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我覺得你的標題跟內文不是很搭配...
因為我看著看著越來越覺得這篇不是給iPad初學者用的
而是iPad跟他牌的比較
我自己有iPhone也在首賣當天買了iPad2給我媽用
身上沒有android系統產品
windows的話NB當然有
我一直不懂為什麼user要去跟他牌比較
對我來講
我可以接受iPad沒有USB,但是有會更好
我可以接受iPad沒有Micro SD,但有會更好
我可以接受iPad沒有Flash,但有會更好
這些都是跟自己比而不是跟別人比
你說JB可以用USB/Micro USB這我也清楚
但是我實在是覺得我就算花再多力氣教我媽用iFile
她也不可能掌握的了用的和檔案總管一樣好
而事實你也說了JB後柳暗花明又一村
那為什麼原始不就把這些做進去?
我的結論就是
iOS是不錯的設計
但是就是太"人性化"了
有時候我真的不知道
是Apple覺得我會這樣想
還是他覺得我"應該"要這樣想
事實上JB的user不是就是因為想法不同所以才JB嗎?
有那麼多JB user,是不是代表有許多Apple user的想法並不完全跟Apple官方一樣?
在setting裡面切換要不要開flash...我不覺得很困難
在setting裡面切換3G要不要高畫質youtube...我不覺得很困難
在3G下facetime品質不好,user覺得不好用就不會去用了,為什麼要刻意鎖起來?
難道我們真的都不會有必須選擇功能而暫時放棄電池效能的時候?
事實上Flash我覺得Apple已經默許了只是不公開講
Puffin這種軟體幾年前是不可能不被下架的
就像天線部門老闆換人,CDMA版天線大搬家,就算瞭解RF的都知道是饋入點的問題
Apple從來不會承認有過失誤
我常常講
Android我沒用過,所以沒感想
但是iOS真的是我用過,所以才有這些想法
iPhone/iPad是好產品
只是有一些屬於我的"人性化"
我必須要JB自己去找回來
拜託,user不要再去跟別人比了
別人愛比是他家的事情
跟自己比吧!
還有我個人是覺得Application....字面上答案很明顯了...
不過我畢竟不是這方面的專家
而且爭取這個商標而不是專利,說實在的格調真的不太高
mwind wrote:
嗯...首先還是感謝...(恕刪)
恩~
關於iPad與他牌的比較這一點,我原本的本意是這樣的~
很多的初學者會以"傳統電腦"這個概念來看iPad,
所以期望他有USB,他有MicroSD,支援Flash~
甚至一開始用iPad的時候,我還在想說~
阿檔案總管在哪裡?沒有?那怎麼管理檔案?
命令提示字元在哪裡?沒有?那怎麼做系統細部調教?
阿我下載回來的應用程式安裝檔在哪裡?沒有?疑?好像沒有什麼影響,直接裝好了?
這是我剛接觸iPad會遇到的問題,
我說過,我太熟悉微軟及Intel帝國下的運作模式,
說實在的,很多人會覺得PC很難用,
但是對我來說,這是再熟悉不過的流程,
我一直以來也不覺得有什麼不方便~
但是在iPad上我體驗到不同的系統與架構,
這是iPad與PC完全不一樣的地方,
所以我寫的與他牌的比較,其實是想告訴初學者,
不要把iPad拿來當做一部傳統電腦。
宏碁是做品牌電腦與筆電起家的,
他會用傳統PC的思維模式來看iPad本來就無可厚非,
我們使用過iDevice的人,很清楚PC與iPad是不一樣的,
但是一般的消費者不見得會知道,
所以我才把iPad與他牌平板電腦的比較放進去。
而且,如果今天使用者買的是iPhone,他不會期待iPhone是筆電,
等他iPhone用習慣了,再來用iPad自然也不會覺得他是筆電~
但是iPad是我的第一台iDevice,會讓我很自然而然的把他當筆電看,
畢竟體積大小,觸控方式,都跟我接觸過的平板電腦差不多,
台灣的媒體、消費者也都習慣把iPad稱做平板"電腦"。
這就是為什麼我會特別把這一點提出來做說明,
因為我常常在01上面看到很多人有這個疑問~
這一篇文裡的基礎應用篇有很多初學者用的到的資料與連結,
對於使用過iPad的人來說,應該會跳過這一篇,
直接看硬體篇~所以我想這就是誤會的來源...
抱歉,讓您誤會了文章的本意...

