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家好,我是慢跑肥宅油桶,本文亞瑟士沒有贊助,但是要贊助的話我不會拒絕的

大概在五年前左右,我有PO一篇去亞瑟士旗艦店足測的文,當時我大力推薦花費300去做足測,不但可以避免選錯鞋型,也可以藉此發現一些落地姿勢上的問題。
不過大概在2020年底,亞瑟士更換了新的足測設備,再加上亞瑟士這幾年大幅更新了旗下鞋款的設計,因此在Kayano 27之後就沒再穿過亞瑟士的我,決定去一趟亞瑟士旗艦店,體驗看看新版的足測及新型Kayano的設計。

亞瑟士旗艦店在2020重新翻修後,看起來跟以前完全不一樣了,這也是我2019足測後第一次前來。
在櫃檯說有預約足測後,店員就先讓我上二樓等待,一上樓就看到落地窗邊的足測設備。

還記得五年前的足測是在一個小房間進行,現在改成旁邊有其他客人走動的開放空間,比起小房間有落地窗隔著,現在的足測感覺隱私性就比較不足了


跑步機上放著三種足測的介紹,由左至右分別是「靜態足型測量」,中間是由後側攝影機進行的「背面動態跑姿檢測」,最右邊則是「側面動態跑姿檢測」。
價格方面只有靜態是150,靜態+背面是300,靜態+背面+側面則是500,有消費鞋款的話可以算免費。
在電話預約時,我原本是想測量有側面的方案,但店員在電話中強調只有選購Metaspeed時,要看是步頻型還是步幅型跑法才會測量。
因為我目前沒有考慮購買Metaspeed,所以只有預約靜態+背面的測量。

不過我是覺得官網上都這樣寫了,就算沒有要購買Metaspeed,應該也是可以測吧......

靜態足型測量
「靜態足型測量」會先叫你脫光鞋襪,一腳站在掃描機,另一腳踩在外面的壓克力板。
新的靜態測量機看得就比較清楚了,機台內側的透明板底下是類似「影印機」的掃描器,側邊也會有紅外線的掃描,將足型掃描建模,測完就會獲得以下的數據:

據說亞瑟士的足測數據是跟相同地區的人比較,所以可能就是取台灣人的平均數據作為中間值。
從1跟2的數據可以得知鞋款尺寸,測量結果建議穿著27cm、2E寬楦。
3的數據顯示我有比較明顯的拇指外翻,應該是跟我的足弓力量比較弱有關係。
4的數據可以得到在站立狀態下跟腱的傾斜角度,我的傾斜蠻明顯的......

6的數據可以知道足弓高度,雖然我的足弓高度偏低,但從足底掃描影像可以看出不會有太多足弓貼地的問題。
話說以前去美津濃做過靜態足測,美津濃的靜態足測就只有做足底的掃描而已,但因為我的低足弓沒有很明顯,店員就建議我選購緩震型的Wave Rider而不是支撐型的Wave Inspire,雖然我最後還是選購了Wave Inspire 18就是了

舊版足測 | 新版足測 | |||
測量日期 | 2019/12/15 | 2025/01/08 | ||
左腳 | 右腳 | 左腳 | 右腳 | |
建議尺寸(cm) | 26 | 26 | 27 | 27 |
建議楦寬 | 3E | E | 2E | E |
腳長 | 26 | 25.8 | 26.1 | 26.1 |
前掌寬度 | 25.8 | 24.7 | 25.8 | 24.9 |
拇指內外翻角度 | 6.0 | 0.9 | 7.7 | 8.1 |
腳跟傾斜角度 | 2.9 | 1.1 | 2.6 | 4.2 |
腳跟寬度 | 7.0 | 7.0 | 7.0 | 7.1 |
足弓高度 | 4.4 | 4.3 | 4.1 | 4.2 |
腳背高度 | 5.9 | 5.2 | 6.0 | 6.2 |

背面動態跑姿檢測
由於「靜態足型測量」的結果是要穿著「支撐型」的鞋款,因此店員按照測量建議的鞋款尺寸,拿來一雙Kayano 31給我來試試。
其實我有問說能不能穿同樣為支撐型鞋款的GT-2000試試,畢竟對我日常訓練的速度來說,Kayano有些過於笨重了,但店員說背面動態測試只會給Kayano或Nimbus進行測試。
測試是用一公里7分半的配速進行,說真的有點太慢了,好幾次不小心跑得快了點,結果鞋尖踢到跑帶前緣的凸起

在跑了大概一公里的距離後,店員將測試結果的影片拿給我看,並表示左右腳在穿上Kayano後,外翻的程度都還在正常值之內。
舊版的測試是穿一雙不具有矯正功能的跑鞋進行測試,因此會比較容易看出跑動時的外翻程度,並且也有步頻、步幅、腳尖朝向及著地部位、著地角度的分析。
新版的砍掉這些數據分析有些可惜,這樣閹割之後好像也沒必要花到300做背面動態跑姿檢測了......

跑鞋選購
在測試完後,我請店員幫我依照測量的尺寸拿GT-2000 13及Novablast 5試穿,因為是旗艦店的關係,所以都只有最新款的貨。Kayano 31雖然腳感以慢跑鞋來說不錯,但那個重量感,對於習慣穿Hoka one one Arahi 6的我來說,實在是有點過於拖沓了,但是緩震與支撐感其實都優於Arahi 6。
GT-2000 13只能在原地跳一跳或短短跑個幾步試腳感,支撐感跟Kayano並不會差太多,但中底硬了不少,雖然以前GT-2000就是這樣的感覺,但也有可能是還沒跑夠距離踩開中底泡綿的關係。
Novablast 5一穿上腳就很明顯感覺到它的「軟彈」,不是像S4那種硬彈的回饋,而是類似於Vaporfly 3的中底回饋感,但不同的是Novablast並沒有碳板,所以不會有碳板鞋特有「踩到板子」的異樣感。
試完鞋後詢問價格,在店內折扣、新辦會員等等折價之後,Novablast 5 2E的價格是3,622元,跟我在蝦皮看的價格差不多,因此我就將Novablast 5買回家了,隔天直接拿來跑上觀音山。

總之,這次體驗了新版的亞瑟士足測過後,我覺得做150元的「靜態足型測量」還是蠻划算的,可以避免購買錯鞋款,造成後續受傷的可能性。
但加到300元做「背面動態跑姿檢測」其實沒有太大的必要,而「側面動態跑姿檢測」就等到以後要買Metaspeed實再測吧

另外等我過幾天測得比較完整,再發個Novablast 5的開箱文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