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外觀



把塑膠拆開後


打開後一如往常

內裡

背面

內部配件

Type-C快充頭

規格

無用的紙一覽



開膜囉

正面

開機

前置鏡頭,有幾個隱藏的。

四邊一覽




拿起來很舒適

Welcome to iPad

規格

與iPad Air 2相比,可視範圍大很多。

看起來很薄

但其實跟iPad Air 2差不多,官方 (都約6mm)

與Mix3兩個無邊框的合照。

再來就是充電了。
在電量很滿的時候會涓流充電
下為台達的Innergie PowerGear 60C(眾籌時稱為55cc,我猜當時應該是要弄55W,後來發現可以到60W)超小充電器

下為Macbook Pro的61W充電器

下為此iPad Pro 2018附的18W充電器

涓流充電時,都是10W。
接下來把ipad用到30%左右。
先用小米 60W快充版(6 ports)來測,只能到12V 1.5A=18W。

接下來漏了ipad pro2018附的18W充電器的照片了,也是達到9V2A=18W。
下面換Macbook Pro的61W充電器,可以達到21W (猜測是9V3A掉下來的。)

再換PowerGear 60C試試,天啊,竟然可以28W (應該是15V2A=30W)

沒想到小小的PowerGear 60C竟然比Apple原廠的61W的還適合iPad Pro。體積還不到一半耶。

註:我後來就插著Power Gear一直充他,打這個文章沒多久已經到70%了,降成9V2A=18W,過一會兒87%就變15V1A=15W,可能晚一點就變9V1A了。
來仔細看一下規格。



同場加映充Macbook Pro(低電量時),兩者都可以到20V3A=60W,


iPad Pro使用兩天的心得:常常拿相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