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在此:朱學恆:iPad與史前石版有何兩樣?
朱學恆在許多方面有專精,在網路上被尊稱為「宅神」。但顯然在科技方面,至少在蘋果科技方面是個大外行。我看到這篇文章時老實説頗為訝異。這篇也登在「非凡新聞周刊 」上,只怕要誤導許多人。
現在許多人把反蘋果當做像反執政黨(不管是誰執政)一樣趕流行。沒想到朱學恆也來湊這個熱鬧。但我怕結果只是傷害了自己的聲譽。
原文:
加上綁約,花費不低
好啦,一般媒體當然會跟你講,第一款擁有WiFi功能的iPad,只要四百九十九美元(約新台幣一萬六千元),真是太棒了!但是像這類的裝置,如果不能擁有行動上網的3G功能,就只有WiFi,根本與廢物無異。
這裡我要提出異議。有3G固然是更方便,但不能説沒有3G就是廢物。難道大家沒有3G的筆電就是廢物嗎?還是有許多人大部分可能使用iPad的地點都有WiFi(家裡、辦公室、校園、速食店或咖啡店)。更別説現在大多數3G手機都可通過WiFi來分享3G連線。
原文:
好啦,後續的產品將會有跟AT&T綁約的3G版產品,聽起來價格也是不錯,六百二十九美元(約新台幣二萬元)一台對吧?
不過根據美國媒體的計算,後續推出的這個跟AT&T綁約的計畫,還要加上必須綁約三十個月的費用,如果以吃到飽專案兩年來計算,整體花費高達一千三百美元(約新台幣四萬二千元)。
這是全篇中最大的錯誤。我想這裡的人大家都知道,iPad 3G是不需要綁約的。Apple跟AT&T接洽所提供的iPad 3G專屬的每月29.99美元的3G吃到飽專案是另外選購的,而且沒有綁約。並且這個價格遠低於目前美國市面上其他的3G上網吃到飽方案。這算是一個吸引美國顧客的賣點。
原文:
更別提,在展示中Steve Jobs所示範購買的Edward Kennedy參議員的書《True Compass》,在蘋果的線上商店買起來要一四.九九美元(約新台幣四百八十元),而Amazon則是逼著出版社把同一本書降到九.九九美元以下(約新台幣三百二十元)。
美國各大出版商早就不滿Amazon強迫新書的電子書定價為9.99美元。iPad發表後,最近的消息是已有一家主要出版商Macmillan(iPad發表時列出的五大出版商之一)跟Amazon談判成功,獲得自定價格權利。其他主要書商也準備陸續跟進。未來Amazon和iPad的電子書價格將會相同。最新的網路新聞標題是「iPad幫助出版商向Amazon爭取合理價格」。
最新消息是Steve Jobs目前正在紐約與華爾街日報、紐約時報、時代集團等洽談報紙與雜誌在iPad上出版的事宜。
原文:
驚喜不足,老王賣瓜
再加上一個很重要的關鍵,如果你下載了當天蘋果用來宣傳的八分鐘影片(稍後被移除了)和觀看當天的線上實況,就會發現在影片中,蘋果的設計總監、行銷總監講話的時間,遠勝過產品本身展現的時間,而且充斥著「哇,這個產品真是超好用的!」「我們設計了史上最棒的介面!」等等老王賣瓜的語句。
而蘋果過去的產品一向「自己會說話!」換句話說,他們原先產品的創意和驚喜程度都不用那麼多的累贅描述,而是產品本身就足以吸引人。但這次顯然正好相反。
影片中各部門主管出來談iPad的設計理念,我覺得非常好、非常精彩,讓人更能瞭解到蘋果產品背後的設計智慧。我不懂這如何是缺點?此外,有那個產品介紹不是強調自己的優點,這也變成錯了嗎?
我想朱學恆根本沒有仔細看過iPad的介紹影片和產品發表會影片,他可能只是看了幾篇網上的文章,就做了自己的評論。如果他有仔細看完影片,就會很清楚iPad的產品定位與思維,而不至於寫出有這麼多錯誤內容的誤導文章。
原文:
另外,不少網友看了iPad之後,紛紛認為這產品的單一功能和簡單介面,相當適合老人使用。但是,如果這款產品滿街都是銀髮族在使用,你會認為買一台加入銀髮族俱樂部的3C產品,是件很值得驕傲的事情嗎?
