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

了無新意的新 iPad Air

當初air3就是沿用舊款10.5寸pro外觀,然後配件全部沿用;
air4現在也是沿用舊款11寸pro外觀,也是配件全部沿用。

確實套路是一樣的,
但粉絲嘛,不用太清醒。


另外指正一下,air4具官方規格說明,
喇叭是上下立體聲,這很像是三星S6 L的方案,
並不是像是pro是明確說明4立體聲,
老實說,三星S6 L的方案很鳥,他只是喇叭改放置,
也就是說原本air3直立左右放的,改成直立上下放,
你拿橫的當然很爽,但拿成直的就很好笑。
這點沒必要吹。
mike18 wrote:
為什麼跟手機一樣比較(恕刪)


Mike,iPad都是10年的產品了,你要啥新意?

汽車100年了,還是靠4個輪+駕駛盤,也是了無新意吧

你沒需要,就不要買
沒人再吹喇叭變成兩邊,拜託,那不只是兩邊的問題而已

多一個喇叭多一個音源,音量基本加大一倍,就算直立拿,差異也巨大好不好

你沒用手機直立,然後下方被手擋住,或者被桌子,棉被什麼的擋住嗎?如果喇叭只有在下方時,這時候及其影響使用體驗

iphone7後開始也在聽筒處加外放喇叭,影響有多大你該不會不知道吧,同樣的情況套用到ipad air 2020,就算是直立使用,差異也是巨大好不好

我手上的ipad 就只有單邊喇叭,每天睡前晚上橫放看下youtube就很痛苦,一來音量不夠大,二來喇叭向右向左聲音都偏也不足

當初air3就是沿用舊款10.5寸pro外觀,然後配件全部沿用;
air4現在也是沿用舊款11寸pro外觀,也是配件全部沿用。
確實套路是一樣的,
但粉絲嘛,不用太清醒。


然後是這句,怎配件沿用被你調侃的好像是不好的事?
我怎覺得配件沿用,甚至通用超棒的,難道你要每個元件都是專屬不能通用比較好嗎?

WOLFLE wrote:
當初air3就是沿用(恕刪)
當然是沒可以說的,才來多顏色啊

不過我還是想買



但價格真的卡太近

感覺256G的AIR 不如128的Pro

而Ipad 8th 那種隨時要淘汰的配件 就更不考慮了

或許等明年再說吧 ipad4繼續忍
然後下次pro更新就把11吋拿掉,只剩12.9,逼你去選air要不就加1萬多上下一代新版pro
這些年有在跟蘋果產品應該已經看出其策略:高階產品就是新技術的試煉場,接受度好的技術就逐年過渡給中低階產品,這樣不同經濟能力與需求的消費族群都能兼顧到。
剛剛無聊算了一下Air4螢幕占比,
Air4的確數據不漂亮,或者正確來說是不長進。
[2260*1649*(25.4)^2]/[247.6*178.5*(264)^2]=81.29%

比起air3的79.68%,
螢幕占比只多1.61%,然後跟我說是全面屏???
這很不長進啊。

附帶一提pro11寸是83.42%
willwu0227 wrote:
沒人再吹喇叭變成兩邊(恕刪)

沒說你吹,ptt隨便都有人搶著吹。
而且沒多一個喇叭,air3是直立左右聲道,你用聲道音源測一下不就知道了,
原本左右,改成上下,多在哪裡?多在心裡嗎?
使用情境我不討論,因為直立使用只是由原本擋兩個,變成擋一個,沒什麼意義。

你去用三星S6 L就知道什麼是上下聲道



另外,調侃的是外觀,不是配件,你搞錯重點了。

在另外iPhone我每代更新,你說的我都知道,但跟這沒什麼關聯。
新iPad air 像是iPad pro的閹割品
iPhone 11 像是iPhone 11 Pro 的閹割品
更不用提iPhone SE apple watch SE了
iPad 不叫iPad SE
iPad 直接叫iPad

如此的缺點就是
不是Pro的產品
大家以後就不想看發表會了
因為沒什麼好期待的
反正就是閹割跟顏色
銷量也會大大減少

銷量減少 要靠賣各種訂閱的服務是有問題的
簡單講apple TV+ arcade都沒有一個紅的節目或遊戲

所以我覺得蘋果還是要走回創新產品的路
科技上的應用創新
使用者體驗的應用創新
然後還是要以硬體帶動操作系統的方式
畢竟軟體再怎麼整合方便 什麼黏著度如何?
如果有一家厲害的硬體設計商做出厲害的安著手機
好比剛離開的強尼艾芙跑來幫HTC設計手機

那蘋果很快就被背叛了啦
什麼黏著度勒
誰看你的發表會
我就轉看別人的發表會了!

可以不用每年開發表會
但如果開了發表會就要夠亮 夠創新
阿不然大家會覺得被消費了
WOLFLE wrote:
當初air3就是沿用舊款10.5寸pro外觀,然後配件全部沿用;
air4現在也是沿用舊款11寸pro外觀,也是配件全部沿用。

確實套路是一樣的,
但粉絲嘛,不用太清醒。


一路走來,始終如一。
  • 5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