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5

iPad改變了學習方式


ALEX FANG FANG wrote:
僅就改變學習方法討論...(恕刪)


請教APP 名字是?

我那兩歲兒子 數東西用英文 --> 被ipad 影響

yinhell wrote:
沒有相關知識當然只能...(恕刪)


所以我要說的就是學習專業知識最後還是要回歸"請具有相關知識的人教"
我覺得你的方法是一個很好的親子互動,
但是並不能算是學習知識的方法,
不過這樣作也不是沒有好處,
畢竟小孩子並不是只需要專業知識的。

ALEX FANG FANG wrote:
僅就改變學習方法討論...(恕刪)


其實當初發這篇文只是想表達自己粗淺的想法而已
以後的影響現在無法預測
單就學習方式
至少已經很不一樣
以我家女兒來說
現在我可以找動物園的APP來教她
不管是形態還是聲音
不用自己很辛苦的學,而且又學不像
在iPad學會之後
再帶她去動物園的時候
就可以驗收學習成效了
或許我沒辦法跟其他家長一樣能説出通篇大論
但這是我教導小孩的方式之一
僅此而已
我想,對那麼小的孩子,那都只是「玩具」,那樣叫「學習」嗎?我想,如果ipad隨時伴著他,到要叫「爸或媽」的地步,那才叫學習吧?

看了Alex大大的女兒練英文,我想能對英文那麼有興趣,還真的會一直跟著念的「乖又聰明的兩歲半小孩」應該不會那麼多,當然這也要看小孩天生的個性與父母的引導與否~

這讓我想起,父母在小孩出生開始就一直希望小孩子叫自己爸或媽,總是面對小孩時一直對小孩說「叫爸爸」或「叫媽媽」,以後可能只要把ipad放在嬰兒旁邊,播放爸爸或媽媽說「叫爸爸」或「叫媽媽」的APP就好了~開玩笑的啦~

其實很多幼兒的玩具、教具或圖書應該都有這些教育的功能,ipad 因為體積小與觸控,於是能夠將大人才能使用的多媒體互動學習的電腦軟體,應用在小孩或嬰幼兒身上,由於「軟體化」,讓父母不需要再像以前一樣買很多「硬體」,這種多媒體的應用的侷限,就還是「圖像與語音與一些手勢」,ipad 感覺還是以前買一些幼兒教育材料的濃縮版,而且也有很多的免費或便宜的「APP」讓家長趨之若騖,若是以前,有些小孩還是看著電視的幼幼台在學,或者父母買一堆「巧虎」教材等等~

我自己的感覺,那麼小的小孩,可能還是在玩實體的3D世界的各種手眼協調、平衡與觸摸的玩具與教材比較好些啦~
APP 有不少, 就是那種叫 flash card 的.

學別的我是一竅不通, 但像這樣學英文, 是絕對有效的. 英文就是要不停的聽和說. 開始學習時間是越早越好.

她哥哥大她十歲, 小時候沒有IPAD,一歲起媽媽不停練故事書, 二三歲開口很自然就把美語當母語, 四五歲後就借重一個英文百科網站 Brain Pop, 一邊查資料一邊聽英文, 不補習班不上美語班, 現在國一英文好的程度我說了很多人也不容易相信, 方法矇對了, 很多事原來一點也不難.
......

離題了. 重點是,隔了幾年,IPAD看起來學英文是更方便了. 以前要花時間作flash card, 唸故事還擔心自己發音不準, 必須坐在桌前看電腦才能上網聽真人發音..., 現在都在這小小一片平板中有了答案.

但不用ipad4, 第一代就嚇嚇教了吧.YAHOO 二手可能4000就有了. 可省一期動則萬計的補習費.
但這種學習一定要越早越好, 在一大堆嗜好習慣沒養成前就開始, 進而讓小孩把這種學習當成嗜好習慣...
十年後, 看著妹妹也很自然把英語當母語, 這一次我們就不像十年前那麼驚訝.這樣學語言, 看哥哥就知道錯不了.


補充一點,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 這幾天她媽媽download 幾個 puzzle 拼圖遊戲的app後,
妹妹就再也不去點那些 flash app了, 連我幫她點進去, 她馬上按下面那一顆退出, 再點回去 puzzle遊戲, 昨晚我就偷偷的把那些遊戲隱藏起來. 今天再看看會不會自發去點 flash card 練英文 ^-^

如果純遊戲, 那我也堅決反對用ipad 或任何3C 產品帶小孩. 白白糟蹋了 1~6歲黃金學習時段.
yinhell wrote:
重點在於"需要"

只會操控機器注模作成產品,等級比較低?