這裡我想大家一看就覺得更是荒謬。適合老人使用,不代表只有老人會使用。我想大家都會同意,到時使用iPad的一定大部份還是年輕人。只是iPad有潛力將使用者族群擴展到銀髮族。iPad友善易用的人機介面,很適合讓銀髮族、小孩、電腦白痴族群方便用來上網。
原文:
熱烈上市,股價不夯
不過,在蘋果電腦發表iPad的前一周,我買了Amazon的股票,並沒有買蘋果的股票。而蘋果電腦發表iPad的當天,美股盤勢的結果是這樣的,蘋果股票上漲○.九四%,Amazon的股票上漲二.七四%。第二天狀況更慘烈,Amazon漲了二.六三%,蘋果大跌四.一三%。
為什麼?網路上有一張表格,應該可以說明iPad後勢不看好,讓投資人「沒有那麼興奮」的原因。
原文:
所以,這次我認為Amazon的Kindle長遠來看表現會比較好,顯然股市也這麼認為,你呢?。
我不知道朱學恆是否有對美國股市做了功課。如果沒有,我會對他的投資感到憂慮。如果對美國股市有一點研究,可能會知道,投資蘋果股票需要很強的心臟,因為蘋果股票的波動性很大。原因可能是蘋果股票有太多投機性的投資者。通常如果大盤大漲,蘋果的漲幅會遠高於大盤。如果大盤大跌,蘋果的跌幅也會遠高於大盤。蘋果股價在2008年就曾達到189.96元。後來全球金融風暴,美國股市大跌,蘋果股價也在去年初跌到82.33元。但美國經濟回温後,就在iPad發表一週前,曾攻上歷史高價215.59元。前幾天又隨著大盤而下跌了一些。
此外蘋果股票在過去幾年還有一個很有趣的特性。通常在蘋果發表重大產品之前,投機性的買盤就會將蘋果股價大幅推升。而當產品一發表,投機性的買盤就獲利了結,因此蘋果股價反而在新產品發表後下跌。當然如果產品表現優異,財報亮眼,後續股價還是會陸續上漲。
如果朱學恆只用一、兩天的股價表現做結論來進行投資,我還是會建議他多考慮,多做點功課。我認為iPad毫無疑問會跟iPhone一樣成功,Kindle則會面臨重大挑戰。當然誰對誰錯不到一年就可見真章。
原文:
是的,蘋果推出的這款產品,嚴格上來講,根本不算是平板電腦。因為他一次只能做一件事情;如果你要看電子書,就是只能看電子書;如果你要看影片,就只能看影片;如果你要回電子郵件,就是只能回電子郵件。所以為什麼拿來跟石版比較,就是因為這款產品在意義上,根本不是所謂的平板電腦,它是一款把iPhone放大的觸控螢幕面板。
我想建議朱學恆(或者任何人)如果想寫iPad的評論文章,應該先去研究一下iPhone的成功原因,以及完整看完上述兩個影片,這樣對讀者來説才公平。
Steve Jobs已清楚説了,iPad是在智慧手機和筆電外創造出來的第三類產品。它不是要取代手機、不是要取代筆電。而他説這第三類產品要能存在,唯有在某些重要功能上勝過智慧手機和筆電,否則就沒有存在的必要。而iPad在瀏覽網頁、收發電子郵件、看照片、聽音樂、看影片、玩遊戲、看電子書方面,比手機和筆電更方便、好用。我想有完整看過iPad介紹影片或產品發表會影片裡的產品操作示範的人,應該都會同意iPad在這些方面的使用方便性的確是勝過目前世面上所有的手機和筆電(包括iPhone和Mac筆電)。
蘋果對於產品設計理念的説明與論證是邏輯非常完整的。如果沒有先瞭解這些,對於iPad的批評就會變得很膚淺或牛頭不對馬尾。瞭解了這些再來進一步批評或討論,我想討論結果才會更有內涵、更有意思,能讓大家獲益,而不是只是口水之爭。
iPod為何成功?iPhone為何成功?這是因為背後的推手Steve Jobs有超越凡人的眼光和洞悉力。當Steve Jobs説iPad是他最滿意的產品時,我想可以很合理的預測iPad也將會獲得成功。
iPhone上市兩年半來已經賣了四千多萬支,而且市占率還不斷地快速成長,預測今年可以賣出三千多萬支。根據調查iPhone的顧客滿意度為99%(82%非常滿意,17%滿意),遠勝過任何其他手機。只要iPhone十分之一滿意的客戶在iPad上市第一年買一台iPad自己用或給家人用,iPad第一年就可賣700萬台以上。事實上已經有分析師預測iPad第一年可以賣700萬台。
我強烈建議不管是支持或反對蘋果產品的人都應該看一看這兩個影片。對於無法聽英文的人,網路上已經有熱心人士做了有中文字幕的影片:
http://www.youtube.com/watch?v=9drXgfSjY1M
http://www.youtube.com/watch?v=WfJJP0l1Al0
http://www.youtube.com/watch?v=5eaJXZ6JAEo
http://www.youtube.com/watch?v=h1T8WEJ_NZk
最後我想説一下,以上純粹是就事論事,絕無攻訐朱學恆先生個人之意。我對朱學恆先生在許多領域的成就還是很敬佩的。如果想瞭解他過去的光榮事績,可以參考他的Wiki:
http://zh.wikipedia.org/zh-tw/朱學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