西才叫創新?

體驗這件事情我在蘋果的使用 12 年之下我並不覺得有什麼變差的問題~

我反而希望專注更多在跨裝置上的使用上的方式,而不是一直變東西出來。
烏鴉旅人 wrote:
商業化沒關係
如果是提升商用能力支援真滑鼠操作我會買
沒滑鼠一般非用筆的用戶根本難以進行精細操作
所以就算效能能打爆未來10年的電腦也沒用
只有特定人士會有需求
最終對一般用戶大概也只能把他歸類為輕辦公或娛樂機而已

結論就是沒支援大眾化滑鼠的情況我決定ipad pro1代繼續戰下去
但不可否認Type-C是我這次最感到訝異的,蘋果終於願意放手專用線了
還有這次造型我還蠻愛的




這次Ipad pro開放用usb-c,也是我感到訝異,最有亮點的地方.
能夠串接其他的設備,真的挺方便的,但就不知道細節能夠做到怎麼樣的應用.

而造型我也覺得不賴,感覺是Ipad 1的復古進化版...呵..

有支援滑鼠,我也會買一台..因為手就不會酸了...XD...




davidthewhite wrote:
Google Maps 導航經常有問題,我碰到很多次了!但不可諱言 google maps 畢竟歷史悠久,圖資比蘋果豐富,但那個導航我真不敢恭維。

我早就學聰明了,如果要找地點,我會用 google maps;但找到後要導航過去,我會用蘋果地圖。

而且蘋果地圖還有一點是 google maps 比不上的,就是開車時邊導航邊聽音樂,遇到語音指引,音樂不會被變小聲。如果路線複雜一點、語音一直在講,聽音樂的感受就很糟。我很討厭聽個音樂斷斷續續的!




我也認同導航部分,apple map比google map好用多了,google map的定位導向,總是轉來轉去的,搞到我永遠不知道該往哪裡走.

但是圖資的細節以及商業服務的串連,以及旅行好用的my maps及google trips, earth,街景.等等..再加上google擅長的AI數據分析及應用..以上總總的地圖應用,apple在短時間內是很難追得上的..
明明是自己主觀想法卻說成是賈伯斯的思維
不就是在說你自己

明眼人看賈伯斯不過是個小丑
我看賈伯斯和佛舞是一類人
弟子們都愛的愛死
super bandage wrote:
每當在網路上看到這樣把自己當成賈伯斯附體的人就感覺很無奈,明明是自己主觀想法卻說成是賈伯斯的思維
mpko wrote:
看完發表會覺得失望....(恕刪)

難道以前的蘋果是慈善事業?

lve1973 wrote:
明眼人看賈伯斯不過是個小丑
我看賈伯斯和佛舞是一類人
弟子們都愛的愛死


敢問你指的明眼人是指誰?
沒甚麼根據的發言還是少拿出來到處講

lfjadsflk wrote:
紅字在說誰?蘋果?...(恕刪)


很多家呀

陸牌為代表

價格戰也不是好的長期策略
mpko wrote:
看完發表會覺得失望....(恕刪)


一間公司商業化是基本常識,也沒有人認為是慈善機構。

BUT!!!

你摸著良心問自己,近幾年這些產品你有感到興奮嗎?有感到「啊好貴,但我好想擁有」的衝動嗎?
這個問題見仁見智,沒有標準答案。
今天我就以我自己一個蘋果資歷14年不資深也不資淺的果農來分享一下我的感受。

在2005年,學生時代入手了一台當年號稱小白的Intel Core 2 Duo MacBook 13",一台4萬左右。不說別的,每次的Mac OS改朝換代時,看完發表會都滿心期待,當時還是作業系統需要花錢購買的年代,義無反顧買了下去,灌完之後不是豪洨,即使不是最新機種依然能夠感受到新作業系統似乎又一次打通老筆電的任督二脈。而這正是我最看重也最開心身為蘋果人的核心價值-"使用者體驗"。我想這也是Steve Jobs創辦Apple及帶領Apple的核心價值。講白一點,商業化與看到發表會哇哇哇是有一個邏輯在的。以前的Apple是用創新及使用者體驗為主軸打造一個新產品,價格雖高但眾人根本不Care,這就是I don't care的由來,因為這早已不是價格問題,而是打從心裡臣服及迫不及待想要擁有這截然不同的體驗/產品。那時候的Apple有商業化嗎?有~當然有!只是這因果是:創新的產品/使用體驗--->大家願意買單掏錢。

