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自己用ipad嘗試過,大概書寫英文跟流程圖與方塊圖很方便。
應該是我自己的字比較方正,拿筆工作很多年了。
所以用觸控筆外加ipad的確可以做到。
除了,寫中文之外。
還有,寫的時候不能夠像拿紙一樣,手掌貼著寫。
所以,拿這種東西的寫跟畫東西,必須要習慣觸控螢幕的手掌碰觸後的「筆的靈敏度變低」。
樓主沒說錯,但是這種東西適合慢慢思考寫東西用的。
不適合快速抄寫用途。
大螢幕不只是當紙用,而是他能夠一次排列很多資訊。
最好用的是Page跟pdf的閱讀,以及寫筆記。
反倒是我建議,快速書寫的課堂。
就用ipad當閱讀,拿另外的紙做記錄比較快。
不是不適合,而是我還在找「手掌碰觸降低筆的靈敏度」的解決方案。
有誰知道?
還有,不要誇大「科技」,用的人怎樣用科技去生活又不影響到正常比較重要。
此外,說別人22K的人,真的很瞧不起大學生的創意。
因為,出社會都僵化的,為何不敢向大學生的勇於挑戰而鼓掌與歡迎。
瞧不起樓主的創意,不如歡迎他們多重想法去改變自己的未來。
真的要把ipad發揮,
目前是用
1. iFiles
2. symbolic link documents path to other apps.
3. MUJI Notebook export and import
4. Page/IAnnotate...
iPad有個缺點沒說,同步化「檔案目錄」功能很差。
這點我剛剛想起來,也正在想辦法整理出頭緒。
iPad是一種嘗試,不是一種絕對科技。
如果科技可以解決問題,那麼何必要用鍵盤跟手寫功能。
科技就是鈍化生活,何必看的那樣重要。
拿筆跟紙,這樣的日子比起敲鍵盤好很多。
不過拿來閱讀卻是很實用
當你需要閱讀的文獻超過上百頁
累積有上千頁時
紙本在檔案的管理就很麻煩
一旦不見了在上面做的筆記重點也沒了
但是在電腦上pdf存在dropbox
電腦上做完註記在ipad上可以看到劃過重點的pdf檔
同時goodreader也有檔案同步的功能
在ipad上的pdf檔閱讀畫完重點做完筆記後
會上傳到dropbox同步
筆記重點的保存相對容易多了
因為pdf文獻再下載就有
一些花時間讀過的註記不見了要找就很麻煩
傳統讀書的方法不是不好
但是科技是上生活更舒適的東西
也許你只認定ipad是台娛樂機器
因為你只會用娛樂的功能
但是實際上其他人卻把它當作生產力工具
要怎麼發揮機器的功能是看人怎麼使用
懂得使用的人自然能在這塊平板上找到最好的應用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