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去年完成報名繳費,怕大家太忙忘記與旗山媽的路跑約定,臨賽前一週大會以簡訊通知選手「萬人崇跑」的這一天來了…

收到大會以快遞送來包裹,真是很貼心的賽前設計。仔細清點臨賽物件:號碼布、路線圖、別針、紀念衫等都不缺。

跑入「不惑之年」的我,雖沒有機會參加國外知名馬拉松賽事,我仍不忘抽空路跑或騎車,以我最熱愛的運動方式「看見美麗的台灣」。

一早0400起床,先到小7用早餐,拜讀極限馬拉松陳彥博選手的心路歷程,最讓人感動的是他存著滿滿的正向力量,沒想到身為頂尖運動選員隱藏著這麼強大的內在能量和對人生的堅持與態度。對我來說,有一點感嘆、深思、反省,是該點燃已經消失的熱情嗎?

沿著台三線過旗南橋,旗山橋連接旗尾、美濃二地前身是旗尾橋。在88風災後重建,正名為旗山橋,重建後加上藍色LED燈非常醒目,不僅提高了用路安全性,與地景橋相互輝映讓旗山夜色更加炫耀。

挾著媽祖的高人氣,今年以媽祖相關掛名的馬拉松賽事計有鹿耳門天后宮祈福路跑、大甲媽馬拉松、北港媽祖盃全國馬拉松賽,帶著對媽祖祈福保佑的感恩,我來到旗山天后宮開始我一馬接一馬的馬拉松人生。

一早來自四面八方的選手開始來到高雄市旗山區旗山體育場,準備參加由旗山天后宮主辦,今年第一場以「媽祖天后宮」為名的馬拉松賽會。

選手來到賽場第一件事就是熱身與寄物,廟方委託台灣大腳
長跑協會協辦此次賽事,大腳
志工為選手貼上號碼牌(不同號碼布),志工說以號碼布為號碼會錯亂,特定的編號反而會幫助志工更快找到寄放行李。
天后宮搭設超大雨棚確保選手衣袋不會弄溼。

六點鐘一到大會開始熱場節目,首先由旗美高中女同學帶動熱身操,隨著舞曲節拍會場開始熱鬧起來。

大會特地邀請美濃區(旗山隔壁)出身,曾任客家委員會主委,現任高雄市政府的政務副市長李永得先生到場為選手加油。李副市長還參加了半馬組賽程,真是政務官熱愛運動的典範。

熱身的同時大會宣布約六千名選手參加旗鼓相當路跑賽會,旗山體育場吸引滿滿人潮。

熱身完畢選手向起跑拱門移動,0630天氣微冷,選手個個摩拳擦掌想爭取個人最好成績。

主辦單位天后宮邀請參賽選手及家屬完賽後再造訪美食林立的旗山老街旁的歷史古蹟天后宮,更能順道觀光旗山與附近鄉鎮,如美濃等,作為一趟深度的馬拉松之旅!

比賽是現實的,全馬組有三小時、半馬一個半小時完賽實力選手請到專區集結!

為識別四十二公里的全程馬拉松賽,廿一公里半馬組的男女第一名名次,大會特別委請幾位自行車高手領騎識別。

為正確計量選手成績,大會採用晶片計時系統,地墊感應設備已經備便選手於鳴槍出發後立即開始計時。

當槍聲在響起時,眾人賣力向前,等了好個月,終於起跑出發了,心情好激動喔!

選手跑向有「旗山華爾街」的華中街,此街緊鄰老街得天獨厚成為各家銀行、金融機構聚集地,故有「旗山華爾街」之名。

轉個彎來到創建於清康熙18年至今已312年歷史的古蹟大廟,旗山天后宮山門前。
天后宮是旗山的信仰中心,旗山舉辦馬拉松比賽的因緣是北港朝天宮的推薦,二大媽祖大廟相互協助成就台灣宗教界與運動結合的美事。


晨光未出之前選手跑向旗山橋。
全程馬拉松組(42.195公里)
旗山體育場(出發)華中街右轉→中山路(左轉)→永福街右轉→永福街23巷→旗山天后宮(左轉)→市場巷(左轉)→永安街右轉→延平一路至旗山橋→延平二路(左轉) →元通路右轉→樹人路(左轉)→義民巷(義民廟折返) 義民巷→樹人路→延平二路3巷右轉→竹寮巷妙蓮寺(折返)竹寮巷右轉 →地景橋右轉→中華路→河堤路(左轉)→鼓山國小後方道路右轉→旗甲路一段→直行中正路→鼓山公園環山道路→永福街右轉→旗南一路(左轉)→復新街(左轉) →中山路右轉→永福街23巷(旗山天后宮)右轉→接市場巷再依原路線跑一圈至(旗山天后宮直行永福街23巷左轉→永福街右轉→中山路左轉→華中街體育場(終點站)。

