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討論到ITBS的時候大部分人的建議往往是避免過度訓練、額外鍛鍊肌力與注意跑姿,而跑姿是最抽象也最難有唯一解的部分,畢竟所有人的身體素質與習慣的運動強度不一而同。大多數人關心跑姿的重點的是觸地位置、重心轉移技巧、肌力等,鮮少有人提出肌群協調性的觀點,我也是最近才發現這是ITBS症頭出現的可能原因之一。在一個健全的跑步動作中的落地、支撐、蹬伸每個環節都是有不同部位的肌群連貫發力,如果某肌群出力較少那其他肌群的負擔會相對增加,長久下來過勞的肌群就容易形成傷病。放慢速度跟減少距離的確是減少傷病的方法,也是消極的做法;如果您是對跑步運動之進境還有期待的話,重新鍛鍊肌群協調性跨過ITBS這道坎這份興趣也許才更快樂長久。如果開始越來越常出現ITBS,可以嘗試稍微增加速度把大腿跟屁股的力量也用上,讓肌群動作連貫起來也是一個方法。純粹個人觀點,一個不甘於好發ITBS被編入休閒組的38歲跑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