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跑步會一直看配速或心律嗎?

以前都憑感覺跑,盡力跑就好😅
有時加速有時慢,累了就慢下來~

後來認識一些常運動的朋友,才知道配速的重要
現在每公里就會看一下配速,也有穩定的進步

近期看到有人分享心律才是最重要的
假如心率太高,還在維持配速,最後一定會爆掉
想想以前確實因為這樣走起來,再也跑不動了XD
但~感覺有點難判斷說

去WG有拿到一個心律帶,會一直發亮
運動中會不斷顯示自己目前心律區間
跑步會一直看配速或心律嗎?
意思是到紅色左右,就得自己先降速了嗎?降去別區間後再繼續加速?
大大們比較在意配速還是心律呢?跑馬會一直觀察嗎
感謝
2023-02-19 23:42 發佈
我會注意「心率」、「步頻」
一般不會到紅色心律才對,除非你練無氧(也就是衝刺)
但新手如果要跑步不太建議,一般大多會維持在第一到第二配速區間,對身體也會比較好~
等練到一定程度的時候心率也會越來越低的,加油~~~
角落生物迷

原來如此,所以心律區間其實也要一直調整

2023-02-20 23:37
我會看課表決定,如果是田徑場跑間歇就會看"時間",如果是河濱跑配速或是漸速就會看"配速"
如果要一直看心率的話
你得先測出自己的最大心率,最好連靜止心率也一起測
這樣測出來的心率才適合你用
內建用公式算出來的不一定一體適用
至於最大心率怎麼測自己去google
我是用徐國峰教的用400m操場去測
測個幾次會比較準

當測出最大心率後
依照garmin的分類
z5 無氧耐力95%-100%最大心跳
z4 馬拉松配速區 88%-95%
z3 有氧耐力區 84%-88%
z2 燃脂區 74%-84%
z1 熱身區 59%-74

z5通常只有練間歇才跑的到
跑到這裡通常都會很痛苦,你自己會降速
z4通常是在跑有質量的課表時會達到
z3 z2則是平常練跑的心率,80%課表都會在這個區間

大概是這樣,學問很多,可以自己再做做功課
當你跑久了之後,同樣的心率下配速提高
角落生物迷

好仔細!看來要找時間測一下自己最大心率了,再來用大大建議的換算

2023-02-20 23:38
alain0219 wrote:
z3 z2則是平常練跑的心率,80%課表都會在這個區間

大概是這樣,學問很多,可以自己再做做功課
當你跑久了之後,同樣的心率下配速提高


大哥分享的很棒

我自己的經歷跟原po很像,剛練跑時就亂跑亂衝,覺得越喘、跑越快就是越有效,沒有依據~
大約兩年多前接觸跑步,一開始剛就跟大多數吃瓜群眾的想法相同,覺得跑步很簡單。一雙鞋子出去跑就好了、哪有什麼技巧~

但久而久之養成跑步習慣後,也參加了初半馬,認識到跑步擁有很多技巧和細節。會開始爬文、找資料、判讀Garmin手錶提供的相關數據,尤其心率和配速我覺得就是最重要的參考數據之一。了解自己的心率和當下配速可以幫助成績進步、課表安排,更重要的是避免受傷!

如同樓上大哥說的,使用Garmin的心率區間來分類的話,一般人一周的課表大約80%是落在z3和z2 這個區間,尤其在z2(低強度有氧心率)的輕鬆跑訓練非常重要! 給原po參考了

ps.有不少跑齡長、能力強的前輩們覺得根本不用看錶,人要比錶兇、靠自己的體感最重要~但我覺得現在科技進步,如果有餘裕去入手相關能監測心率的手錶、手環,對我們這種菜雞市民跑者其實是很有幫助的,也能讓自己跑得更健康、更科學~
心律可以幫助你階段性的找到自己最舒服最有效率的配速,每個人的心肺功能強度不同同樣速度下心律差異會不小,心律也是評估心肺強度的參考值。

一般長跑會參考心律配速!
之前在FITZONE體驗過一種HIIT的課程,
就是要配心律帶來監測心跳是否有達標,
不過那是因為訓練方式的關係,一般慢跑我自己習慣配速而已
我只有練HIIT才會看心跳, 因為要把心律逼到95%以上
慢跑就跑在自己可以輕鬆跑的配速, 不太會看心跳, 頂多聽手錶每公里的報速
我是四十幾歲.中段班的大叔.
有買三鐵錶.但心率對我來講. 有點無感..跑完後. 加減看.跑步中.不會特別去看.
全馬跑過 321 ,去年,板橋馬也有跑到330

平常練跑,看是隨意練,還是有目的地的跑,
一般跑操場的話,通常是計圈看單圈時間,和看當下的時速 (不是看幾分的配速)
如果跑河堤.就看當下的時速

沒有吃菜單,也沒有跟團跑,單純自己練跑。
練跑方式,均速,中短間歇,短中長跑都會跑,
會看距離,時間,跑速等資訊,但就是沒在看心率,

腳酸時,用走的時候,心率就降下來了,但就跑不太起來,心率是我唯一認為不重要的資訊.
  • 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