"需要"是不分高低...
但是有創新的那一方總是吃香些!

認同這點的話, 就可以回來想想怎樣教育與訓練孩子, 才可以讓他們的創造與想像力不至於貧乏!!!
Sony Nex-3, Voigtlander Bessa R2A, Nikon FM2

vivian93 wrote:

所以我要說的就是學習專業知識最後還是要回歸"請具有相關知識的人教"
我覺得你的方法是一個很好的親子互動,
但是並不能算是學習知識的方法,
不過這樣作也不是沒有好處,
畢竟小孩子並不是只需要專業知識的。


大大看過這些書嗎

"卡爾威特的教育"

"別鬧了,費曼先生"

fbi900121 wrote:
在iPad學會之後
再帶她去動物園的時候
就可以驗收學習成效了


平版和書都做不到的

表達不出實際的尺寸

ALEX FANG FANG wrote:
補充一點,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


我也有android 平板

但是不會給小孩玩

缺點(相對於apple store)
1.亂七八糟的程式太多
2.可以隨意下載
3.不見得可以執行

brexchen wrote:
"需要"是不分高低...
但是有創新的那一方總是吃香些!

認同這點的話, 就可以回來想想怎樣教育與訓練孩子, 才可以讓他們的創造與想像力不至於貧乏!!!


雖然不知道大大的"創新"是指什麼境界

請問大大有在注意一些"發明競賽"之類的新聞嗎?

高中以下會得獎的幾乎都不是因為新的發現,也不是使用新的技術

而是另類的使用方式,使人感到貼心的設計.

甚至有些人在決定要做之前,本身不具備相關知識的

我想 完成作品是基於熱情.創造力和想像力只是輔助
yinhell wrote:
例如小孩下一個學年就新增"化學"科目要上.(恕刪)


我想,yinhell大大你舉的例子都蠻不恰當的,我們針對的應該是比較學齡前的兒童,而你說的「過馬路」、「用火」、「化學」都是蠻誇張、遙遠的,一般的小孩過馬路與用火應該是不大用教的,化學甚至是國中才開始教~

我想,熱情當然是很重要,也關鍵,而熱情同時也有「專注力、自制力、毅力、持續力、遠見」在裡面,而有熱情,但是卻沒有基本的能力、方法學或判斷規划步驟的能力,似乎也是徒然~

一切還是由於「人性、人腦」的關係,一樣「由奢入儉難」,一旦用了「簡單、快速、不用用大腦」的工具、方法、捷徑,就「回不去了」~

所以一般教育才要「按部就班」,也才不會「揠苗助長」,一旦走了「捷徑」,可能就會讓思考簡化了,或讓中間的體驗的神經連結跳過了,要再重新建立,可能就很難或辛苦了,就類似小孩從小沒有去寫字,就開始練打字,你想以後要他用手寫字,可能就非常辛苦了,而就像前面大大說的,1-6六歲是學習的黃金時期,到了9歲10歲,小孩的自我意識越強,要想再介入他的「學習習慣」可能就越來越困難,也可以說,小孩的「可塑性」也越來越低了~

我想我之前舉的例子我自己覺得就蠻經典的了,一個小孩若是小時候就覺得血、人體器官很噁心,別人的嘴巴很臭很噁心,基本上,他長大會想當「醫生」或「牙醫」的機率就不大了~

還有這幾天我看到的一兩個蘋果日報新聞也很經典,19歲的媽媽讓出生8天的嬰兒跟家裡的寵物狗單獨在一起,結果嬰兒被狗咬死,母親讓小女孩從小每天吃雞排配碳酸飲料,結果小女孩13歲腎臟就壞掉了~

之前有人提過科技發展對人類歷史的影響,我想我之前看過的不錯紀錄片可以推薦給大家,可以自己去找來看
我覺得還蠻適合國小或比較早熟的幼稚園小朋友看的~當然,最好父母能夠從旁引導與解說~

Discovery 世界百大發現

而對於嬰幼兒的成長與學習,Discovery也有蠻多「紀錄片」的,有興趣的家長也可以去找來看,以下是其中的一個系列~

Discovery 嬰兒的成長系列
vivian93 wrote:





你知道就好,
人家說知錯能改善莫大焉。
現在你知錯了,
希望你能改,
那就善莫大焉了。
加油!...(恕刪)


刪除刪除刪除刪刪除刪除刪除刪刪除刪除刪除刪除
alex2207 wrote:




小心涉及公然侮辱罪,這並不是家長應有的行為。...(恕刪)


打不還手?
  • 25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5)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