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時的我, 本來不是個喜歡跑步的人. 當兵的時候, 很倒楣的分派到外島野戰步兵單位, 每天學長帶學弟的訓練, 每個月的夜行軍, 幹訓班的與精誠連的歷練, 到1997年退伍後, 仍能有22分跑完5000公尺的基本實力. 延續跑步的習慣, 直到2005年, 開始了人生第一場路跑 - 舒跑杯10公里組, 以52分多完賽, 就這樣跟路跑結緣了. 幾年來僅維持跑步的習慣, 沒有正式的參加團練(或照表操課), 當時也不知道LSD的重要性, 從沒跑過超過10公里. 2009年, 憑著一股傻勁報名台南古都半馬, 第一次挑戰超過10公里的路程. 鳴槍後憑著腎上腺素的幫忙, 前半程還能開速度, 後半程顯然耐力不濟, 更在18公里處抽筋待弊, 最終還是一拐一拐的以1小時58分跑回終點, 拿到了人生第一張完賽獎牌與證明. 雖然2010年曾參加過一次標準三鐵, 但是發現自己只會蛙式很吃虧, 鐵馬又只是24段變速的入門公路車, 前兩項就輸的慘慘的, 只靠路跑追不回, 勉強以3小時10來分完賽, 加上三鐵報名費超級貴(2000多元), 相較之下, 當時全程馬拉松只要700元報名費, 更注定了我想跑馬拉松的堅持. 從2011年台南古都的初馬, 最佳紀錄353(2013年佳里北投洋走鏢), 第一次全程淋雨的馬拉松(2013富邦馬), 第一次參加國外一級賽事(2014東京馬), 也跑出355的成績. 到2014年底, 參加21場全程馬拉松, 完成21場, 有3場sub4, 沒有任何一場棄賽或被關門. 這幾年來, 一直是獨自練習, 沒有參加慢跑社團, 沒有參加團練, 但網路搜尋, 與前輩討教, 加上自身的經驗, 大約也有一套屬於我自己的訓練模式. 我知道我不是頂尖跑者, 但我認為我已從笨笨跑者, 慢慢學習進化成"有經驗"的跑者了.
2013佳里北投洋走鏢

2014東京馬拉松

動機
自覺已有自在調整跑全馬的能力, 所以給自己在2015年許下一個目標, 希望能跑一場超馬.
兩個月前, 在前輩的鼓舞下, 報名了2015年鎮西堡100公里組. (其實本來只敢報54公里組, 但被前輩拱啊拱的, 100公里就殘殘下去了)
訓練歷程
確定報名鎮西堡之後, 其實心理壓力挺大的,
一則100公里是全馬的近2.5倍距離, 體力耐力肯定不是只有2.5倍的應付量, 我連60公里能不能跑的到, 都不知道了....
二則鎮西堡是台灣數一數二高強度的山路馬, 對於都是在城市鄉下跑平路馬的我, 又是另一種壓力了....
鎮西堡超馬規定, 100公里限時14小時, 只要能跑過74公里, 就會給予完賽證明, 我則是認為, 既然已經報名, 我就應該要在時限內完成100公里, 有明確的目標才對的起鎮西堡. 向前輩請益過, 除了平日的訓練與維持, 前輩指點了兩項必備的訓練.
第一, 要實際跑過一次往鎮西堡的山路. 可以從尖石往宇老爬上坡, 用完餐再返回尖石, 這樣大約是一個全馬的距離.
第二, 要LSD整天, 大約60-70公里即可, 體驗一下整天跑跑走走的感覺.
所以跑完台南歸仁保生馬後, 沒再報其他馬, 就決定專心在前輩提點的兩項訓練上.
第一回, 尖石 - 宇老 - 尖石 無名馬.
找了一位實力相當且也報名鎮西堡100公里組的朋友, 一起上宇老. 這一天, 宇老的下雨機率70%, 因為跑馬是風雨無阻的, 所以上去是必然, 也順便給自己練習抗壓力. 鮮少跑上坡的我, 頂多只在18尖山練習, 單趟約2.5公里爬坡120公尺, 這....也不算山路啦. 所以這一回宇老的練習就吃鱉了, 跑不到8公里(那羅)就必須休息, 因為上坡+下雨著實適應不上來. 所幸同行的好友一直鼓勵, 並為我放慢速度, 總算花了3小時攻上宇老.
下大雨的宇老只有約6-7度, 又冷又餓, 只得躲進"以娜的店", 一進去還沒開口, 小妞便問"有沒有訂位", 我們說"沒有", 她頓時"面有難色", 幸好後面的老闆指著門口旁的小桌子, 馬上說"你們坐那邊", 同時也示意小妞"趕快給他們倒熱水". 後來才知道, "以娜的店"這一天員工請假, "做不復賣", 無法再接客了, 老闆看我倆淋雨淋成這樣, 不但接衲我們, 還借我們吹風機先吹乾頭髮. 我們點了店內唯一的熱湯"香茅火鍋", 等待火鍋來時, 拿著水杯的雙手抖阿抖的, 一直未止....
香茅火鍋滿滿的魚肉, 提供蛋白質來源, 隨附的薑片跟辣椒, 被我倆吃個精光(要取暖啊), 連沾料醬油, 也被我喝光了(要補鹽分)

