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ebok One Cusion 2跑鞋,與眾不同的地方在於三段式鞋底,特別以三種不同顏色作區分,但這並不只是為了視覺上的的美觀而已,仔細端詳,中底特別標了三個數字,分別為後端中底(C43)、中端中底(T48)、前端中底(R52),三個數值分別代表材質的密度,用手稍壓就能感受密度不同所造成的硬度及回饋差異。
就彈性碰撞的理論上來說,這是合理的,越鬆軟的物質,在受到碰撞後,會吸收大部分的能量,而越硬的物質,在受到碰撞後,反彈回來的能量也較大,腳根是最需要保護的位置,很多運動傷害,就是腳根長期撞擊地面所造成的,而Reebok One Cusion 2的後端中底(C43),讓腳根能受到充分保護,中間中底(T48)則負責傳遞延續能量,到了硬度最高的前端中底(R52),則讓能量完全釋放出來,推進跑者。
Reebok One Cusion 2圖解

不只鞋底,包括鞋身步面的部份也是三段式設計,後端較硬的材質,保護腳踝不致於過度擺動導致扭傷,中端稍硬,一直延伸到前端柔軟的網狀布面,讓腳指頭關節能充分彎曲與伸展,以科學的角度來分析,這雙跑鞋是一種完美的搭配,不過理論歸理論,真實狀況如何,還是得實際上路才知道。
官方影片介紹
穿上跑鞋的感覺是包覆性不錯,腳根也不會因太高而磨腳,搭配上Rebok DELTA頂級專業BAREMOVE超延展服飾,帥氣兼具科技感,預計在地形稍有起伏的湖邊柏油路進行第一次試跑。
腳踏出時,腳根碰觸地面的輕柔感,相當明顯,再經由中底的傳遞過程,前腳掌離地時獲得彈力,整個過程一氣呵成,感受明顯異於一般只用一種材質製成的的中底跑鞋。
中底及鞋身中間布料的支撐效果也相當明顯,這讓跑步時的能量,不至於耗費太多在上下震動上。值得一提的是,今天測試的部份柏油路佈滿濕滑青苔,這雙鞋防滑效果不錯,可以不減速通過而不滑,最後以6分速輕鬆跑5KM,完成此次測試。跑完腳踝、膝蓋並無不舒服感(因上一場全馬賽事腳踝有點受傷,前幾次練跑時,腳踝有些不舒服),而BAREMOVE超延展衣服,排熱、排汗效果佳,雖滿身大汗,但也不會黏膩在身體上。
或許很多跑者會因為鞋子重量及鞋底厚度,而將這雙鞋定位在訓練用鞋。但對於像我這種稍具重量又不是很拼速度的跑者而言,這雙鞋無疑提供了良好的保護,但又不失其水準效能,因此,我會把它不只定位在訓練用鞋,也會是我的比賽用鞋,下場賽事,準備帶上它了。
我之前的比賽用鞋主要為Sketchers GO RUN 2及Mizuno Wave Idaten,這兩雙都是鞋底偏薄的路跑鞋,也是一種材料做成中底的樣式,網狀布面極薄且柔軟,優點是極輕,可以減少跑者在跑步過程中的重量負擔,但對於初入門者或業餘跑者,卻可能因支撐不足,而造成運動傷害。我想如果不是頂尖級專業跑者,Reebok One Cusion2會是一雙不錯的訓練兼比賽用鞋。
跑鞋測試者基本資料:男/40歲/172cm/76kg/跑齡3年/完成全馬23場/全馬最佳成績4h41m

後端中底(C43)、中端中底(T48)、前端中底(R52)

雙鞋帶固定環,貼心的設計

內部如棒球的縫線,讓跑鞋更堅固

BAREMOVE超延展服飾


布料標示使用材質及功能

實際上路測試




訓練鞋或比賽鞋皆適宜

Sketchers GO RUN 2及Mizuno Wave Idaten

第一次試跑紀錄

第二次試跑紀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