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因為前次開箱的特步 xtep「兩千公里」跑鞋,讓我對陸製跑鞋有了不錯的印象。之後的二個月,無論是下班後的練跑,或是假日的中長距離山路跑,「兩千公里」可算是近期出勤次數蠻高的跑鞋。 而讓我更感到驚訝的是,這篇開箱文意外地收到蠻多跑者的留言回響,可見近年來陸製跑鞋在臺灣跑者圈早已有獲得不少關注。

這次要開箱的是特步 xtep 的速訓鞋款 -「五分速」系列。我發現特步跑鞋的命名還蠻直覺的,讓人一眼就明白跑鞋訴求的特性,感覺這樣的命名方式還蠻有意思的。

不多說,先簡單列出跑鞋的基本資料如下,除了鞋重和跟差是我自己量測外,其餘資訊則是參考特步XTEP品牌旗艦店及網路介紹。
|

》中底

特步 xtep「五分速」採用超臨界發泡(ETPU)的「Dynamic Foam - 動力巢」中底,這是將 TPU 材料透過超臨界發泡形成類似爆米花顆粒的技術。ETPU 超臨界發泡中底具有優異的回彈性,並同時具備極低的壓縮形變,以及緩震舒適的特性。

據官方數據,多達30000顆的「Dynamic Foam - 動力巢」顆粒,能提供較以往多出 70% 的回彈率。
順帶一提,「Dynamic Foam - 動力巢」所用的 TPU 材料是壓縮復原性高、彈力好且耐用的「脂肪族 TPU」,且相較於芳香族 TPU,脂肪族 TPU 的耐黃變特性更佳,亦即材質比較不會有泛黃的現象,影響美觀。

實測發現「五分速」的動力巢中底感覺較偏回彈的設定,中底受擠壓後的潰縮形變相較前一雙「兩千公里」的 XTEP ACE 中底更少。換言之「五分速」感覺比較沒有明顯的踩屎感,回彈反應也蠻直接,實測中在配速提高到4:30/km時,仍保有明快的回彈,對我來說已足堪平日的慢跑到速訓使用。

即使是休閒輕鬆跑穿著,動力巢中底的緩震舒適也有一定的水準。中底局部採蜂巢狀紋路設計,有利於輕量及緩震支撐的提升,也可降低中、長距離訓練時的疲勞感。

》重量與跟差

「五分速」EUR 44 碼(28cm)單隻鞋重是263g,但實際拿在手上或是上腳時並不會感覺有這樣的重量,且按照陸製跑鞋 CP 值爆棚的堆料習慣,這樣的鞋重我個人是可以買單的。

因為我查不到「五分速」掌跟差的資訊,因此個人不精確的量測數據是前掌30mm,後跟38mm,跟差約為8mm,大致與實測體感差不多。
「五分速」的中底厚度算不上特別厚,或許是曾經歷過薄底速訓鞋的時代,加上平日幾乎不會穿碳板鞋練跑,因此我反而覺得這樣的設定會更適合速度訓練,且可以減少訓練時對於厚底甚至是碳板的速度依賴。

》大底

「五分速」大底採用全掌耐磨橡膠大底,雖然表面沒有任何凸出顆粒,但實際上防滑抓地的表現倒也不需耽心。期間有幾次在公司換完裝準備去跑步,離開時走在辦公室光滑的地磚上鞋底還會發出「啾、啾」的聲音。實測各種路面或跑步經過積水處時,也沒有發生腳步打滑的現象,防滑效果不錯。

大底採同心圓的圓弧紋路,個人覺得有助於跑步時蹠骨的彎折更靈活,尤其是在速度訓練時也蠻有幫助的。大底從中足至後跟分開,構成類似軌跡引導作用的溝槽,但因為沒有延伸到前掌,感覺慣性引導的作用有限。不過也有可能只是純粹做為大底減重的設計,對於跑步倒也沒什麼影響。

一週的實測期間,累積約55km的實測跑,除了我每雙鞋固定都會磨損的位置有正常使用痕跡外,大底其他部分看起來倒是都還OK。

》支撐

中底內嵌抗扭TPU片,提供中足穩定及支撐。個人覺得,因為「五分速」的動力巢中底材質,比之前「兩千公里」的 XTEP ACE 來得Q彈,因此於操場實測時,以同樣是5分左右的配速,感覺「五分速」中底內嵌的這片抗扭TPU片,在彎道處對側向抗扭的支撐,有比較好的表現。

「五分速」的鞋墊是採用 Softpad Lite 2.0,可能是因為配合「五分速」定位為速訓鞋的設定,鞋墊在中足二側的側牆比「兩千公里」的鞋墊來得高一 些,個人感覺更有支撐性。而且也比較沒有前一雙在轉彎時感覺都會踩到鞋墊邊的現象。在中、長距離訓練時,鞋墊也蠻穩固不會在鞋內滑動,為穿著舒適度加分不少!

