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點比較好奇
跟能量包會有差異嗎?
小弟想知道
賽事前跟賽事期間 吃能料包還是乳清蛋白粉的 效果哪一個更好?
湯姆克魯肉飯 wrote:
所以說 賽之前重訓期...(恕刪)
不完全對耶,這樣的解釋太輕易也太隨意了…
乳清蛋白->增肌、協助修補肌肉損傷
首先,慢跑的人需要重訓以增加肌耐力,但不需要過大的肌肉(徒增無謂的重量,增加負擔),所以增肌這件事不是慢跑的人要做的,而且慢跑需要很多的核心肌群也不是靠喝乳清蛋白就會長出來的,還是得靠各種不同的訓練才能培養出適合慢跑的均衡體態。
而協助肌肉修補這件事指的是長時間的慢跑(比如說LSD)或是高強度的訓練(間歇、亞索800)這種會造成肌肉損傷時,才需要用到高質量的蛋白質,所以如果跑力沒有到這個程度,喝乳清蛋白也就沒什麼效果,因為光是平日食物中攝取的蛋白質的量就夠執行這些工作。
而且這跟賽事跑前跑後的關係很小,因為慢跑的訓練是一個3~6個月,甚至是好幾年持續的課表,不是某個時間拼命搞重訓或是衝速度就可以的,所以應該針對平日的訓練課表,適時的補充,而不是拿來當做大補丸,這跟健美短時間拼肌肉是不一樣的概念。
以硬要說乳清蛋白對跑馬拉松這件事有什麼幫助,大概是完全沒有幫助的,因為他的幫助是在平日的訓練,在賽事的前中喝,大概就跟喝白開水差不多功效(連供給能量的效果都達不到),在賽事後喝或許還能達到一點修補肌肉損傷的效果,但是說起來BCAA的效果應該更快更有效
wychou wrote:
學到很多!但無法同意...(恕刪)
可以理解你對bcaa比較能修復肌肉這段話有意見,的確一般提到修復肌肉就會想到高蛋白,就會直接想到乳清蛋白,但有研究顯示bcaa加上蛋白質能更有效修復肌肉,而正常人一天的飲食基本上就有足夠的蛋白質,但體內胺基酸(bcaa的主要成份)的產生就得經過很復雜的生物機轉,想靠自己產生的胺基酸在修復肌肉上的速度就會不夠及時,尤其在高強度的運動之後,如果要等體內產生的胺基酸透過生物機轉來修復肌肉,恐怕在過程中就會因為身體需要更多能量時就先把肌肉分解來當能源了,不但沒辦法修復肌肉,還會讓肌肉損耗掉。
因此我才會說要在第一時間修復以及防止肌肉被身體拆解當成能源,在高強度運動後補充bcaa的效果會更好,但並不是說這時候補充蛋白質就沒效,適時的補充身體需要的各種養份才是讓身體保持在最佳狀態的方式。
參考資料
假設體重70公斤,算1.35好了,就是每日要攝取94.5克蛋白質,換算成豬肉的話,要吃350克的豬肉。
或者用常見的建議,蛋白質佔每日熱量來源的30%來看,假設一天需要熱量2000卡,蛋白質就要佔600卡,也就是150克的蛋白質,那等於需要高達550克的豬肉。
雖然肉類不是蛋白質唯一來源,但在常見食物裡面,肉類是單位蛋白質最高的。
也就是說,其實很多人都蛋白質攝取不足,尤其是那些有在控制總熱量卻沒有計算營養成份的人。
反倒是BCAA裡面的三種胺基酸,本來在肉類中就有,常見食物中攝取也不難,可以說如果食物中有攝取足夠的蛋白質,那應該也不缺BCAA了,況且BCAA是一種吃多了也沒用的東西,甚至有研究顯示吃多了可能會排擠其他胺基酸的使用。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