半程馬拉松組(21公里)
旗山體育場(出發)華中街右轉→中山路(左轉)→永福街右轉→永福街23巷→旗山天后宮(左轉)→市場巷(左轉)→永安街右轉→延平一路至旗山橋→延平二路(左轉) →元通路右轉→樹人路(左轉)→義民巷(義民廟折返) 義民巷→樹人路→延平二路3巷右轉→竹寮巷妙蓮寺(折返)竹寮巷右轉 →地景橋右轉→中華路→河堤路(左轉)→鼓山國小後方道路右轉→旗甲路一段→直行中正路→鼓山公園環山道路→永福街右轉→旗南一路(左轉)→復新街(左轉) →中山路右轉→永福街23巷(旗山天后宮)→永福街23巷(旗山天后宮)(左轉)→永福街右轉→中山路左轉→華中街體育場(終點站)。

跑過旗山橋,抵達旗山糖廠。
旗山糖廠原名旗尾糖廠,1909年創設於高雄市旗山區梓楠仙溪畔,是台糖全盛時期下轄四十二座糖廠中最重要的糖廠之一。

時間是七點,早晨第一道曙光現身。

接下來轉入旗尾山路段,選手沿著山路魚貫前進。

小巷弄中,領先集團選手在自行車前導下與其他選手交會。

來到位於旗美高中第一補給點。

大會各休息站均由地方人士或團體認養,不啻凝聚鄉里也減少經費支出。

第一補給點因為選手最多,通常只提供補水站。結合民力的補給點還有滿滿的補給品(水果)。

每次參加路跑活動看到大量使用的免洗杯,雖然乾淨方便卻有製造環境垃圾的問題。

決定將來每次參加路跑我帶著免洗杯跑,因為可以免用一次即丟的塑膠杯及紙杯。多數跑友大概覺得不方便,除非要爭取獎金得名次,隨身帶杯子對成績應該沒有什麼影響,卻是符合環保的具體實踐。

重返台三線,沿竹寮巷往妙蓮寺折返點。

旗山地景橋於2007年12月完工使用,橫跨旗山溪與旗尾溪,連接旗山市區護岸與旗尾地區,方便騎單車民眾往來與遊客休憩的好地方。

從此進入山林路徑,每位選手精神都不錯。

地景橋旁設有登山口及步道,登旗尾山有三條路線,東線由義民廟上山,西線由階梯登山口上山,南線由旗尾親水公園走稜線上山。

旗尾山登山道終點都是山頂上仿台灣民主紀念館的旗尾山祠。
登上海拔三百多公尺的山頂可以遠眺美濃、屏東平原、旗山市區,而且空氣非常清新,假日許多山友遠道而來體驗攀爬旗尾山的樂趣。

地景橋旁掛著旅客到訪旗山一定要參觀的文史景點,附有圖板解說,到訪遊客更能體驗現代與休閒兼具的地景橋,旗山文史人士努力保存旗山豐富人文色彩,使旗山區逐漸蛻變成人文景觀多元的美麗之都。

首先是建於1911年(民國元年)的旗山小火車站。

由日本人設計建築風格形式介於英、日混合樣式,木造兼磚造建築,左邊是木造八角形候車室,右邊有三角形山頭,屋瓦以斜方向排列,整體給人簡單而優雅的感覺。

旗山天后宮興建於嘉慶嘉慶21年(西元1816),是旗山地區目前唯一的清代廟宇。

旗山區農會是全台最古老的農會之一,建於日治時期1914年,已有超過百年的歷史。放眼全台,旗山農會是唯一古蹟建築的農會,也是維持農會營運功能的唯一古蹟建築。

不知不覺沿著竹寮巷已經跑五公里了!

來到第二補給點,志工忙著切香蕉…

旗山是香蕉的盛產地,切成這樣短小的香蕉真令人汗顏。

經常在各大路跑巧遇的超馬媽媽又現身,她邊騎車邊為選手們加油打氣著。

竹寮巷略行一小段後出現上坡路段,每位選手都氣喘噓噓。

來到第三補給點,肌肉不適的跑友尋求急救站的幫助。

民間團體負責的補給點有蛋糕、水果。

還有客家風味的菜頭粿,讓跑友驚呼連連。

補給都是當地美食,真想停下來好好吃一頓!賽道有時雍塞了點,如果能全馬、半馬分開時段起跑,應該會好很多吧?