鞋舌為特步 xtep 競速家族級別的薄型鞋舌,並採用半內靴的設計,對中足二側有不錯的包覆及支撐性,也讓鞋舌不會在跑步時產生滑動。
》鞋面

「五分速」的鞋面是採用一體飛織的「絞綜工程網布」(*註:臺灣好像稱之為「經編針織緹花網布」)。
網布上有明顯的透氣孔,實測期間雖然已是秋分前後,但臺北仍是高溫濕熱的秋老虎氣候,因此每次跑完雖然都是鞋襪全濕,但卻也不會感到鞋內悶熱。回家之後在鞋內塞了木炭和報紙晾在陽台,到隔天晚上回家時鞋內也已恢復乾爽。「五分速」鞋面的快乾、透氣性不錯。

和「兩千公里」一樣也是選擇 EUR 44 的尺碼,上腳後楦頭二側並無壓迫感。鞋面上的 LOGO 和二側有以 TPU 熱塑膜加強支撐,特別的是「五分速」後跟港寶似乎有內置的硬質 TPU 片,給予腳踝不錯的支撐。後跟鞋內有一圈襯墊,中長距離跑倒也不會感到磨腳跟。

鞋帶孔前三對配有內置飛線,而這也是我第一次看到鞋帶孔有這樣的設計,應該是藉由彈力在鞋帶繫緊後,於跑步時可配合腳型再給予一些微調。

在此我想離一下題,談一下關於鞋帶的二個小插曲。

前一次我剛穿上「兩千公里」時,起初我一直覺得繫鞋帶時很難拉動,繫緊鞋帶之後更有一種說不上來的怪。之後我才發現陸製跑鞋穿鞋帶的方式,與我習慣的日系或美系跑鞋不同,咱們陸製跑鞋是「由上往下」穿鞋帶 (如上圖右),而已習慣的日系或美系則是「由下而上」的穿法(如上圖左)。於是我在將鞋帶拆開重穿後,拉鞋帶時也就不再卡卡的了。因此這次「五分速」我一拿到後,就馬上將鞋帶拆開重穿。

另一個小插曲則是這次在重穿「五分速」的鞋帶時,一開始我就照平常練習鞋習慣的穿法,也就是最後一組鞋帶孔不穿。在第一次出門跑步時發現,雖然「五分速」在腳踝內有一圈襯墊協助固定,但跑步期間老是覺得後腳跟會掉,會有點拖地的感覺。
起先以為是我抬腳動作的關係,之後發現似乎是「五分速」在後段的配重有些不平均,所以才會有掉後跟的現象。於是當晚跑完後,我將鞋帶在最後一組鞋帶孔上採穿耳式的穿法,之後的跑步就不再有掉後跟的情況發生了。

順帶一提,雖然我將鞋帶孔穿好穿滿,但「五分速」所配的鞋帶長度未免也太長了,因此打完結後都得要收攏塞進前面的鞋帶中才不會影響跑步~XD
》實測心得之一:公園道路10K輕鬆跑

收到「五分速」當晚,回家拍完開箱照並重新穿完鞋帶之後,就先穿著出門試跑一下。一上腳感覺不出它有稍早量測的263g,感覺還蠻輕盈的。

「Dynamic Foam - 動力巢」中底的回彈雖稱不上澎湃,但經過巷口或是紅綠燈偶爾的提速,似乎也不會感到洩力。以均速約 6 分左右的配速跑步時,動力巢中底的緩震感也不錯,但不會感覺到有過軟的踩屎感。整體來說,「五分速」給我的感覺是較偏速訓鞋的Q彈感。

如前面提到的,第一次穿出門時,因為重穿鞋帶時我依照以往的習慣沒有穿到最後一組鞋帶孔,因此跑步時感覺有點掉後跟,因為這次我也是選和「兩千公里」同樣尺碼,但之前卻沒有這個現象,因此我估計是「五分速」配重的關係所導致。跑完之後我將鞋帶穿進最後一組鞋帶孔,改以穿耳式重繫鞋帶就不再有掉後跟的情形發生了。
》實測心得之二:操場PU跑道10K(後 2K提速至4分速)

