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

Ipad va android vs win pad

8JG wrote:
目前蘋果上至零件優勢...(恕刪)


鴻海本身以及奇美現在的財務結構自己去看看吧!!
鴻海在對岸的生產基地從東岸往西岸遷
中間的巨額成本
你去看看富士康的工廠就知道
大到離譜
鴻海當真有這麼多資本??
當然是借貸來的錢
以及他在股市上募得的資金
他是走在危險平衡上
一旦又遇到不可預知的經濟困境
銀行財團不計代價的抽銀根(不要說不可能,Bank of America,AIG的跌幅你自己看看)
你等著看鴻海的崩解吧
而Apple最大的獲利功臣就是鴻海的低廉代工
你看看美國政府表達希望搬遷一點製造回美國
Apple明確的拒絕就知道
富士康這種規模的代工製造商可不是隨便抓一把就有
萬一富士康倒下Apple的利潤還是否能維持現在這種高檔
很明顯是不太可能 同一時間股價也會因為獲利銳減 向下跌
美國可不是像台灣一樣有跌停制度在
如果你說Apple會救富士康
那他們也不見得有能力
幾座生產基地就可能1~2個月把1000億USD燒光光
你說的前無古人 十年不為過 我更是覺得可笑
Bell System
這種等級的組織(Bell Lab可是電晶體,積體電路,C語言的誕生地其他發明物族繁不及備載)
都會因為一個電腦投資案搞到分崩離析
Apple在這種公司組織面前稱不上多驚人
Bell System都不敢說是屹立不搖了
還輪的到Apple說 我絕對倒不掉??
不是說Apple這家公司不好 他們超有創意
但現實依舊是現實 這個世界可不是靠創意就"一定"能活得好好的
多看看科技業各種面向再來說嘴吧你

PS 至於對岸的多媒體Android平板已經慢慢要轉移到Android電視機上盒去了
我猜你也沒用過對岸平板 我自己玩過台電的P81HD 我只能跟你講
解析度跟面板等級要達到眼睛舒適 差不多都要到1699RMB以上的商品才有可能了
以經跟一線廠商價格相去不遠
除去多媒體功能Android最大的價值在於Widget
不信你去問問看拋棄iOS不用選擇沒那麼滑順愛搞多功Android的人的原因
另外真的要搞多媒體功能
弄個NAS遠比Android平板要省錢實用多了
Tom1726 wrote:
鴻海本身以及奇美現在...(恕刪)


對你的評論非常不認同,難不成3c廠都要設晶圓廠,天天搞硬體
發明藍光的可以賣專利,用的人付費即可

3c廠要的是軟硬體整合
蘋果不僅整合非常好
把硬體規格成本降到對手難以競爭
加上如CPU 設計ssd ic設計都是對手難以競爭
那家有通路門市,蘋果第一家
那家有像apple I'd 信用卡整合,蘋果第一家
本身是軟體公司,出硬體,也可以說他是硬體公司,軟體系統設計
有music app iBooks movie newspaper store
可以告訴我那家可以與其競爭
大家都是抄襲蘋果模式
你的高科技,一付好像要發明時光機一樣
出iPod 大家都在笑
出iTunes store再笑
出iPhone 笑更兇了
有apple store又笑了
出ipad 看衰一堆
再過來就是itv了,鐵定上市,你可以笑沒關係現在
至於鴻海什麼財務危機別笑死人了
以後就是鴻海建設公司了
鴻海的不動產,光隨便崑山一地就不知值多少錢了
現在也搞通路,別笑死人鴻海有危機
什麼bell,你乾脆說太空總署發明才是王者好了

Tom1726 wrote:
看看這個吧:http://www.udn.com/2012/5/3/NEWS/FINANCE/FIN3/7068090.shtml
當石墨烯半導體成熟時
現階段的數位電路設計還有電子學教科書可能都要重新改寫一遍
身處這個技術爆炸的年代
我認為沒有任何一間公司能武斷的說他絕對能屹立不搖
站在技術源頭的IBM還有Intel都不見得有把握了
之前8JG大 信誓旦旦的說放心Apple還能紅10年(1000億USD流動資產以蘋果規模也不見得能燒多久)


邏輯有點問題,
Apple並不是開發基礎科技的公司,
基礎科技的快速進展, 對Apple來說有好沒壞, 因為他只是使用者而已, 相對的,
由於Apple有龐大的客戶基礎與量能優勢, 他能夠更快的應用新科技.

Apple的強項是面對消費者的應用與人因科技, 創造及改變消費者使用習慣,
這種優勢的持續性比較久, 比較能對比的, 是Microsoft, 而不是Intel/IBM.

之前有個統計結果[Chitika], 行動網路流量中, iOS裝置(大部份是iphone)佔了70~80%以上,
這表示iOS使用者的黏著性比較高, 這才是真正可怕的優勢.