我試著以初學者的角度來看iPad,
回想我剛接觸到iPad會有的問題,
整理了Chrome裡面的書籤,
看看有哪些是我在使用iPad初期會遇到的問題。
當然...我現在對iPad很熟悉了,
要我完全回到初學者的狀態當然有一定的困難...
所以這篇文章絕對有疏漏與不足的地方,
或著是讓看官誤會的地方~
也感謝大大的提出指正^^謝謝~
至於你說的系統與JB的部分,
就我的立場,一部份認同,一部份不認同~
如果iPad有USB、MicroSD插槽、支援Flash的確有可能更好~
但是...當iPad有了這些東西,會不會增加消費者的體驗值?
有了USB的話,先撇除掉鍵盤滑鼠,
如果你要接讀卡機來ATM轉帳,那是不是要安裝驅動程式與相關應用軟體?
你要接USB隨身碟,是不是要安裝檔案總管的軟體來管理檔案?(例如:JB後的iFile)
你要接USB的GPS接收器,是不是相對的也要在系統裡做設定來讓導航軟體抓到訊號?
機身會不會變的比較厚?讓消費者覺得不好拿?
iPad裡的電路配置會不會壓縮到其他裝置的線路?使得收訊變的更不好?
還有就像你說的~
您如何教會令慈使用iFile之類的軟體?就像是用檔案總管一樣?
您如何教會令慈讓他學會安裝硬體的驅動程式以及後續的相關設定?
當然,由於令慈有一個懂電腦的好兒子會幫他搞定一切,
家母也有我這個好兒子會幫他做好一切的設定,她老人家只管用就好了,
但是...是不是每個人家裡都有個會使用電腦的人來幫他們?
所以Apple的Camera Connection Kit做到插入SD卡或是相機,
直接跳出匯入照片的選項,安裝硬體或是尋找照片資料夾都不用做,
你就只要選擇你要匯入的照片就可以了~
簡單到家母都可以操作~
支援Flash~
如果要支援的話,那就要完整支援才有用,
如果支援Flash,但是效能不彰的話,我的看法是倒不如還是不要支援...
像目前的Andriod平板,有支援Flash,但是就"只是"支援,
想要玩Flash的遊戲,抱歉...會慢到你不想玩...
如果要iPad完整支援Flash,但是要用效能、耗電、速度慢來換取,
那說實在的,我也寧願不要...
因為這樣對我來說支援Flash是弊大於利...
當然,對某些人來說可能是弊大於利,
每個人的情況不一樣,但是我相信Apple的想法應該也是跟我一樣,
不然早就放入Flash支援了,畢竟Flash又不是什麼新的軟體技術~
我想這就是蘋果的思維模式~
我把iPad做的簡單易用,每個人都能簡單上手,
你不需要管系統層面背後運行的原理,
也不需要管硬體層面與韌體層面的問題,
消費者甚至不用會安裝軟體,
你只要會從App Store下載App就好了,
反安裝,按住Icon再按X鍵~完成~
像我很多家人對於電腦都有恐懼症,
當Windows的視窗跳出來問他們要不要關閉,或是要不要刪除檔案的時候,
他們會有莫名的恐懼...深怕誤刪了什麼重要檔案,或是哪邊操作錯誤~
導致整台電腦掛點...
但是當他們在使用iPad的時候這類恐懼就比較少,
因為iOS要刪除檔案,會經過一些步驟,不會隨便按按你就可以刪除檔案了,
所以iOS一般不會再跟你確認檔案是否要刪除~
iOS的彈出視窗一般來說都是以訊息通知為主,只有確定鍵可選。
但是Windows的彈出視窗都會出現"確定"或是"取消",
對於電腦沒有用上手的人來說...我怎麼知道什麼時候要按確定?什麼時候要按取消?
所以iPad對於有電腦訊息恐懼症的人來說,
比較不會有壓力~
反正什麼時候按Home鍵都可以回到主畫面,