這天下班後和太太約在臺北田徑場暖身場跑步。進入年底賽事備戰期,當晚北田暖身場估計至少有三個跑班,加上個別來練習的跑者,原本就不大的暖身場,頓時有點人滿為患。
前8K陪太太以5分配速練習,最後2K就各自跑自己的比賽配速。「五分速」確實恰如其名,超臨界發泡技術的脂肪族 TPU 中底,低壓縮形變且回彈性佳,提速反應不延遲,在做間歇跑或節奏跑之類的速度訓練時,能提供明快的速度支援。

針對操場繞圈時內側所產生的側向作用力,Q彈的動力巢中底加上內嵌的抗扭TPU片,實測時感覺給予中足穩定支撐。遇到前面有人需要側向移動超車時,「五分速」的中底對於這突然的偏移施力,似乎也未發生明顯潰縮來不及回彈的現象。

提速至4分速時,藉由Q彈反應快的動力巢中底可維持住170bpm左右的步頻,間接彌補了「五分速」因前掌上揚角度小所造成慣性滾動不足的問題,讓我有一種回到以前穿薄底鞋跑速訓的踏實感。
》實測心得之三:河濱2K+市區道路6K+操場PU跑道7K(均速5:06/km)

被上一次北田暖身場的人潮嚇到,這天下班後和太太改約大同高中練跑。下班後決定直接從公司跑到大同高中,因此這天晚上的跑步大概平常能遇到的各種路面都能實測到了。

一路上不管是柏油路、河濱橋下長時間濡濕而有青苔的地面、人行道地磚高低不平的路面,以及操場PU跑道...等各種路面,「五分速」大底都能牢牢地抓住不打滑,即使瞬間提速超車時大底也很給力。

另外,這次練跑是期間四次實測中均速最快的一次,我有特別注意將鞋帶穿到最後一組鞋帶孔後,是否還會有掉後跟的現象。最後發現即便進入4分速的配速,也不再發生掉後跟的情況之後也就安心不少。
》實測心得之四:河濱20K輕鬆跑

前一天補班日剛好是節氣的秋分,但週日這天臺北卻像是秋老虎發威似的,是個豔陽高照的大好天氣。近傍晚時和太太一起去河濱跑LSD,也順便補拍一些白天跑步的照片。

剛開始跑的時候太陽還沒下山,雖然河濱有些微風,但體感溫度還是有30度以上,跑不到5K就全身是汗。而這樣的天氣也考驗「五分速」鞋面的透氣和散熱能力。
採用一體飛織「絞綜鞋面」,網布表面的透氣孔可將鞋內的熱氣排出,實測跑步時鞋內並沒有感覺悶熱不適的情形。而在跑完20K之後,汗水雖已整個濡濕鞋襪,但網布的透氣排濕表現還算OK,不致於令人感到悶熱難受!

除此之外,雖然「五分速」的定位是速訓鞋,但「五分速」在這天的長距離慢跑也有不錯的緩震與支撐。且動力巢中底的回彈能力也有提高步伐的效率,進而實現長距離省力的目標。
》結論
綜合以上的實測觀察與心得,總的來說做為一雙能夠涵蓋平日慢跑及速訓要求的跑鞋,個人覺得特步 xtep 「五分速」不僅稱職,而且還物超所值。

最後,我還是各列出三項個人對「五分速」的優缺排序,並為本文做個總結。
深得我心:
1、Dynamic Foam 動力巢中底具極低的壓縮形變,回彈反應快
2、一體飛織絞綜鞋面透氣快乾不悶熱
3、從休閒慢跑到日常速訓一鞋搞定
瑕不掩瑜:
1、最後一組鞋帶孔如不穿鞋帶則容易掉後跟
2、足弓支撐稍嫌不足,低足弓跑者需要更換鞋墊來改善
3、大底軌跡引導溝槽(如果是)的慣性引導作用有限

》參考資料
〈作者簡介〉 osaru,喜愛跑步與閱讀,JLPT N1、TOPIK I 2級自學合格的 50 歲代大叔。 〈個人成績〉 半馬 PB / 1:30:08(2022 臺南古都國際半程馬拉松) 全馬 PB / 3:13:44(2023 新北市萬金石馬拉松) 12H PB / 126.042km(2021 臺北超級馬拉松 12H組 - 總排 2 / 國家級 12H 標準達標) 100KM PB / 9:15:51(2021 臺北超級馬拉松 12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