用完餐, 大聲的跟老闆感謝過後, 就準備返航了.
P.S. "以娜的店"這一段, 跟跑馬不相干, 但老闆的大恩大德, 我一定得講出來, 有去的跑友一定要去用個餐, 給老闆捧個人場.

吃飽喝足, 體力滿滿, 本可用力"滾"下山, 但是下了雨濕滑的地面, 以及泡水的鞋與雙腳, 還是慢慢跑保持安全, 就這樣下山花了2小時10分, 回到停車場, 又稍微繞了一下, 補足全馬的42.2公里. 完成了宇老無名馬的訓練.

第二回, 竹北 - 大甲 無名超馬LSD (前輩們總是到大甲鎮瀾宮朝聖)
這一次挑選非假日(請一天假), 嘗試超過60公里的LSD獨跑, 看好回程想坐3點大甲的區間車回竹北, 回家還能去接小孩下課. 自己背著1.5公升的水袋, power gel, 鹽巴等等輕便補給, 加上現金, 悠遊健保雙卡. 補給靠7-11或全家, 健保卡是讓路人在我沒意識的時後, 還能知道我是誰.
上午6點半就從竹北出發, 一路沿各火車站前進, 主要是避免自己有什麼狀況, 還能坐著火車回竹北. 沿途經過新竹 - 香山 - 崎頂 - 大山 - 後龍 - 龍港 - 白沙屯 - 通霄. 出發時沒吃早餐, 所以香山車站補了御飯團, 接下來到大山車站(18公里)幾乎沒其他補給, 我尚能撐的過去, 所以想跑的跑友要注意. 撐到後龍車站, 肚子真的餓了, 但是一般的飯麵店都還沒開(10點半左右), 只能填一個蔥油餅繼續趕路. 經過龍港火車站時, 發現里程已到42.2公里, 從此而後, 我將跨入超馬的里程碑, 心裡著實震驚. 推進到白沙屯車站已50公里, 當下只有記得把水袋裝滿, 卻不記得肚子餓要吃東西, 害的接下來往通霄的路上, 餓的眼冒金星(血糖偏低了), 雖然只有10公里, 但每一公里在這當下卻都巨大無比. 撐到通霄之後, 真的是無力與無心再戰, 狠狠吃了一頓燒臘飯, 喝上兩瓶清新紅茶, 就此收工回新竹.
總計這一趟連用餐花了近7小時, 推進了60公里. 心理負擔真的很大, 想著要趕火車回來接小孩, 想著想著就"走火入魔"了.

第三回, 決心要到大甲鎮瀾宮, 也聽取前輩建議, 先開車到香山火車站, 回程就能直接開車回家, 不用坐火車回新竹後, 還要跑回家. 有了上一次的經驗, 知道要在肚子餓以前, 先填些東西, 所以從香山出發到大山的18公里, 馬上吃了一個奶酥麵包(我要糖). 精神與體力充沛, 加上不給自己趕"幾點"火車的壓力, 輕鬆跑就是, 很快的就跑到通霄了. 沒等肚子餓就先吃個握便當, 為上回未竟全功的旅程繼續, 經過苑裡 - 市定古蹟日南火車站 - 終於抵達大甲鎮瀾宮, 耶, 我到了. 總計64公里, 跑完自覺還有餘力繼續跑, 我想這種感覺要跑100公里就更有機會了....


