訓練強度 與 配速區 搞不太清楚

小弟上網大量查詢跑步相關的數據來做學習
有以心率來區分的訓練強度:E M T A I
也看到一些跑友分享的配速:E M T I R
看似相同卻又不相同
彼此有一樣的 E M T I 卻又有相異的 A R

可否請教一下
這兩者如何相互影響?
又該如何利用這兩者數據來幫助自己精進跑馬訓練呢?

請求跑者大大們協助指點迷津吧~~ 感謝呀!!
2016-06-10 20:01 發佈
R 就是衝刺100.200.400m那種

A就是T跟I之間,大概就是比賽跑PB那樣吧

T就是節奏跑 I是間歇跑

willy101077 wrote:
小弟上網大量查詢跑步...(恕刪)

小弟沒有運動手錶,所以是上耐力網查我的配速。我一週約跑3次,
1次T速跑7K+E速跑3K, 訓練速度跟乳酸門檻
1次M速跑11K, 訓練讓身體習慣用M速跑馬拉松
1次E速LSD15K。訓練耐力

其他配速不考慮,那是全馬跑者練的。

J.HUNT wrote:
小弟沒有運動手錶,所以是上耐力網查我的配速。我一週約跑3次,
1次T速跑7K+E速跑3K, 訓練速度跟乳酸門檻
1次M速跑11K, 訓練讓身體習慣用M速跑馬拉松
1次E速LSD15K。訓練耐力

其他配速不考慮,那是全馬跑者練的。,...(恕刪)



訓練強度 就是看「訓練時間」& 配速區間 ,
而不是看「訓練距離」

例如,
T 速 =>練跑 20分鐘
E 速 =>練跑 90分~120分鐘
SENDOH0420 wrote:
訓練強度 就是看...(恕刪)


配速訓練重點在於每個強度區間訓練的意義. 至於要看時間或者距離小弟覺得因地制宜還有看個人習性跟能力.

我一開始就習慣用操場的5-8跑道做訓練, 各跑2次約3.5KM左右為一輪, 依據能力跟訓練狀況逐漸增加圈數, 跑的時候不用去注意時間 只要簡單規畫一下哪個圈數跑完要喝水, 休息 還是結束, 而我起跑點旁邊基本就是放水跟休息區. 用時間來算, 反而麻煩. T速我是習慣跑完一輪休息幾分鐘 在跑一輪 最後會用E速在跑一輪 說真的只是湊跑量而以 哈哈.

至於E速 我是知道有提過LSD 2.5H或者35KM的理論, 但目前我還是初階段, 還在求距離中 E配速談不上2.5h的狀況
不一定要按照強度數據練習

有時候多跑十幾分鐘。比考參值有用。

畢竟不可能在相同熟悉環境跑馬。多忍耐一點多累積一分力量。
強度要根據心率做搭配
我現在還在練E強度.....
雖然我一直很想練一些有挑戰性的東西
但是跑團教練說以我的狀況
要是基礎沒打好,後面速度跟強度也上不去
只好乖乖跑E強度.......
個人經驗強度以心率來劃分為科學。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