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跑走法的優點

今天參加了貢寮馬拉松,是我人生的初半馬!之前在這裡看到了有關跑走法的討論,也上網爬了文,就決定今天先持續跑十公里之後,然後開始採用跑走(跑五分鐘快走一分鐘)完成!整個過程很輕鬆的完成(花了2小時20分),跑完雙腿也只是稍微的酸痛,尤其是在跑走的過程中,會一直在注意時間,所以一點都不會無聊,這是我覺得跑走法一個很大的優點,會分散跑步過程帶來的枯燥和痛苦!祝大家 跑步長長久久.....
2014-04-20 19:48 發佈
文章關鍵字 走法 優點

恰吉寶寶 wrote:
今天參加了貢寮馬拉松...(恕刪)


等你肌力夠了,就不會想用跑走了

想辦法提升肌力和心肺能力才是長久之計,太常用跑走法進步會比較慢
放肆人生 wrote:
等你肌力夠了,就不會想用跑走了
想辦法提升肌力和心肺能力才是長久之計.....


跑走法對於初接觸半馬或初接觸全馬的業餘跑者,的確是一個不錯的過渡期策略,
在這階段肌耐力或心肺能力本來就還是不足,採用跑走法讓肌肉能有機會放鬆,讓心跳能稍緩和,
比較容易能不痛苦的完賽,也如樓主所言,能夠讓自己在跑步時有一個短期的目標。

經過初馬撞牆的經驗,我的二、三馬都借助跑走策略達到比較輕鬆玩賽,而且還較好的成績。
我覺得執行重點是要從還有體力時,就開始用固定跑x(分)走x(分)的方式,
來保持體力並持續到結束,可延緩撞牆的發生,避免到後來整段5k或10k都是用走的。
如果已經沒力了才開始想要跑走,就太慢了會跑不起來。

之後當然就像二樓所說的,體力進步後就可以不需要休息那麼多,然後就可以全程跑完了。


跑走法就是練習肺活量
跟間接訓練法一樣
我對完賽的定義是 ..... 跑完 不是走完
我的第一場馬拉松4小時54分 "結束" 這其間 我走了好長 好遠的路 完賽時限是6小時
我的第二場馬拉松是3小時53分 "完賽" 完賽時限是6小時

站在健康的觀點 該走就走 能力不及硬要跑完 只會受傷 不值得的 ... 那就走完吧?
站在對自己負責 說出去坦坦蕩蕩的 就應該是跑完的才叫完成"初馬"
有場馬拉松號稱是90%都是下坡的 為了就是要滿足那些沽名釣譽的 結果"生意" 還真不錯
不過事後還是被罵翻了 因為沒有真的幾乎都是下坡 以致有些人認為被騙了 混不到完賽資格
捨得 捨得 願捨就會有得
macwoman wrote:
有場馬拉松號稱是90%都是下坡的....


那場神奇的賽事我也有跑,GPS紀錄大致吻合大會的高度圖,路線的確多是下坡。

本來以為可以跑出PB,結果那場的成績很不理想,比萬金石那種有上有下的還差。

覺得一個可能的問題是,當下坡時,即使是很緩的下坡,
腿部都會動到跟跑平地不同的肌肉及出力,來平衡下坡的重力及動作,
也就是姿勢不會跟在平地完全相同。
這些肌肉動作我在平常練習沒特別加強到,長距離下坡時反而提前痠痛,最後拖慢了整個速度。

而且長距離緩下坡跑久了就不感覺有坡了,最後回到平地區段反而覺得似乎像上坡一樣累。
還是堅持跑得完,還要練到同年齡能看的成績才會參加活動.

所有跑不動走走 走走試圖再跑也許該發生在練習時

起碼自己定的跑步份量除了喝水拿吃的東西從來沒停下來過.

自己也許不知道自己的極限,但是不難理解自己最小的能耐.由短而遠由慢而快,給自己多一點練習的時間和耐心,堅持不用走的有沒有很難?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