終於來到42公里的折返點,因為要跑二次一樣的路線,這裡並不能叫「折返點」。

因為路線比較複雜全馬選手要蒐集五個「信物」。

拿到第一個信物我也加入「反向」的行列。


竹寮巷的山路真的很小,返回旗山運動場後就沒有半馬選手,相信就會好跑多了!

在山路跑返,轉眼來到十公里處,疲累感還沒出現時已完成四分之一賽程,代表今天狀況不錯。

每次參加路跑總會遇到幾位有創意發想的選手,披著「街頭運動家」密不透氣的海報裡,真怕他會脫水?

竹寮巷裡有好幾家宮廟,二個可愛的女生逢廟拜拜,祈求能夠順利完賽。

有些選手也非常有創意,真看不出「初馬1/2」代表什麼?原來是「初半馬」啦!

旗山天后宮金虎爺也參加路跑。金虎爺為奉祀桌上的虎爺,與一般廟宇祭拜神桌下的虎爺不同,且金虎爺發音類似台語「真好野」,被信眾認定是求財神祇。

當太陽正在加大威力時,路上救護車顯然增多了,而且賽事中不絕於耳的傳來,但願選手都能平安完賽才好。

大會約五公里處都會設置補給站,位置都選的不錯,正好是選手「力抗」山路完最疲累的時候,可見有用心在路線設計上。拿出我的免洗杯,先倒個二杯吧…

飲用水、運動料之外水果沾鹽是最受選手歡迎的吃法,可以補充鹽份及流失的維生素。

終於跑離開竹寮巷了,遠方是旗山地景橋及旗山市區。

地景橋週邊建有公園,提供旗山居民運動休閒去處。

地景橋利用原有旗山糖廠運輸甘蔗原料俗稱「五分仔」之輕便鐵道的舊橋墩及重新打樁的橋墩興建而成,全長有536公尺。

旗尾山為玉山支脈,鼓山則為阿里山支脈,兩山相望自古有「旗鼓相當」之稱,今天旗山天后宮馬拉松賽之名依此典故而生。

旗鼓之間為旗山溪,下游與荖濃溪匯流成高屏溪,依山傍水被當地人視為極佳的風水,以此命名舉辦旗山有史以來第一場全程馬拉松賽。

橋上風景很美,要下切到市區必須經過幾個很窄彎道,選手很容易受傷,一定要多注意。

在我身後那座尖尖的山就是旗山地名由來-旗尾山。因「尾旗山」之形狀恰似清時常見的蛟龍旗,故以之命名。

選手跑過旗山代表性地標-鵝卵石護岸。為防旗山溪水患就地築起石頭護岸為堤防,全長綿延數百公尺,造型優美有別於一般水泥堤岸,護岸擋住旗山溪(上游為楠梓仙溪)的激流,守護旗山人生命財產安全。

重回旗山市區,補給站終於給我一根完整的「旗山蕉」。

民眾熱情的為選手加油,讓大家奮力向前跑。

旗山的發展與香蕉息息相關,旗山人曾經因為香蕉而致富,也因為香蕉而沒落。

台三線旁是日治時期專為日人子弟和旗山望族子弟就讀的學校「小學校」,與一般台灣人就讀的「公學校」有天壤之別。這所日人貴族小學,在台灣光復後轉換校地改稱鼓山國小。

在市區繞了一圈後,重回剛出發的旗山運動場。

旗山扶輪社為大家準備了炒麵。

炒麵用料豐富,一人一份剛好可以吃飽。

扶輪社動員不少志工為選手服務,完全不用動手就能開始吃麵。

吃完炒麵還有貢丸湯喔!

貢丸湯下肚後還有餐後水果…

還有「不輪不累」的私房補給站。

大會在剛出發的拱門備有鼓號樂隊歡迎半馬選手完成賽程。

接下來遇到一連串的陡坡,選手在此叫苦連天…


跑上接近「變態」的徒坡,選手已經累到站不起來了。

中山公園前身為日本神社,望著長長的階梯,這該就是日治時期的神社表參道。

歷史意義深遠的「駐軍紀念碑」建於1935年。

日治時期佐久間總督就任台灣總督,巡視旗山時,手書「精忠護國」四大字。

跑上山頭真的很吃力,選手大多用走的才能登上山頭。千萬不要勉強,想要一鼓作氣衝上去,因為不只一個坡,等一下還有更徒峭的坡等著您。

登上山頂,得到第二個「信物」。

一路上發現不少情侶或夫妻檔同行慢跑,小手牽牽,跑步運動也能「曬恩愛」那是多麼幸福的事。

有上坡就有下坡,下坡更不能加速,一定要重心向後減速,才能確保安全。

終於來到二十公里處了!

