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

iPad是出版業的救星?還是惡夢?

hans7192 wrote:
會不會是出版業的救星...(恕刪)

德國人會挫起來罵老美
將來教科書應該會沿用、小學書包不再那麼重、
沒有cmyk的問題、rgb色彩更鮮豔、
可以肯定是印刷業的剋星.....
印刷業肯定是挫著等
反倒是出版商應該有利有弊
喜的是出版成本下降,庫存壓力小
憂的是行銷,宣傳成本大增
書海茫茫,引起討論的作品就是優勝者
所以誰能塑造明星級的作家或作品,誰就存活

對我而言,這是好事
管他阿貓阿狗
寫的出好東西就是好作品

君不見對岸一堆文學網站
不管是正版或是偷別人的盜版
其實看個幾篇就知文章好壞
不合胃口的立刻回"上一頁"
這至少比買一本書回家翻幾頁就看不下去好太多了
(想想書架上的書有多少比例是從頭唸到尾的)


我覺得今天台灣的出版界的現況,
是累積幾十年的結果,
而出版界幾十年都沒什麼改變,
最主要是出版人比較保守。

不只出版人保守,
連買書的讀者也很保守,
就像一對很保守的夫妻,
生活了幾十年了,
實在很難有新的改變。

也許因為製作書的過程太繁瑣了,
讀完一本書的過程又太沉悶了,
所以那些個性比較開放,
又很有想法的人在出版界並不多,
同時他們也不是主力的讀者。

所以我認為會買閱讀器的人,
是屬於觀念比較先進的讀者,
但是這些人只佔少數的部分,
大部分的讀者還是喜歡買紙本書,
慢慢品嚐、細細翻閱做為珍藏。

所以電子書是否能成氣候,
端看那些觀念比較先進的讀者,
和原本不太買書,但喜歡數位閱讀的人有多少?
如果這兩者加起來遠大於傳統的讀者,
那電子書會另外開一個數位的市場出來。

反之如果這兩者加起來人數很少,
那閱讀器的價格自然降不下來,
電子書下載量又撐不起來,
最後可能會變成小眾的數位玩具。

即使電子書的市場真的起來,
但是更重要的是價格,
一本紙本書也許250元,
但是它幾乎可以看幾十年。

一本電子書就算4折100元,
還必須要自行購買閱讀器,
一台閱讀器也許1、2萬,
但閱讀器的壽命有幾年呢?

假設閱讀器可用三年好了,
那10年內您要買3台,
可能就要3、5萬了,
加上買電子書的錢,
還要額外的通信費,
這可是一筆不小的花費。

所以目前台灣出版社的保留是有原因的,
除非真的有很多原本不太買書的讀者進來,
才有可能把電子書的市場做起來。

至於學校教科書的市場,
我想台灣的小學生六年的課本錢,
可能都不夠買一台閱讀器,
萬一不小心摔壞了,
還是三年後自然損壞,
又要買一台了。

所以目前還是看看美國的發展,
台灣出版社還是會再觀望吧。
木主 wrote:
iPad出來後,有很...(恕刪)


很多人唱歌爆红有可能他只是为了赚钱吃饭不是刻意

ibook store 让一些人能多赚点钱,要是写得不错..又不用求出版商..是不错得思维

但问题就在於人身上: apple store 能审核上架软件,但是ibook store 能审核书籍吗
要是他随便写没有犯法的内容骗钱,又该如何防范,标准在哪

毕竟其他的书城都是用出版书数码化,没有这些疑虑,简单说: ibook store 烂了,ipad 也剩下大iphone 功能
最多就是当mid (又没 flash)+ 大型游戏机,apple 一看失败就不理了..

mac book air 不就是一个很好例子吗
給大家一個數據參考

十年前的某大出版商,可意意氣風發的說他是霸主。十年後的現在,他表示銷售只剩一成,考慮退出市場。某知名週刊的老總,提前退休,因為他知道他雜誌很多人看,卻都沒付錢。

現在還有哪家出版社可以大聲說他賺錢?我看是很難。

電子書的出現,是優秀的更優秀,稍差的全死,將是極度的M型。很好嗎?我個人認為將呈現不好的發展。

十名中只有第一名可以出頭,其他掛掉。一個作者出名前,得熬很久,這段時間要出版社有慧眼來養,電子化後,出版社獲利減少風險大增,成本攤提比將劇幅上升,導致無利可圖。這是一種死亡交叉!到時候出版社會倒到只剩一兩成的少數了。出版社倒,通路商和書店也一定倒,印刷廠倒的更快!那剩下的出板商要將書賣到哪裡去?

