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中國網民用ipad pro 寫書法 太神啦

草书和今草很多都是“简体字”;王羲之写的草书大多都是“简体字”(那是不是王羲之的草书就不美了?就没法看了?)。简体字不完全是大陆的发明,80%以上的简体字都是古代的草字和俗体字。
从历史上看,繁简体字并无绝对优劣之分。今天所谓的“繁体字”、“正体字”,在写篆书的人看来都是“简体字”。但正体字的历史、使用范围和使用传统比简体字要悠久的多,这是不争的事实。

以下引自维基百科:

《第一批简体字表》简化原则
1932年中华民国教育部公布《国音常用字汇》,确定了现代中国国语标准音系,还收录了部分“破体”、“小字”等宋元以来“通俗的简体字”。1935年1月,国语统一筹备会第二十九次常务委员会召开,通过了“搜采固有而较适用的”的《简体字案》。如案名所示,它不是为新文字定策,而是提出将已在流通的简体字加以整理,以作为标准字。所谓“固有的比较实用的简体字”即为:
一,现行的俗体字;
二,宋元以后小说中的俗字;
三,章草(汉魏时代的草书);
四,行书和草书;
五,《说文解字》中的笔划少的异体字;
六,碑碣上的别字。

《汉字简化方案》简化原则
以下是据传中华人民共和国现行简化字研订时所采用的原则:
从俗从简
规范化:
消除异体字
突出形声特性
尽量保留表意特性
稳定性
实用性
适当的艺术性
1952年中国文字改革研究委员会确定了以“述而不作”作为汉字简化的原则。同年,毛泽东指出“简化”不只是字体形象上简化,更要合并汉字,减少规范汉字的数量。

imd wrote:
他寫的有些字是簡體...(恕刪)

精準一些來說應該不算簡體,書法的行書草書在意象展現上就與簡體很相近
太強了
對岸人民各種神人無奇不有
哈哈哈
lk012345 wrote:
草书和今草很多都是...(恕刪)
 

抱歉,歪樓一下,
簡體字就是簡化的字體,
當初目的就講明了是簡化不是嗎?
簡體字既不是行書,也不是草書,什麼書都不是,
就這麼簡單,無需辯解。

文字是演化而來,不是簡化而來。
popomo wrote:
抱歉,歪樓一下,簡...(恕刪)


並不是這個字帖裡有簡體字,而是簡體字中有借行書、草書的簡化筆法造字的,但是也有毫無道理亂砍一通的。

就像是你祖先跟猴子有共同的起源,不代表你是猴子的後代。

我認為簡體字當中會造成問題的是那種找不到理由的簡化。比如「下面 vs 下麵」或者是「皇后 vs 皇後」這種。

簡體字在一般生活上不會造成問題,但是如果要研究中文還是得學正體字。
  • 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