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

台灣記者真的是一點常識都沒嗎~ipad是有比美國貴到哪

價錢的問題就算了,
昨天某台新聞打了iPad的缺點
其中一項居然是"電力不足"
iPad長達10小時以上的電力居然被嫌不夠...
台灣記者的知識水準可見一斑...

chghi wrote:
搶!iPad開賣 4...(恕刪)


雙B比較貴記者怎麼不講?
喔~雙B是老闆的,貴給他死.
澳洲賣的ipad 3g 64gb
還比台灣貴好幾千塊錢
台灣賣的價錢有比較便宜一些

ulyssesric wrote:




這個世界上有...(恕刪)



恩..所以如果在台灣賣得比當地售價便宜或是一樣價格的品牌..都是佛心來的...去結帳時應該要跟他感恩一下嗎??

我只能說我錯了.我誤會了.....原來好多商家都是在做功德....真的..我一直以為商人是要賺錢的..經你這麼解釋...豁然開朗...謝啦!!
akirapai wrote:
恩..所以如果在台灣賣得比當地售價便宜或是一樣價格的品牌..都是佛心來的...去結帳時應該要跟他感恩一下嗎??


這個世界上還有一個東西叫做「成本」。

5000 日元一件的成衣,他的成本很可能只有 500 日元不到(五六年前 MIC 的成衣成本大概不到 50 日元吧)。
廠商的管銷、運輸、通路、店面成本加一加,賣一件衣服的利潤可能只有 1000日元。

同樣的東西你拿到台灣來賣,
管銷通路店面由本地代理商處理,成本「有可能」可以壓低(人旅材維業,至少人旅業三項有辦法壓低);
如果東西是 MIC,那也可能把運輸成本壓低(日本碼頭作業規費與陸運成本都是很高的)。
所以代理商向原廠批來一批貨物,用原廠當地的相同價來賣,
扣除掉關稅,一件衣服還能淨賺個 600 日元也不是不可能。
只要市場規模夠大、一年的營業額足以支撐公司運作,薄利多銷同樣也是一種經營型態。
反之如果市場規模不大,一年頂多成交個十萬筆,每件衣服只賺你六百塊日幣,公司根本活不下去。

總之,一件東西的售價是和稅金、直接成本、間接成本、以及市場規模息息相關。
只用原廠當地報價加上匯率、甚至國民年收入來衡量,是完全不正確的觀念。

別忘了台灣滿打滿算兩千三百萬人,
光是上海市中心的人口就是台灣的 1.2 倍,大東京區人口是台灣的 1.5 倍,市場規模根本無法相提並論。
但是台灣的物價指數低於日本,消費力高於上海,經銷商/代理商還是有辦法在夾縫中找到生路。
當定價算合理時 還是有很多人反對..
當然特別貴的肯定會被抵制
消費者不是笨蛋

剛剛再看了一下原文

"
價格也沒佔太多便宜,台灣最陽春版本賣1萬6500元,5月日本開賣,售價17800、香港15400元,9月大陸23600元,雖然日本跟大陸都比台灣貴,但跟台灣最近的香港竟能便宜1100元,保固全部都是1年。 "

比日本 大陸都便宜 只比免稅的hk貴1100 (最簡單的發票稅5%就佔了中間786塊)
16500這個含稅價格如果不算合理 我還真想知道合理價應該多少..
這樣都能被記者拿出來寫..
但無論代理商或消費者 又或是記者
我最好奇的是

究竟 國外產品在台灣市場賣全球最低價 台灣本身的條件是什麼?
另外 代理商敢在台灣訂價訂到最貴或前幾名貴的原因跟本身條件 又是什麼?



我猜還是有人會說護航
  • 6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