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跑步數據大約是這樣:
踏頻156,步輻115,配速5.34,均心跳169,跑5km。(44歲,週6.日跑兩次,跑完小腿痠約兩天)
友人說我踏頻太少了,最近專心增加踏頻,今天的數據是:
踏頻169,步輻約95,配速5.54,均心跳172,跑5km。(小腿無感覺,但很喘)
請問:
跑5km,如何進步到配速5.00?心跳在160左右?
是不是踏頻增太多?
謝謝
你的身體還沒有適應新的跑法, ***有耐心循序漸進***. 當初你用舊的跑法到可以跑出 "之前跑步數據" 練了多久?
............
共八次,跑五公里,快走三公里(吃早餐後回家),前幾次膝蓋、小大腿都痠的.....最後吃雞肉鬆弛劑才好!
光 "跑完小腿痠約兩天" vs "小腿無感覺" 這項就值得你好好考慮這個改變的方向是否值得.
(除了踏頻, 還有很多跑步參數是可以調整的)
.....................
增加步頻的跑步共兩次,跑五公里,快走三公里(吃早餐後回家),
AAAA...前兩公里中,好像鞋子底的聲音變大聲....,後來想著提腳後跟,果然步頻又少一點!
看來先想辦法維持目前的步資、步頻,再來要求其他......
(跑步鞋都習慣穿大一號,鞋帶綁很緊!有影響嗎?)
低步頻,高步輻,又想拚速度在一個目標
然後後來就受傷了,休息幾天變成幾週,結果是懶了半年沒跑
這是我去年十月復跑的步頻訓練方法

第一週跑兩天,每次四十分,平均步頻157,平均步輻0.87

第二週跑三天,每次一小時,平均步頻175,平均步輻0.87 (步頻增加,步輻不變)

第三週跑三天,每次一小時,平均步頻180,平均步輻0.87 (步頻增加,步輻不變)

第四週跑兩天,每次一小時,平均步頻181,平均步輻0.97 (步頻增加,步輻增加)

一個月內完成步頻180,接下來就這樣持續跑到現在.......
這是今天跑的五分速,平均步頻186,平均步輻1.11

所以請先不要去管速度/步幅/姿勢 有的沒有的,
在固定時間與距離內去努力提升步頻,利用音樂或節拍器都可以
早點達到步頻180,日後受傷機率就越小,進步就會越顯著
我每週至少有兩天會在小巨蛋旁的田徑場晨跑
這些固定晨跑者,不論是5分速6分速,高的矮的,男的女的
去從他們後面觀察,步頻幾乎都180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