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LiDar光達原本的設計方式都是透過掛在馬達上的雷射光高速360度掃描來偵測環境空間的維度與物件,使用的科學量測方法是靠ToF (Time of Flight)來確認物件的距離。
蘋果的LiDar則是與TrueDepth Camera 同一種叫做垂直共振腔面射型雷射(Vertical-Cavity Surface-Emitting Laser,簡稱VCSEL)。產生大約 3 萬個光點投射到使用者的臉部形成「結構光(Structured light)」,利用這些光點所形成的陣列反射回紅外光相機(Infrared camera),經由這些光點的偏移計算出臉部不同位置的距離(深度),再將這些使用者臉部的深度資訊傳送到處理器,經由計算比對臉部特徵辨識是否為使用者本人。
現在蘋果應該是把一樣的技術與軟體演算法換到後置鏡頭的方向,功率增加,紅外光光點數量減少,用來感測五米左右的環境與物件。
--
Using Numb3rs, we can solve the biggest mysteries we kn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