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otoshark wrote:
嗯,目前真正叫做開放...(恕刪)
ANDROID不算全開放也算半開了
至少他的核心 IO碼是可以改的 GOOGLE的基本型
只是很多都是廠商自己研發出來自然不會開放
而且也要有本事改的才會弄
不過還是有高手把自己弄得核心包裝好給人用
但是英文網站居多了
x飛天x wrote:
。。這篇是用ipad2打的,也只有它才讓我可以把隨手想的打出來po。只是跟它還不夠熟,才會有多了最後一段或是選錯字打錯字等等。請多見諒。
。。我只是想說,藉由這個更快也更便利的ipad2,我們已來到一個科技發展的轉角:讓科技為我所用而非被科技的規格帶著跑。後者是一種人與機器都失調的狀態。機器很快,然後呢?我老爸老媽也沒有感受它的好。我們桌上口袋擺了一堆搖控器,電器間的線多到一種混亂,並且需要專業協助(可能是漂亮的線圈管理夾或是電工來set up,造成多少水電工或馱獸奇緣,誤 | 悟)。老賈的思考,是以一種人本為主,再以軟硬體整合後提供優質生活的可能性。(老賈一出手,打得多少嘴炮王口吐白沫啊)
什麼叫優質生活,電器越發佔領客廳,搖控器疊成小山,疊高的影片,流傳存檔後空增加地球負擔,其實我們的生活就快被科技毀了。由生產大量3C產品的台灣來觀察甚至驗證這句話都不過分。我們麻目的上班追求的是更快更好(?)的人生???我只看到有快但沒有更好。這種快轉人生大家開心嗎? 最可悲的是我們做出來以快為訴求的產也救不了我們悲慘的人生,not single bit...
Scale格局講大點,科技這麼進步我們卻連地球也救不了 (好,我知,跑太遠。)我只是想說的是,希望台廠韓廠…都能腦袋轉個彎,拿出點牛肉。現在硬體已經快到不是再追快就好,該有人想想整合及人性導向,並考慮永續性發展。不要叫使用者去適應硬體,用軟體補救一下或whatever,開拓5、60歲的市場應該很有吸引力吧,加油!
Ma01 wrote:
前日在公車上看到一位年青男子站著使用 iPad, 兩隻手抓著 iPad 身體靠在車身及座位後方角落, 可笑極了.
一隻手努力嘗試點擊畫面, 又深怕 iPad 掉下來.
我猜, 這種使用方式, 不用一個月他就會放棄了.
iPad 應該發明一個套件, 讓 iPad 背部有個手套, 而且要五指張開, 使用一隻手就能將 iPad 扶住, 另一隻手就可以抓著住子不會摔倒, 不過 Apple 還得發明第三隻手可以點擊畫面.
david56779 wrote:
感覺樓主是第一次接觸touch device,真有如劉佬佬一般
自以為是的長篇大論發言,妳是科技業的分析師嗎?
Apple 攻佔客廳影音市場,不知妳引用那一報導了?
air 的連接能如此方便嗎?要再花多少錢與轉接設備才能搞的定
本人非反蘋果者,反是推崇他的產品創新與精品化
只不過看不慣一些自以為是的神論化高談闊論
話說從古至今有那一個封閉系統能戰勝開放系統?
這一篇非用ipad 打的,不過一樣能隨手po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