其他的都交給系統去管理就可以了~
所以iPad的市場不是鎖定我們電腦"玩家",
而是小至兩三歲的小朋友,大至七八十歲的阿公阿嬤都能來輕易使用,
從他的App Store的軟體有幼教軟體、Facetime、股票軟體等可以看出一些端倪~
這樣才有辦法把餅做大,去創造一塊藍海,而不是在筆電的紅海裡廝殺~
再說~如果iPad什麼都能做,會不會對Apple自家的筆電市場產生衝擊還是個未知數。
我有可以賣iPad+筆電這個選項,有兩個收入來源,兩個市場~
為什麼要自斷退路,"只賣"iPad或是"只賣"筆電呢?或是讓兩個市場有高度的重疊性?
Apple是一個商業公司,
開發一個產品所需要考慮的是多面向的因素與商業策略的銜接~
"在setting裡面切換要不要開flash...我不覺得很困難"
對,我也覺得不會很困難,
但是對阿公阿嬤來說他會不會知道什麼時候要開?
開了之後會不會忘記關?造成不必要的效能與電力損耗?
"在setting裡面切換3G要不要高畫質youtube...我不覺得很困難"
對,我也覺得很簡單,
但是一旦消費者在3G模式下發現高畫質的Youtube會很Lag你是不是會想要繼續用?
既然不會繼續用?那開啟與不開啟不就沒有差別了?
消費者會想說~"阿~XXX~我們家這邊的3G傳輸速度怎麼那麼差?"
還是 "阿~XXX~原來iPad那麼爛,連Youtube都會Lag?
這也牽涉到,到底是會高劃質但是會Lag比較好?還是低劃質順順看比較好?
"在3G下facetime品質不好,user覺得不好用就不會去用了,為什麼要刻意鎖起來?"
對~User覺得不好用,自然不會去用,既然可能有80%的消費者都會覺得不好用,
那我開放的點在哪裡?讓消費者先痛罵一頓然後再自己關起來?
"難道我們真的都不會有必須選擇功能而暫時放棄電池效能的時候?"
我們的確有這個需求,我也有~
但是不代表所有的消費者都有~
電子產品你我可能都很熟悉,
我們也許會知道什麼時候要用電池效能來換取我想要的功能,
但是不代表大多數的使用者都知道~
大多數的使用者只是想要把iPad拿來當娛樂的工具,
看書、看雜誌、聽音樂等~
你覺得在做這些應用的時候是效能比較重要還是電力比較重要?
所以對Apple來說是減法哲學,
什麼是消費者用不到的或是使用會有問題的,
我幫你刪掉或是鎖住,以避免後續的問題~
而Windows與Andriod目前的做法都偏向於,
我可以提供的我就提供,消費者自己去選擇什麼要關掉什麼要開啟。
兩種方法各有利弊,端看消費者取向與商業策略的考量。
當然我跟你的想法一樣,
我也想要完全的掌控我的iPad,
所以我也選擇JB這條路,
我可以開我的SBSetting知道我現在的記憶體情況,
我可以快速的關閉我的Wifi及3G的訊號~
我也可以自訂我的版面配置~
JB之後,我的確找到我的人性化~
但是JB後,你對你的iPad就要更了解,
什麼時候該開Fresh?什麼時候該關閉?
iFile裡的檔案哪些可以刪除?哪些不可以刪除?
連結藍芽GPS要安裝哪些軟體來讓他運作?
甚至~我該不該安裝Cydia裡面的軟體?或是迷版的軟體?
JB只是使用者把原本Apple iOS在做的工作,
改由自己來操作,權限越大,要學習與注意的地方就越多,
所謂權力越大,責任越重~
白蘋果要自己解決,
Cydia軟體衝突要自己解決,
耗電異常,要自己抓出是哪個Cydia軟體在背景偷偷跑?
iFile裡手賤不小心刪除了一個檔案,要自己去修正回來~
有沒有回到用PC的Feel~

