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驗主角Reebok ONE Cushion 則是將 Cushion (緩衝材)做提升而在今年出到2.0系列,大打中底技術可在鞋帶前緣看見Cushion字樣.


如圖中可視中底部分成前、中、後三塊,分別對於跑者在每一個步伐:鞋後跟著地-->鞋身彎曲轉換-->向前推進製作出一個三密度一體成形的中底緩衝材,讓跑者腳底在面對各種地形時接受鞋子所反饋的舒適度.
從鞋側面可從前腳跟起分別看到R52、T48、C43的字樣,也代表了三區塊的密度多寡,去看了緩衝材或是泡棉的介紹之後得知,數值越小密度越低,表示在單位體積下質量較低也較具彈性,故後腳跟在承受身體重量之後吸震較優,前腳趾則需帶動向前故相對較高,且不同區塊用不同顏色做搭配,在外觀上也不單調. 拿到則是個人非常愛的螢光綠色非常鮮艷.

在鞋面部分設計選用3D FUSEFRAME 輕量無縫鞋面搭配在不同部位也有著不同大小的透氣網布,主要是減輕鞋內在跑步時所產生的熱氣,此部分效用多寡因人而異,像我比較會流汗如果跑太久有時候襪子會濕掉,當然此設計也避免了脫鞋時的悶熱感.
鞋墊部分正面有著Reebok mark,Cushion、Transition與Rebound的字樣顯示了三區域不同密度中底所能獲得的效用,在背面仍有著防滑紋路設計,個人認為鞋墊還好,重要真的是下方的中底,中底的設計選用也是各家廠牌的研發專利重點,鞋墊也僅是輔助功能.


在介紹ONE SERIES之後,我穿上貼身的DELTA頂級專業服飾針對Reebok ONE Cushion 2.0在竹南運動公園夜跑獲得以下的感受:


1.包覆性超好:穿起來很舒服,鞋型因近似寬瑄頭設計不悶而且鞋身緊貼著腳,在踏步時並無腳趾或是腳背有跟鞋子摩擦的不舒服感,因是此款鞋子使用Smoothfuse技術製作無縫內裏,所以腳並無再不同網布間有不適感.

2.重量部分雖然並未強調輕量化,但是跟我其他Training shoe鞋型之間差不多,但不至於在跑步時增加跑者的疲勞感.
3.中底好Q彈:剛試穿上這雙鞋時即可感受到,這是我手頭上7.8雙鞋子上找不到的(或者因該說是避震最好的),感覺每踏一步路時中底利用Q彈的效果回饋回來,讓我在跑步時比較沒有腳底跑在硬式地板的感覺.別小看這,這對於胖子或是對於跑者在進行LSD時非常好的,較不傷腳.
4.鞋底有做耐磨設計,用手指按中底很軟,跟地面接觸的鞋底很硬,對於平常練習時可使用的時間也較長,看我K SWISS Tubes Run 100鞋底很快就葛闢了

在後腳跟黃色部份很硬(上頭似乎寫著CR,而在前頭中足則有DURA,對於鞋底的耐磨面積跟程度不同而給予不同耐磨細數,個人本身屬於內旋不足的跑者,鞋子外側常被掀磨平,ONE Series是延長壽命最佳的設計.


5.鞋子因為全腳皆有做強化,跟一般大多數只做後跟部分的鞋子又高一階,根據R52(彈性推進)、T48(穩定支撐)以及C43(避震耐磨)做設計,而推進跟穩定支撐在穿這鞋子時感受明顯.
6.腳步靈活,在鞋底腳掌上可以看到12.9,意思是Reebok在鞋子上做了自然傾角12.9度,所以當每跑一步後要再踏出步伐時即沿著這個角度軌跡向前,跑起來輕鬆.

ONE SERIES對我而言是一雙很適合買來進行LSD的跑鞋,這雙鞋雖然強調避震無做特別輕量化,但因為One系列跑鞋中底材料較軟,感覺並無笨重感,在跑完後腿部也無痠痛的情況發生,拿來做半全馬比賽也是綽綽有餘.一般而言平常練習跟比賽的鞋我會分開購買,平常練習都是買具有避震/緩衝型的鞋型,因每週三次練跑每次約一小時來維持基本體能,對於腳底跟膝蓋的負荷較小,跑的也比較舒服,基於上述原因one series是一雙可以買來使用在練習跟比賽中使用.
既然one series是雙具有避震/緩衝型的鞋型,那我會拿來跟目前手上練習用的鞋子K SWISS Tubes Run 100做比較.

基於上述跑後心得列了一張Table表供各位參考,One Cushion三段式大底Q彈程度跟12.9度的預傾角幫忙下並不費力,在避震上好過K-Swiss Tubes做法. 在透氣程度上ONE也做得較多,加上了無縫設計,散熱效果也優於Tubes Run 100的一般設計. Tubes Run 100大約跑了400~500Km上下(無平常走路),鞋底磨耗很快,它跟一般慢跑鞋一樣,全腳底的耐磨材料均一致,並無像one series一樣,不僅做耐磨設計,更依照跑者一般磨耗程度跟不同區塊做不同的加強,所以我相信one series是雙可拉長使用時間的跑鞋,換言之也適合做全馬使用.本人認知ONE系列的鞋子CP值很高,看了店家售價跟手上其他鞋子相比打死一堆鞋,很值得買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