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目前的打擊盜版的最佳方式就是簡化取得門檻,降低取得成本,讓消費者連取得盜版都懶。App store和iTune store的成功,就是最佳典範。很容易就能上架,很便宜就能取得(消除的中間商、運費等成本並直接回饋給消費者)。這樣是正版最快速、最有效能取得回報的方法。事實證明,有很多人會願意花一點錢去省一些取得的時間。甚至便宜到某種程度時,連評估都不用就買下去了(看看iPod Touch和iPhone有多少App是這樣)。
利用取得門檻不易,來降低盜版只有把自己殺死。
以我為例,我有15000本以上的藏書(之前搬家裝潢時,為了要安排書架空間所以清點了一次),過去一直很穩定的買書、看書。但是過去一年,我買書的頻率降低了。推敲起來,並不是我閱讀的時間變少了,而時看東西的方式不一樣了。很多時候在電腦或、手機或是PDA上看東西(TO 那位一直喊賊的網兄,看的是網頁和blog)。特別是出門時,以前多是帶本書,現在多是帶著PDA或手機看東西,畢竟輕多了。甚至,最近迷上料理,可是在買食譜書時,往往覺得很佔地方、查詢不易、甚至只有幾道是有興趣的,所以都先上網路看看有沒有人分享食譜,這樣減少買書的慾望了。還有一些書是看到介紹的第一時間有興趣,但是因為買書要上書店,甚至博客來也要等上一天(要湊成免運費就更久),幾天後就忘了這檔事,購買的慾望也隨之消退了。
我並沒有減少閱讀的慾望,也沒有由盜版來取代,只是因為實體書籍的取得不易,或是形式不便,也減少的許多的購書消費。
mobile01每天上線人數有300萬人,我就當他是有300萬人,夠多吧?
若mobile01想賺錢,只要直接跟大家每個月收個月費10元,就有3000萬的收入。
每個月10元,對你我來說都算是很少吧,
問題是,若真的收費起來,你覺得會有多少人繳費?
光是想到還要填信用卡資料,就有很多人打退堂鼓,
而且還有這麼多其它免費的網站,何必一定要來mobile01?
所以聰明的mobile01選擇了跟廠商收廣告費,
這樣使用者增加的快,廣告費收的也多;勸敗文愈多,廠商愈開心。
出版商目前不也是同樣的情況嗎?
他的書也許只賣了1000本,但從網路下載免費的卻有5萬人
但若網路上完全找不到此書的盜版,他的書就真的能賣5萬本嗎?
現在ipad提供電子平台,簡易的付費系統,還有整合廣告功能 (讓你抽60%的廣告費)
也許原本有5萬人盜版看他的書,現在因著免費又容易下載,變成有50萬人看他的書。
這樣的廣告效益不是很大嗎?
就算不賺廣告
原本出版商只讓作家抽7%,現在作家直接透過ipad發表,變成能抽70%
這樣的差價若能反應在書價上,相信決對會有超過十倍的人買他的書
我不支持盜版,但現實就是,不管你怎麼罵網路下載的人是罪犯是兇手,明天盜版依舊存在。
現在有這麼好的平台出現,相信聰明的出版商會抓到商機。
看起 實體書本 會靜下來慢慢看 前翻後翻 或是 隨興中間插著看
但是 看起電子文本 心中好像有個 催促的聲音 忍不住 用滑鼠滾輪 給她快快滾下去 沒錯,,,看的很快 但是內容卻是印象不是很深 會不會這也是另一種 資訊化社會的 病? 網路資訊太多造成 跳耀式的 不安定 感 ...
http://www.contnt.net/ 前面網友分享的網站... 此版主就將此現象分析得很好 讓我戚戚焉
也分享一個實例: 己經很多年了 我對於一本翻譯雜誌 (大陸稱為 科技新時代 在美國本名:大眾科學 原本台灣也有big5板 不過可惜退出多年) 非常喜歡..儘管 有所謂電子版了 我還是託友人幫我帶回...也儘管 看完後都會將他掃描存檔 想說可以下次慢慢看 不過說真的 掃了幾十本 (我都是 花錢將書裁開 自己用饋紙式快速掃描 再請人幫我膠黏回去) 也都從沒有 再透過電腦回顧 倒是 經常拿起過期的 翻一翻 都有新發現..
資料 不等於 資訊 資訊不等於知識 有了知識不等於長了智慧
印刷書籍儘管 會砍樹 但是 電子產品的短壽命 不代表不會給地球增加更多的負擔 想想你我這幾年來 換過多少台電腦 換過多少手機 因為所謂電子化 無紙化 反而 雷射印表機 碳粉一直再換.. 離題了
cooper
饞黨主席 wrote:
>原本出版商只...(恕刪)
基本上
在你談論銷售的時候
我只有一個感覺
那就是你把作家當作商品在販賣
但是作家的作品跟商品不一樣
何謂創作成本?
就如你提到的,
好書可以大賣,編輯或是有權之人,比較不會大意,或許有遺珠,但是絕不會亂來。還有許多作者在成熟前,有才能也有進步,但是需要培養,換句話說要賠錢等他可以賺錢的時候。
但是,消費者爲何要陪出版商玩這種養成遊戲?
有些時候,買了1,2本爛書,或者爛漫畫
作品本身就很差了,你又要消費者如何繼續支持下去
就如同我買了一個很爛的商品,商家的態度就是賣給你就銀貨兩訖
那你不會不爽嗎?我自然是以後就不支持這樣的商家了
當然,知識產權的好壞是無法評斷的
出版商在台灣,或者在美國,也都是屬於夕陽產業了
要如何救,本身就是出版業者自己要動腦筋了
我只感覺到你一昧的怪罪盜版-這是事實,也或許就是因爲盜版導致出版商走向今天的地步
不過很多產業本身就會因爲時代改變而消失
不然我也可以怪罪大陸人工便宜,導致許多工廠都要出走
買家都不來台灣買產品了
這樣有意思嗎?
與其怪罪,還不如想辦法如何改變
不然我投資股票失利,我是否也可以怪罪政府,怪美國
但是怪來怪去有什麽用,事實就是錢已經沒了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