所以囉~JB沒有對錯,自己選擇要怎麼使用自己的iPad~
想要輕鬆用,那就不要JB。但是可以自定的功能就少,好處是不用學習太多東西。
其實App Store裡的東西就很夠玩了~
想要進階使用,甚至惡搞系統,那就JB。
可以玩的東西會多很多,甚至你夠厲害的話,掛上Chrome OS也行,
但是系統搞掛了也要自己解決。
我相信Apple的iOS原始設計除了商業考量外,
開放什麼功能都是經過多方考量的~
他希望消費者可以更簡單更安全的使用iPad這項裝置~
當然Apple的考量無法100%的符合使用者期待,
所以iOS不斷的翻新,產品的功能也越來越多,來迎合消費者~
現階段來說,
要開放要自由,可以選擇Android系統,
iPad要達到你說的人性化,唯有JB一途。
因為自由本來就與Apple的理念相互違背...
只是台灣很多人JB都只是要灌盜版軟體而已...
甚至花錢請別人JB...
JB後有問題又沒有辦法解決,
要不上論壇求救,要不怪說iPad、iPhone很不穩定很耗電...
熟不知,其實不用JB也可以好好的使用iPad。
我買了iPad九個月,沒有安裝任何盜版的軟體,
花在軟體的錢也才約$3200
(包含$40美金的FileMaker Go,去掉的話也才花差不多$2000)
我就玩得很開心了~
拿這$2000來享受軟體商後續的更新服務,
以及系統的穩定度,我覺得很值得~
那些JB後灌盜版的人~iPad裡面到底有幾套軟體是常用的,
你又真正賺到多少?說實在話,大家心裡有數~
所以要JB可以~但是主要的用途不是拿來灌盜版軟體,
也不要請別人幫你JB,那是非常危險的事...
要JB請先搞清楚JB之後你該做什麼,
要自由,請自行承擔責任與風險,
除非你身旁親密的家人有能力幫你解決一切的問題~
抱歉~哩哩雜雜說了一堆...老毛病又犯了...常常拖太長...
我想就在這裡打住吧~
我相信你很喜歡iPad,也覺得iPad是個好產品~
所以會有這麼多的感想~
我也希望Apple的產品可以越來越好用,
但是哪些功能Apple願意開放,哪些不願意~
說實在的...只能任由他擺布~
不過,目前我還看不到這樣的策略有什麼非常不良的影響。
反正要自由就JB囉~^^ 不然換Android也行~(話說~我真的也想搞一台來玩玩