比賽日
前一周天天上18尖山, 持續適應山路的感覺(雖然18尖山的山路跟鎮西保完全沒得比, 但沒魚蝦也好). 到了比賽前一晚, 看看天氣預報, 是晴時多雲的天氣, 這無疑是拼完賽的絕佳契機, 所有東西準備好, 要睡覺時卻沒有一絲一毫的心理壓力....
P.S.猶記得第一次跑10公里, 前一晚睡不著. 第一次跑半馬, 前一晚睡不著, 第一次跑全馬, 前一晚也是睡不著.
出發前, 就跟同行的朋友約定好, 沒有"誰的狀況好, 誰就先跑"這回事, 要就一起上去, 一起返回終點. 畢竟太太們也對超馬小菜鳥的我倆都是擔心的很, 為了互相讓對方的太太放心, 約定好"不離不棄". 想不到這不離不棄竟也成為我們完賽的功臣.

依照前輩的配速經驗, 尖石 - 宇老只能花2.5小時, 但是上一回自主練習我花了3小時.......
實際上路, 因為心理的壓力早已釋放, 還真的2.5小時就上到宇老.
宇老 - 秀鑾 是長下坡, 只有1小時時間, 這時正是全馬20-30公里路程, 以我們的體力加上下坡真的是遊刃有餘.
秀鑾 - 鎮西堡, 第二段連續20公里的長上坡, 同行友人在最後5公里調適不良, 一直叫我先走, 怕耽誤我的成績, 但我們有約在先, 說什麼也要鼓舞他上山. 半推半就的情況下, 終於瞧見鎮西堡牌樓, 也看見他難得的笑容, 我知道他沒問題了. 按照前輩的配速時間, 我們只慢15分鐘的抵達100公里折返點. 心裡想, 如果雙腿沒有異狀, 時限內要完賽機會很大了, 當下決定縮短休息時間下山了.

鎮西堡 - 秀鑾這一段長下坡依然輕快, 很快的在下午2點10分就吃下70公里的里程. 嘿嘿, 有完賽證明了, 但這並不是我今天的目標.
秀鑾 - 宇老, 前輩都提點我要小心這一段10公里的陡上坡, 要在兩小時內完成喔. 只顧著大步走, 經過72.5k的補給站, 也只顧著把隨身水瓶打滿水, 卻忘了應該要吃點東西(要眼冒金星了)....
果然, 即便只是大步走, 我也是肚子餓的發昏, 眼冒金星, 更別說要提起腳步跑了, 倒是同伴, 一直停下來等我的腳步.... 終於撐到77.5k的豪華補給站, 我很狠的吃了好多.......攻上宇老時已接近4點半.
最後一段宇老 - 尖石, 雖然是20公里的長下坡, 但是疲憊與下坡帶給雙腳的痛楚卻一刻也沒停過的持續攻擊我們.
兩人只靠著最後一絲的意志力, 一直互相告訴對方"我們能完成", 累了就停下快走, 能跑就儘快趕路. 終於, 晚上6點48分, 我們進終點舞台了, 兩個大男生就這樣手牽手的一起跑上舞台, 接受群眾的歡呼, 也為自己留下感動的男兒淚.
總計, 13小時48分02秒. 這一場100公里的完賽率5成多, 700多人參加, 完賽的有400多人, 其他回收去了....



心得分享
1. 超馬是練心練膽, 空有體力耐力還不夠, 如果心理素質不夠強, 隨時會垮.
2. 很長距離的獨跑是孤獨的, 很容易"走火入魔"導致失敗, 如果你想體驗完賽, 找個實力相當的朋友互相砥礪.
3. 遇補給站一定要適量吃喝, 不要等到低血糖才要吃, 來不及了.
4. 想要超馬初體驗, 建議從50-70公里的平地賽事先出發. 像我這樣"越級打怪", 其實心理壓力很大, 完賽率相對也低.
後記
很感謝鎮西堡超馬的志工們, 從早上3-4點就開始忙, 一直等我們等到晚上7點回到終點, 沒有你們的不離不棄, 就沒有我今天的完賽, 非常感謝各位志工....你們好偉大. 也要謝謝辛苦一整天的各位攝影師大哥, 你們按整天的快門, 手酸的程度不亞於我的雙腿.
附上前輩提點的配速圖, 供未來有意願參加的跑友們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