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ad對我來說,是很不錯的 接收資訊/閱讀/視聽/影像檢閱/遊戲 的工具
曾入手 ipad1 - 2 - air /mini - air2 /mini2 - Pro 10.5 - Pro 12.9二代(現剩4台家庭分配使用)
選小9.7/10.5/11便攜或大12.9舒適,依個人使用習慣
尺寸遠大於iphone,視覺上的使用很舒服
發表會時,很驚艷~ 全新外觀 及 新接口 (蓄勢待發)
樂見Apple想把ipad Pro打造成PC的替代品( Next computer)
但ios的限制,讓A12X跑分高標的它,7-80%的功能仍然只是大畫面的ios設備
來聊聊它吧
1.全面屏
好,沒話說~ 誤觸也做得好,面部解鎖時盡量別擋鏡頭就好(會有提示)
除了,平放桌面時想看內容,解鎖略有不便
(使用XR有感)
2.TYPE-C
喜歡全面type-c的節奏,Mac -> iPad ->是不是也該請iPhone準備一下了
BUT…這是半殘的type-c (能不能開放性高一些,還是得看Apple)
*更直接支援相機照片檔的導入,這是好事
*反向充電
*存儲硬碟皆不行(隨身碟/外接硬碟:想導入影片或資料)…
一直很難適應ios對於檔案調用
(題外話,有辦法在ios上改檔名嗎? 例如,工作上的檔案傳送給別人前想改檔案名稱)
*外接螢幕…大多是投射/鏡像,並不是延伸/第2螢幕的使用
以上是有缺點的優點
3 去除耳機孔
Apple想無線化可以理解,不過PRO既然往專業方向多角化…音樂(例:DJ)或影像工作 方面的監聽工作上,可能都不太喜歡延遲度略高的藍牙耳機
也浪費了持有的中高階有線耳機(眾耳機廠商會不會逐漸倒閉?)
耳機孔除了接耳機,也可接 收音/錄音麥克風
Type-C轉3.5mm? 可以(有附嗎?),但這有點找麻煩且不能與充電同時使用
*這麼大尺寸,真的需要硬砍耳機孔嗎(淚)
*我有airpods/QC30,但想好好聽音樂或看影片Netflix時,我會另接兩隻森海塞爾耳機
比較有沉浸感(推力不太足,聽起來仍比airpods好些)
*試過用airpods錄音…失望的音質
4 核心:ios的侷限性
之所以還使用筆電,主要幾個方向ipad尚無法取代
-1鼠標…對於輸入的連續動作,鼠標的精準操作(與鍵盤同水平面操作)還是優於手指/筆去點指(與鍵盤異 垂直操作)
-2桌面級軟體的支援,adobe/微軟office 等大公司有在做,但功能仍不及8-90%/不順手
-3多視窗/例:雙開文檔或瀏覽器,這是目前ios多工達不到的
其他
Apple Pencil2 終於改變了前代怪異的充電方式,但似乎新筆不支援舊平板,舊筆不支援新平板…(待確認)(怒)
大尺寸,卻沒有良好的youtube觀賞體驗(無法看4K,非解析度關係),原因:ios不支援google開發的VP9影像編碼!?
小結:
優秀的硬體工藝+超強A12X,我可以認同價格變高了
但iOS的侷限性/殘缺,似乎仍無法取代筆電的功能與生產力效率
it's still an iPad...
*林林總總也買過7部以上ipad產品了…中重度使用者
(先繼續用 有耳機孔 A10不差 同lightning充電 的iPad Pro 10.5/12.9 2017)
但我是期待iOS能改變的 ,期待明後年統一type-C接口(開放性能更高?) 的iOS手機/平板
與我的pixel2 Win/Mac筆電(type-C)作伴
iPad Pro仍是最佳的平板,我經常使用/活用 內容消化/呈現,及輕辦公
*能否來個iPad Pro Mini?
*新iPad Pro的硬體與軟體更新,一定也有符合其他使用者的需求
只是不適合目前的我罷了
*值得推荐隔代購買
*當然也要批評一下,其他 微軟(例 新surface系列竟然沒有type-c ? go反而有? ) 谷歌chromeOS也侷限性不低
tkukuo wrote:
但是是蘋果自己要把IPAD...(恕刪)
比輸?沒耳機算輸?沒滑鼠算輸?(裁判都你們在說)
輕筆電會用到專業監控?會用到繪圖軟體?
話都給你們講就好啦。
反正蘋果市場有人買就好了!!
baggio wrote:
iPad對我來說,...(恕刪)
目前Surface系列搭載的USB-C只有Go跟Book2有
你要有USB-C跟普通USB插孔就只有SB2有,前提是看看你的銀兩跟你的需求,不過再過幾天就是雙11,可以考慮一下SB2的說
而且微軟高管有說為何不讓SP6不放USB-C原因
https://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743&t=5592682
只能說微軟真的太保守了.....總是為站在消費者角度想的說
或許SP7可能會放進USB-C吧
至於你說的Chrome OS......我真的有點不期待......
Google最近推出自家的Chrome Book-----Pixel Slate,什麼都好就是敗在硬體不好
把最便宜的Surface Go跟Pixel Slate來比較一下
Pixel Slate的4G/32GB要價18000左右(不算筆+鍵盤)
但Surface Go 4G/64GB卻要價12888元左右(不算筆+鍵盤)
如果說PS在台灣上市的話,我看有10個人當中有9個人買SG,只有1個人買PS
我就想不通為何Google要把32GB賣的那樣的貴呢.....貴也就算了還拔掉耳機孔......
在美國市場上還可以,但在其他國家上就.....
蘋果自己對iPad Pro的定位變得很模糊。"生產力工具"這種稱呼本來就有點不明不白,軟體層沒跟上徒然浪費罷了。
原本iPad Pro + Pencil是市場上少數書寫/繪畫/都表現很好而且還便攜的產品,不好好發展這個生態系,一下要打筆電(然而習於鍵鼠跟微軟辦公系統的有Surface pro);一下強調遊戲機能(到底是生產力工具還是遊樂工具?)
記憶體只提升一半,繪圖來說這比飛天遁地的CPU/GPU重要多了。Pencil 筆頭壓感留一手是明後年要出三代,然後再不相容再賺一次?那何不乾脆買Wacom用個兩三年。
彷彿重點都是想說服消費者漲價合理,賣一台算一台,實際的長遠產品鏈規劃呢?很可惜啊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