Apple唯一要憂慮是股價, 因為市值實在膨賬太快.

aron.yang wrote:
邏輯有點問題, Ap...(恕刪)


我承認我的舉例也有點失敗
也認同你的一些看法
但我想表達的是
即便是規模如IBM,Intel或甚至是Bell System公司或財團
其面對的風險都不讓他們敢肯定自己10年內鐵定沒事
Apple這種介於系統廠跟軟體廠中間的公司是哪來的本錢讓人覺得10年內絕對不出問題
8JG大曾經在別的討論串(這裡也講了)中宣稱Apple 10年內保證沒問題
我個人完全不認同
如果當真如此Apple也不會經歷過Newton的失敗
以及Macintosh過去產品線過度複雜的問題
即便是吸取了這些失敗的經驗
放心 消費級的市場會出現的問題是解決不完的
一個沒踩穩都有可能翻船
另外你說的Apple跟Microsoft的利基比較長久
我不是很認同 曾聽過老一輩的講軟體層級的東西是給天才做的
軟體這種東西是一將功成萬骨枯 只要你成功了就能幾乎整碗端去
一個近代例子就是Facebook之於MSN
只要人家就是比你好用20% 你80%的市場可能就流失
是一個非常危險的一種市場
真正最穩定的是做技術源頭或原料
我看到的是液晶製造商互砍到流血
Merck在旁邊笑呵呵的收材料錢
Arm Processor製造商頭角崢嶸
Arm在旁邊笑嘻嘻的都授權金
汽車製造商煩惱著壓成本
Exonn Mobil等石油廠利潤肥滋滋

Tom1726 wrote:
我承認我的舉例也有點...(恕刪)


全世界電腦用的CPU 最多是intel
Pc os 最多是windows 又如何呢,二隻大象
Arm原始股東apple還佔40幾%
照你思維
應該是intel 微軟最強了
為何兩家公司市值加起來不如apple
Apple未來可賺錢地方太多
才不會像intel 只靠CPU
微軟只靠os office
然後上市win pad又把毛利扣住
價錢掉不下來,行動市場盡失
Apple 的CPU 設計公司設計了4核gpu 來推new ipad
其他公司很難如法炮制
大量採購使的ssd成本降低,對手如跟進,價錢無法競爭
所以出了抄書完全不如預期
連iPhone 都出64g
New ipad的螢幕產能也被apple佔盡
這些都是優勢
其他如app store music store ...也都是蘋果領先
這些三星宏達電google等誰能競爭
8JG wrote:
全世界電腦用的CPU...(恕刪)


Apple 的"市值"有多少是從股票膨脹出來的
自己去查查看吧...
邏輯謬誤你也不少...
還有不要亂曲解別人的邏輯
只往對你有利的方向去思考
按照我的邏輯
最強的才不是Microsoft Intel 等
最強的會是IBM,Arm等技術授權商
以及Merck,NEC等原料機台供應商

PS 還有你不斷強調Apple曾經入股ARM幹甚麼??
賣了就是賣了
商場上沒有我曾經資助過你你就非幫我不可的道理
Steve Jobs自己也有提到過就是因為當時ARM上漲
Apple取得一個很不錯的賣出點
有了這筆資金
才造就未來的iPod乃至於iDevice的傳奇
嚴格來說ARM是Apple的救命仙丹
還有不要整天說Apple可比併購這併購那
買公司不是上菜市場買菜
還是你當美國Anti-Trust法案是虛晃的?
當真如此也不會有Bell System的土崩瓦解

Tom1726 wrote:
我承認我的舉例也有點...(恕刪)
我覺得你的擔憂有點多餘
蘋果除了獨特的硬體會有缺料可能外 像是高解析螢幕 先進的CPU技術
哪個基礎原物料的硬體會無法取得?
以目前蘋果電腦公司的態勢 蘋果會無法取得的硬體 其他公司更難取得

說別人多優勢20%能造成市場蠶食轉移
純就iPad這方面 說真的我還看不出來誰有這種優勢

如果你認為蘋果10年內會有問題 請說說蘋果目前看得出來的頹勢舉例吧
                              彈幕濃!
Tom1726 wrote:
Apple 的"市值"有多少是從股票膨脹出來的
自己去查查看吧...
邏輯謬誤你也不少......(恕刪)
哪你應該去看看蘋果近10年來的股票票面價值
你可能會看見蘋果從水餃股膨脹現在 已經膨脹了10年
                              彈幕濃!
skiiks wrote:
我覺得你的擔憂有點多...(恕刪)


10年前有人看得出來Nokia會是今天這光景?
我不是有意唱衰Apple
沒有他們的創意跟壓價Smart Device也不會如此普及
我也很希望未來他們繼續跟Windows爭鬥
但我很不認同10年內不會面臨頹勢這種過度自信的言論

PS 免強提一個我覺得看到的點
Apple這次的股東會所提到的
他們對股利股息的發放
是用"未來"的預估銷售量去預支的
我相信只要是股東投資者
對這件事情不會很滿意
其實就很像鴻海的狀況
你公司吃肉 我股東只剩湯喝
其實股東並不是很高興
現在你勢頭正旺 當然先按兵不動
一旦嗅到危機時 賣股票連鎖下去的銀行抽銀根等問題是很可怕的
財務槓桿操作過度是當今大公司(有上市的)通通有機會面臨到的問題
沒有人是完全自己獨立出資
所以Tim Cook扣留住1000億USD流動資產是一個高招
但仍是治標不至本的方法
現在只是處於一個恐怖平衡
我們沒有辦法預期任何的事件或天災有沒有可能啟動連鎖效應
  • 6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