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effhsia wrote:這個有笑點...(恕刪) +1....我也笑了..不過還是希望台灣ipad 2早日上市啦..不想買差價高到跨張的水貨..HK開賣如果美金換算價差三千內 加上台灣還沒開賣的話倒可以考慮就是...我的IPAD1就是這樣請人代購來的...不過這種的通常很運氣
支持公司貨 也支持"合理價位的水貨"!但不管是幾月要上,我都反對一天到晚賺取暴利的那些人。(這和一堆投機客、建商、炒手聯手大拉抬房價有何不同?)一堆單幫客和投機客老愛講得自己多麼地有辦法多麼理所當然,但請先看看各國都會抓黃牛(舉例:搶排電影票買到之後坐地起價,要求暴利高價售出),美國現在針對許多拿了一點小利潤代為排隊搶Apple商品的人也很頭痛,甚至因此上新聞,還被指名這類人大多是"黃皮膚人種",真的,不要把自己可以得利的行為就合理化。要讓人看得起你請先做會讓自己看得起自己的事。有順路去國外、有辦法去排隊買,花了時間和車馬費用當然值個代購的價碼。但一堆是賣要賺 甚至一萬多的人 一台一兩萬的機子要賺本金的大概60~80% 真的很黑心。
有這個需求就有價錢如果沒有那市場~ 價格再高都沒有人要不是嗎又何須再去責怪那些水貨商呢另外小妹很好奇工商日報有這麼不可信嗎?!我父親20多年來都是在看工商經濟日報做生意的耶如果不可信我父親部會每天都看報紙吧
這跟炒房應該有很大的不同吧,房子是民生必需,且其影響是長久性的,晚三個月買iPad應該不是那麼嚴重吧?3C商品急著嘗鮮的樂意做大頭(會買應該是不冤吧)、有貨賣的也要甘冒公司貨開賣(不是有神人內線是4月底嗎)時一槍斃命的風險,雙方各憑本事、各取所需,不是連NCC都審查過了,法律道德都沒啥問題吧!難不成台灣LV、愛馬仕、雙B等「暴利」生意(依照各位邏輯)都該被海幹?還是努力多賺錢把台灣銷售量衝到Apple無法忽視的規模,好讓下一代蘋果的上市順序至少可以提前至第二波比較實在!
pekihong wrote:小妹很好奇工商日報有這麼不可信嗎?!我父親20多年來都是在看工商經濟日報做生意的耶如果不可信我父親部會每天都看報紙吧 我看工商、經濟也有卅年了,現在還在看。您父親的習慣沒什麼不好,也相信他有足夠的智慧經驗去判斷讀取的資訊。問題是現今媒體生態下,記者素質良莠不齊(稱得上好的恐怕很有限),在填版面、搶新聞的生存法則下,您説「做」出來的新聞可信度如何?古有明訓「盡信書不如無書」,媒體報導看看就好,自己要有能力篩選是非良莠。某八卦周刊不是有句名言:裸體與屍體,其代表性不言而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