體育場內半馬選手正在陸續抵達終點,主持人興奮及樂隊的聲音響徹雲霄。

進入旗山市區街道了,大會規劃選手進入市區,讓每個選手都能從天后宮媽祖面前經過。

遊客帶著對旗山老街的豐富的想像力,處處讚嘆舊牌樓山門之美,隨意品嚐古早味地方美食,靜心欣賞老街的古典韻味。

天后宮的志工正敲鑼打鼓歡迎選手抵達天后宮。

天后宮前鋪設紅地毯,讓選手有賓至如歸的感覺。

天后宮補給站有小籠包、包子等補給品。

水果、飲用水每樣都吃些,在天后宮面前一定要吃飽才跑的遠。(感謝journalist提供)

旗山老街中心為在地旗山人稱「媽祖廟」的天后宮,是旗山老街開庄的市集,更是旗山居民信仰中心。

天后宮興建於猜嘉慶年間,為旗山地區目前唯一的清代廟宇,以媚州媽祖為主神,宏偉莊嚴,其內並有古碑、牌匾、都具有歷史意義。

來到中山路與永福街交叉口,我們來到造型特殊的前縣定古蹟-旗山區農會。

旗山農會解說牌上有一段最為旗山人津津樂道的傳奇故事一定不會寫上…
日進斗金的香蕉帶給旗山蕉農財富,旗山農會存款高居全國農會存款冠軍,旗山香蕉大王盧廷「一人提款農會倒」的故事就在旗山農會上演。

轉眼間跑到21公里處,如果今天報名半馬的話,轉彎後就是終點站了。

一路上遇到認識我的選手還是要為大家服務,留下永恒的記憶。


接下來開始全馬組的「第二圈」。

路上顯然沒有很多選手了。

在此領到第三個「信物」。

天氣預報今天會是個陽光普照的好天氣,旗山的豔陽開始熱力四射。

上次高樹蜜鄉馬我被曬的七葷八素,這次我隨身帶著防曬頭巾,感覺效很好。

大會為第二圈全馬選手準備的補給品更是充足,新鮮的小番茄,想吃多少都有…

運動飲料也是無限量供應,補給站的志工都很熱情。

高舉大旗為人矚目的隊伍就是今天「百馬英雄」。

每位跑友身上都掛著「劉奇典」的大名,向世人宣告完成馬拉松重要里程碑。

來自屏東大華慢跑協會的劉奇典大哥平時擔任組長乙組熱心助人,在這個屬於他的大日子,不少大華同好到場為他扛旗子加油打氣。

很快的25公里處到了。

今天搞怪的選手還真不少,這位選手從頭到尾都拎著小獅頭,還邊跑邊舞獅,真是很吸晴的選手。

天氣真的很熱,山林路徑有時曬不到太陽卻更顯悶熱。

曬不到太陽的地方選手都加速前進。

很快的來到竹寮巷的終點,只剩返回天后宮的這段路程了。

折返點處我領到第四個「信物」。

吃吃又跑跑,轉眼間來到三十公里處了!

來到30公里處,腳部的乳酸開始堆積,一定噴些藥劑減少不適才能完賽。

暫時落後的初馬選手千萬不要放棄,只要堅持下去,一公里接著一公里跑,大會關門時間是下午一點半,大家都能完成賽程的。

初馬加油,相信你一定可以如願領到「初馬獎」!

熱情的旗山農夫拿出自家製作的芭樂原汁待客,選手都十分快樂的接受。

補給站設置不少,大華慢跑還設有「私房補給站」。

我喝過冰涼甘蔗汁,再加上現調檸檬紅茶加薄片,更顯泌涼。

38公里重返旗山市區,只剩不到五公里就能完賽了。可是太陽好大,好熱,選手沒有再去品嚐炒麵、貢丸湯…

往上坡路段上方還有個旗山重要文史景點-太平橋。

太平橋的名稱由來是清朝及日治時,閩粵移民為了爭奪灌溉水源常有械鬥發生,傷亡慘重,故日人沿旗山西側開闢引水圳,解決旗山農民用水問題。

太平橋上護欄設計成漢字(太平)造型,水圳完成後再建立太平橋,為見証弭平閩粵之間搶水紛爭,故取太平之名,實有喻意,讓後人記取教訓,不再彼此殺伐。

此地與旗尾山遙相對峙,因山形狀若大鼓,山頂型態平坦如鼓面,故名「鼓山」。日治時代,依山坡地勢闢建公園,取名「鼓山公園」,光復後改稱為「中山公園」。

來到39公里了,離完賽不到四公里了,來到最後上坡路段。又要痛苦的再跑一次令人歎為觀止的天堂路!

