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uher wrote:
現在有確定要買IPA...(恕刪)
個人覺得可以在等一下(一年)
因為說真的
WIN8要出
所以可以參考
而且說真的the nwe ipad(ipad3)很不像蘋果風格
他溫度高(在冷氣房貸機就溫溫的)
耗電量大(螢幕咩~)
充電慢(因為電池容量比ipad2大不少)
他贏在ipad2只在螢幕解析度還有照相機相數這邊(其他我感覺不出來,尤其是速度)
借朋友的ipad2和new ipad用久感覺差不多(速度、順手度、流暢)
除的螢幕和照相這兩點之外
個人覺得我寧可等一下看看
因為過熱拿久不舒服(尤其是夏天跟抱暖爐差不多)
所以看看the new ipad2(ipad4)
看看會不會改進速度和溫度這塊
不管是新機還是二手,
不管有沒有預算限制,
都推薦買NEW IPAD。
其他都不管,就光是超高解析度的Retina螢幕就值得了。
今天就有篇文章很值得看:
http://www.techbang.com/posts/9885-you-really-need-a-new-ipad
----
雖然,我知道iPad2應該也還有很多庫存有消化的需求,
而且Apple自己也還在製造跟賣iPad2。
但我認為,那主要是提供大量教育或各種消耗性的用途的,
像是放在展示場所做電子動態展示,
或者是營業場所寫個pos系統用,
在不是長時間閱讀,而是其他用途的狀況下,
解析度並不直接影響功能,又可以靠量大來壓低價格時適用iPad2。
個人購買,真的強烈建議直上New iPad,
而且最好是能直接買最大的容量64G。
因為iPad這種平版電腦最核心的用途就是「閱讀與瀏覽」,
盡可能接近印刷品質是非常重要的核心關鍵。
都已經花起跳一萬二以上買一個閱讀器了,
為何要為了省那幾千塊虐待自己眼睛?
我相信大多數人光是換一副眼鏡就不只這個價差。
就算最低階的價差:三千多塊,
平均進保固期一年,一天還多花不到十塊錢。
(且買容量越高的,差距越划算。)
何苦為了一天十塊錢在那邊讓自己覺得閱讀有顆粒感?
----
也許,很多人會說APP沒有跟上這麼高解析度…
這句話說在MacBook Pro with Retina上,
我想還有一些人可能認同。
但,就連APPLE這次都已經把OSX、Adobe的PS、BZ的D3等立刻將解析度追上來了,
其他OSX上的軟體還會等多久?
APPLE這方面的行動力跟「準備好了才出手」的狀況都是有目共睹的。
New iPad上線之前一小段時間,APPLE就已經開始要求APP開發商必須遵守Retina才給上平台了。
就算退一萬步言,Retina在iPhone上都出兩代了,進入第二年後半了,
這一年多來的主流APP很大一部份都支援Retina,
連憤怒鳥上太空都超高解析度。
(解析度高到我用iPhone4玩都覺得細到有點走火入魔,不過有打到豬就好。XD)
如果哪天安卓出超高解析度螢幕,然後有人對Google Play喊說:「你還沒準備好!」(一粒蛋調)
那我有可能會相信。
Apple的New iPad……
它準備好很久了。
不用怕,要衝,就衝New iPad!
更輕
更薄
更便宜
機身較不熱
充電較快
New ipad
更好相機
更高解析度
電池其實沒有比較持久?
你就看你比較注意哪一項就買哪一項
機身熱不熱、輕薄度的差異度、解析度的差異自己比較比較準
雖然數字很客觀,但是感受這種東西是很主觀的
有些人覺得50g沒差
有些人覺得解析度看不出來
有些人覺得更本不熱
所以自己去試用一下最準
電量方面我之前就有聽別人說
雖然new ipad電量較多
但是為了支撐高解析度跟CPU
所以其實反而比ipad2耗電 ???
剛剛查到的影片
http://youtu.be/XlwujTRfQuU
Result:
After 50 mins,
-Ipad remain 90%.
-Ipad2 remain 85%
-New ipad remain 82%。
85/90=0.94444
Ipad2 less then Ipad about 1-0.9444=5.56%
82/90=0.9111
new Ipad less then Ipad about 1-0.9111=8.89%
82/85=0.96471
new Ipad less then Ipad2 about 1-0.9647=3.53%
Conclusion: Even New Ipad battery is 1.7 times bigger than Ipad2, but based on 4 cores GPU and 2048 solution touch screen, New Ipad consume more power then Ipad2 and Ipad1. Also, Ipad2 consume more power then Ipad1.
內文搜尋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