P.S.
App不就是單純代表著應用程式嗎?
為什麼大家要這麼著墨於這個名詞?
跟格調、商標、專利有關係?
看來要問Google大神發生什麼事了~
schung wrote:
超棒的文章,大大不介...(恕刪)
當然不介意保留阿

小弟也沒寫什麼東西,就只是整理一下網路上的文章,
讓初學者比較好爬而已~說實在話,連文章的程度都還稱不上^^
大大很開明,是個好爸爸~令郎很幸福~

我覺得對於下一代,需要的不是限制,而是眼界與選擇~
全球化的趨勢是必不可擋,如何能以宏觀的角度來看這個世界,
我覺得對我們的下一代很重要~
不只是電腦系統,勇於體驗不一樣的事務與生活是很重要的事情~
體驗多了~接下來就是選擇的藝術了~
怎樣的選擇能達到最大的經濟效益,是需要不斷的參與選擇與練習的~
大大的做法我支持^^加油~
對於iPad的體驗,之前都有在關注及使用3C產品的人,
當iPad用上手後,都會有差不多的體認~
套句之前網友回覆的話~
"被電腦玩了這麼多年,總該好好的"玩"一下電腦了~哈哈~

太認真回了還讓我有點不知所措XD
其實我的想法很簡單,也有點不負責任
user的需求是一回事,技術上的難度又是另一回事
技術上做不到,不代表user沒有或是不該有這樣的需求
只是現在的科技還做不到而已
所以我才說我接受了這些我以為的缺點,但是我還是買了
就是因為別人的解決方法沒有比較好
而對於user來說
有多少iPad user是習慣於一般PC的操作模式?
一個昨天才發生的例子:
我媽昨天跟朋友吃飯
照完照片她用SD卡跟同事copy了相片回來想要擺進去iPad裡
可是接上了camera kit....居然沒反應@@
等我回家開始研究為什麼
是挑SD卡嗎? 是挑編碼格式嗎? 還是其他原因? 照片有處理過嗎?
最後我發現原因
我媽是直接靶那些相片沒有建立資料夾就放在SD卡裡
我嘗試建立一個DCIM資料夾再把照片擺進去
接上camera kit....嗯 這次找到SD卡了...可是沒相片@@
最後最後
我是找一台相機的記憶卡
把相機記憶卡都會有的那些資料夾全部copy過來
再把照片丟進去
等於是把這張單純的SD卡偽裝成相機拍照的SD卡
終於可以把照片擺進iPad了
60歲的老人家,2x歲的年輕人都搞很久
但是這真的是人性化嗎?
一個設計好的檔案總管就可以解決
當然也許有說明書只是我沒看...
當世界上大家都直覺就是這種檔案總管的想法 (Mac應該也有吧)
這是不是就已經是我們的人性化了?
===趕快下結論,不然會不小心打太多XD===
我對Apple不是不爽,而是期待他更好
只是不喜歡看一些Apple user把Apple講的零缺點
然後Google/HTC/RIM/Microsoft...都像垃圾一樣一無是處
非我族類其心可異又不是白蓮教= =
回到只討論Apple
Apple的作風就是這樣
沒做好的東西,就鎖起來
但是user不用去為他解讀說這是不需要的
需求不會因為技術上的瓶頸就不是需求
我比較偏向這些所謂"缺點"都是事實
別家是有做出來,但是犧牲了Apple覺得不應該犧牲的東西
而Apple也正在為這些點努力
時間到了完成了,就會打開
就像iOS4.0之前沒有多工,現在有了,之後也會改進的更好
到時候原始的設定就會更貼近像原po跟我這種"不是阿公阿嬤也不是一般消費者的user"XD
最後還是回到普通iPad user的身份
感謝原po提供了相當多有用的資訊:)
mwind wrote:
哈 感謝大大的回覆...(恕刪)
呵呵~抱歉...一向不善於文字表達...
常常打一堆字卻不知所云...見笑了...

很多的狀況不見得是現在技術做不到,
而是沒有辦法用有經濟效益的方法做到~
如果iPad什麼都能做,但是售價10萬,我想也不是大家可以接受的~
這就是我們現行資本主義社會的難處~
關於SD卡的配合Connection Kit的問題,
依Apple的預設來說,的確需要建立DCIM資料夾,
iPad才可以讀取的到照片~
會這樣設計的原因是,DCIM是數位相機的標準資料夾,
Connection Kit原始設計就是用來讀取數位相機格式化過的SD卡,
而不是設計用來讀取SD卡裡的所有資料~
所以只要你是拿"數位相機"存取的那張SD卡就沒有問題~
一般我們在使用數位相機的SD卡Copy相片到電腦,
或是從電腦Copy相片到數位相機,
都還是要放到DCIM的資料夾裡,不然數位相機也是一樣讀不到的~
當然啦~我也覺得Apple可以做得更好~
直接把SD卡裡的照片都搜尋出來不就好了^^
不是標準的影像檔就略過~
這樣不需要檔案總管就可以做匯入了~
不果說實在話~既然你有JB,用iFile就好啦~輕鬆搞定~

我也期待Apple更好~相同的我也期待Andriod更好~
這樣我們選擇會多一些~
我也不喜歡把Apple當成一種信仰~
Apple所有不足的設計,只用一句話I don't care帶過...
I do care and I wish iPad to be better~
也許iPad應該出個Advanced版~
直接開放系統的全部權限~哈哈~
這應該才是你我想要的吧

希望這次不會打的太多囉~~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