若循公園階梯徒步直上可抵達觀景平臺,那是俯視旗山街景最好的地方。跑過這段山路後想建議主辦單位鼓山公園殘缺不堪的山道跑起來真的很痛苦,選手大多認為屬「高難度」,幾公里路程可以規劃跑到小火車站或舊農會一帶,讓賽道平順些選手也能快樂完賽。

終於來到四十公里處,是賽道最高點,跑下山去就能抵達終點。

時間快中午了,大會供應香蕉蛋糕等糕點。


在此得到第五個「信物」。

只剩最後幾公里,一定要跟身邊的選手一起向前,千萬不放棄,繼續前進...

最後二公里,旗山市區在望,全馬選手最後二公里最重要。

來到旗山老街,很多選手完成比賽,帶著滿滿戰利品回家去了,我們還在力戰最後一公里。

旗山國小校校舍於2007年落成,校園中庭刻意保留百年校樹(中山堂),新建校舍充滿現代感,簡潔明亮,線條感十足的現代化校園。

轉個彎,最後的終點站到了!

重回體育場,遠遠的看到四十二.一九五公里終點牌,我快步衝向終點!

大會仔細查驗是有否擁有「五個信物」,確認後取下信物回收,我問能否送我一個做紀念?大腳
志工說當然可以,讓我挑一個「信物」作紀念。
通過終點線之後工作人員發送完賽紀念牌。


沈甸甸的讓選手拿在手上超有份量的。

經過幾個小時力戰全馬四十二.一九五公里,我又完成生命中的一場馬拉松。

大會精確計時並快速列印成績,不管成績如何,接下成績的那一刻,我再次証明自已!

大會動線設計非常有順序,返回終點的同時就能領到完賽証明及紀念品。

比賽結果全馬男子組冠軍,由蘇志濱以兩小時四十五分五秒的成績奪下;女子組由陳麗珠以三小時卅分七秒獲得。

非常感謝大腳
志工在賽程前後為大家提供服務。
完成賽程的全馬選手得到飲用水、完成獎牌、證書、拌手禮、運動毛巾、午餐等,讓您帶著滿滿戰利品返家。

完賽獎牌非常具在地特色,有旗山媽祖的字樣,加上「報馬仔」的身形,讓人永遠記得2014年參加第一場「媽祖馬拉松賽」。

蕭遙自在家族一起迎接全馬代表返回終點。

我在小憩休息伸展過後,還是到終點幫跑友加油!

如願完成全馬的選手返回終點時痛哭,因為他真的做到了!




卸下完賽晶片交還大會,立即退還100元押金。

穿著鮮明國旗裝的蕭遙自在家族一起上台留影。

大會特別感謝全體動員的天后宮志工,不論在起、終點或賽道旁都可以見到志工的身影,連選手吃的飯湯都出自旗山婆婆媽媽之手。

半馬組、全馬組比賽成績配合晶片作業及現場即時公告。

就要離開旗山體育場了,依依不捨中有我體力的付出。每位選手帶著滿滿的收穫與心得回家去。

小憩過後離開旗山前老街上還有奮戰不休的選手還在為完賽而努力不懈。




來到香蕉天堂旗山怎能空手而歸,當然帶一些拌手禮回公司給家人、長官、同事,滿足大家挑剔的嘴。

土壤肥沃的旗山是全台灣最佳的香蕉生產地區,一串串金黃色的香蕉,更開啟旗山持續半世紀的繁華歲月。

忍不住先品嚐一根旗山香蕉,「旗山蕉」外型金黃亮麗,果肉香甜,吃在嘴裡真的好香,才會大受消費者歡迎。

午餐吃的是「旗山總舖師的飯湯」,補充一早流失的體力!

旗山農會為解決香蕉過剩的問題,特別與蕉農合作開發具有附加價值的香蕉蛋糕等食品,保持旗山的香蕉王國的風情。大會將旗山特產香蕉蛋糕當成拌手禮,回到家品嚐前先禮敬「旗山媽」,感謝衪護佑選手完賽的堅持。

感謝旗山天后宮動員廟方與地方的各種資源,讓選手感受南部民眾的熱情,台灣大腳
長跑協會認真協辦賽事,沿途經過旗山各大、小景點,也替旗山當地帶來農曆春節外少見的盛況。這場辛苦的賽事我跑的很盡興,寫的很過癮,不論您當天是否參與,謝謝各位看到最後!
完.........
延伸閱讀:
用力騎單車遊記大全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