十年前,許多大出版商賺大錢,買屋買車包小老婆。現在?很多人只是求能軋的了月底支票就萬歲了。

電子書會讓更多出版商挫起來,也代表更多作者難以出頭。有時候沒有出版系統的協助,那些作者很難出頭。別以為出版社打壓作者,而是很多作者沒有調整的話,根本也不能看。

出版系統和平台系統才能解決金流問題,個體戶作者除非靠向某平台進行帳務結算,否得電子書時代來臨,作者怎麼收到錢也是大問題。很多時候,傳統上是出板社先付錢,給作者可以生活。電子書化後,出版社消失大半,試問誰做這動作?無先付款,那大多數作者會先餓死的。靠出書過生活的作者,其實沒幾人做得到。

十五年前大印刷廠,沒有一萬本不印。十年前很多書的起印量是八千,五年前的起印量是三千,現在的起印量是一千。這可以看到出版業蕭條的速度。

出版業能等電子書化到成熟而可獲利的程度前,還有多少業者能倖存?

恐怕很悲觀。
linpus9393 wrote:
所以誰能塑造明星級的作家或作品,誰就存活

有點太理想面了喔,
事實是,出版社捧起作者以後,作者下一本書的約就直接簽給電子書平台了。
有70%的版稅可以賺,誰要賺比較少的%數

編輯校對、財務管理、公關宣傳,一切工作都是可以外包的,
出版社將會失去存在的必要性。


linpus9393 wrote:
對我而言,這是好事
管他阿貓阿狗
寫的出好東西就是好作品

以現在有限的出書量,就已經很難找出好書來讀了,
等到電子書的出版大爆炸,你要從茫茫書海中找出好書的難度又會更高~


linpus9393 wrote:
想想書架上的書有多少比例是從頭唸到尾的

我是100%貧賤命,買了一定要看完

愛閱讀的人會知道該去哪裡找書評,或是哪裡有管道可以試讀,
不過這對一般消費者來說,難度當然是高一點。


tsai0507 wrote:
我覺得今天台灣的出版界的現況,
是累積幾十年的結果,
而出版界幾十年都沒什麼改變,
最主要是出版人比較保守。

出版界的生態是封閉了些,但是要說保守倒是未必,
通常最大的問題都在於沒有資金可以搞創新。

相對於歐美日,台灣少有大規模出版集團,市場規模也小,
幾乎所有出版社的現金流量都不多,因此面對潮流時常常淪於被動角色。

雖不是不想創新,但沒錢難使鬼推磨,沒有冒險的本錢啊


tsai0507 wrote:
也許因為製作書的過程太繁瑣了,
讀完一本書的過程又太沉悶了,
所以那些個性比較開放,
又很有想法的人在出版界並不多,
同時他們也不是主力的讀者。

做書的過程是很繁瑣,但讀書可是一點也不沉悶
另外,出版界有想法的人多的是,只是你都不太熟而已。


tsai0507 wrote:
所以電子書是否能成氣候,
端看那些觀念比較先進的讀者,
和原本不太買書,但喜歡數位閱讀的人有多少?
如果這兩者加起來遠大於傳統的讀者,
那電子書會另外開一個數位的市場出來。

原本不太買書,但喜歡數位閱讀的人,不就是指只看免費內容的人嗎
如何讓他們改變不付費的習慣,轉而掏錢買書,我個人對這一點存疑。


tsai0507 wrote:
所以目前還是看看美國的發展,
台灣出版社還是會再觀望吧。

目前的現況是,就連比較有推動起來的歐美市場,在內容上都還是不足,
以台灣的發展腳步與規模,本來就只有被動的份啊...
生態問題
如果創作者無法在有效的環境獲得足夠的養分~那就會萎縮
電子書企圖瓦解傳統出版商的利益,想讓作者倒向電子書市場
平台有了,通路漸漸架構出來了
作家的利益何在?卻沒有答案!
是啦!Kindle閱讀起來很像平面書籍
iPad也有很棒的介面跟看書沒兩樣
請問~沒有完整的架構,誰想發佈值錢的作品?
科技的進步如果只是為了搶奪創作者微薄的獲利空間
卻讓一切變得非常不確定
誰想把嘔心瀝血的作品丟到網路上呢?
怎麼想 電子書的架構都是非常不成熟的!
因為 太容易複製~
如果只是紙張的印刷 就必須有實體的成本付出
購買者就理所當然付出相對的成本
但電子化之後~別說不可能~
任何出版品 都會變成免費流通的資料
這對創作者是完全的扼殺!
當然也殺了出版社
最後也肥不到電子書的廠商
這一切都是電子知識市場的大矛盾!
kevinlo315 wrote:
生態問題如果創作者無...(恕刪)


呵呵 ipad 根本就知道电子书市场的狭小,他是运用 apple store 想把 ipad 变成大台游戏机
外带 放大阪 iphone/podtouch 电子书只是幌子

软体能审核,书籍如何审核..apple 的 ibook store 只是搞样板
kevinlo315 wrote:
生態問題如果創作者無...(恕刪)


其實從幾年前開始,紙張的出版物就已經是網路上免費的流通資料了,而電子書只是加快了進程

這個跟CD------>mp3一樣,創作者和出版商只能面對,採取相應的營利方法,無法阻止這個改變


盜版的雖然抓也抓不完,但是不論是電影,音樂,遊戲,正版市場的大餅還是在那裡
  • 7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7)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