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 Zinio 裡頭的,或是有獨立 App 的像 Popular Science、National Geographic、Wired、T3、Other Edition (Interview、V、VMan 等)、Travel & Leisure、Food & Wine ... 等等,
Virgin 集團的 Project 更是盡全力要達到讓人驚豔的目的,雖然在酷炫的同時也是有可能影響閱讀的流暢度;
不過或許有些人讀雜誌不是真的很仔細地閱讀,而是翻閱、瀏覽,翻到有興趣的才停下來讀一讀,
也或許是這樣,所以 MagV 整頁掃描加上他獨特的月租模式有其市場,畢竟只是空閒時翻一翻,
月前城邦推出 App,也拿 MagV 來比較,好像掃描品質比 MagV 好就是可以接受了,也給自己很大的進步空間!
或許可以怪說 iPad 這麼晚才在台上市,出版商現在才想到要開發電子書、電子雜誌這塊?
不過記得 iPad 在美國剛發表還是剛開賣時,還是 Adobe 跟 Apple 在 Flash 議題上唇槍舌戰時,
就聽到 Conde Nast 找上 Adobe 要借用其數位出版技術來開發電子雜誌,
Conde Nast 後來推出的雜誌有沒有比較 "好看" 恕我不細究,畢竟他的讀者群、市場規模夠大。
或許各出版商還在為到底付費的電子雜誌有沒有人要訂閱而煩惱,
尤其台灣市場比較小,出版集團目前也不見得有多餘資源照顧數位出版這塊?
從 MagV、城邦,到中文 GQ 與 Vogue (兩者剛好就屬於 Conde Nast 集團)、天下雜誌,
大家也由可接受、待改進,漸漸變成很不錯、願意花錢訂閱,
希望這樣的接受度能給出版商帶來動力,這樣我們才有更多、更 "好看" 的電子雜誌可以看。
說到到底一本電子雜誌要訂價多少,如果是透過 In-App Purchase,要記得那是要跟 Apple 拆帳的,
In-App Purchase 雖然比較方便,或許出版商站在成本角度會有比較多的考慮了!?
但是話又說回來,雜誌應該不是靠訂閱來維持收益的,而是建立規模好賣廣告,真的夯的雜誌要免費也不成問題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