再來我們看庫克上台之後,曾幾何時大家搶著灌新作業系統,iOS也好MacOS也罷,那種期待的心,逐漸轉成"噢,我才不要升級,要也是等到第一批老鼠試驗過我才要更新",越來越多問題的OS,越更新跑越慢的OS,最後終於承認是自己在OS裡動手腳讓整體效能降級!? 這什麼豬邏輯奧手段?1. 這是電池原因,基本上鬼才相信這理由。2. 既然要說電池,那應該是把電池品質提高,或是把相關更換電池的配套先早早講明。

使用者經驗蕩然無存之餘,再來看看產品線本身,相信大家已經有目共賭,XS、XR、XS MAX、XL、XXL、XXXL,要不要乾脆一次出60款不同效能、螢幕的手機,滿足15-75歲各年齡層使用需求? 講明白一點,你如果失去了核心價值(創新與使用者體驗),那你的所有行為都只是在迎合大眾,那你也就是一般的營利企業。
這樣講吧,早期的Apple是發想一個全新的idea,並告訴世人怎麼使用這idea,大家花錢去使用這idea,然後Apple獲利。
現在呢?則是:我要獲利,那怎樣才能獲利?好,現在消費者愛大螢幕,那我們來做大螢幕,新idea?沒差啦可有可無。
有沒有發現這完全是截然不同的商業思維?您可以挑裡面的一些語病,但不能否認這是蘋果這幾年以來的大方向。

我只是一個小果農,人微言輕,但不可輕忽的是,一但有人這麼認為,那就代表世界上開始有這部分的聲音竄起,這就是警訊的開始,歷史興衰一直再重演,但大家總是不以為意。

就像某些版友的回文,是時候思考該如何脫離蘋果,一時間很難辦到,但這念頭已經開始茁壯
kentkent wrote:
一間公司商業化是...(恕刪)

沒說你不能批評,但在批評之前,請先想想一些問題:

首先,當一間公司達到一個程度,尤其現在都破兆鎂了,是要讓公司營運穩定優先,還是要瘋狂破壞式創新先?賈伯斯最有瘋狂創新的時期,一是蘋果創立期,二是回鍋期,那現在的蘋果適不適合?

第二,世界上有多少賈伯斯?如果隨便一個人就可以有瘋狂破壞式創新力,那賈伯斯也不會這麼叫人懷念了。

這兩點要是沒考慮過,那麼其批評也不值一晒。

更何況,至少蘋果現在還是秉持著「東西做到最好才推出」,不像其他公司,哪間不是在拚最快推出花稍新功能?但一講到能否穩定和普及,他們卻又不在乎了。我沒說不可以最快推出花稍新功能,但好歹也要「顧一下品質和 UX 吧」?而這才是讓功能普及的關鍵。最好例子就是某廠用照片就能臉部解鎖,以及升降式鏡頭的設計。自己做的品質差、使用者不友善,導致沒人愛、不普及;等到蘋果做好了、弄普及了,又來說蘋果抄別人,我也是醉了啦。更別說其他更多純咪兔蘋果的了。所以比起其他公司,我更寧願用蘋果。
davidthewhite wrote:

沒說你不能批評,但...(恕刪)



光是這句“蘋果把東西做到最好才推出”就有很大的討論空間。
誠如我前面討論到的,現在的Apple相較以前越來越急就章,網路上搜尋一下也知道,現在買蘋果的第一準則就是不要買初上市的產品。
我到目前為止都是在跟蘋果自己比較,並沒有扯上Google什麼的,說老實話我一直以來都是apple的產品使用者,但光是連跟自己比都比不過了,還有什麼好說嘴?

現實是殘酷,大家是買蘋果的核心價值,賈伯斯當初能帶給消費者,大家買單。現在無法了,消費者自然會有其他選擇。您的理論似乎是有一個賈伯斯是天掉下來的禮物,現在庫克如此也只是正常,千錯萬錯都是they的錯。很可惜消費者也不是慈善家,可以盲目相挺成這樣,你無法提供我想要的我自然離去。

總之,要怎麼說要怎麼反駁都好,這都不會改變事實。
我也是一路以來的蘋果人,這10幾年來對蘋果的感受我自己最清楚。我並沒有要爭個輸贏,純粹是個人感想分享,認同也好,不苟同也罷,對我來說甚至對現階段蘋果來說完全沒影響,真正有影響的就是蘋果的未來,而現今哀鳳的銷量就正可以看出些端倪。

要追捧大家都會,但願意面對現實並檢討才是難能可貴。
我不會再回覆,單純分享
  • 10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0)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