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轉貼:我為什麼不喜歡 NIKE

轉貼:我為什麼不喜歡 NIKE / Why I don’t like NIKE

Nike生產很多好鞋,且他們的行銷手段也創造了許多令人印象深刻的廣告,透過麥可喬登Michael Jordan、勒布朗詹姆斯LeBron James、老虎伍茲Tiger Woods以及柯比布萊恩Kobe Bryant創造了Nike的高品牌價值。Nike鞋款也運用許多創新科技,例如:Lunar Foam、Zoom air,以及Flyknit。他們的合作夥伴:蘋果公司也是相當具創新性的。但因為Nike對待他們的運動員太過苛刻,讓我不想購買他們的產品。

若不從行銷的角度觀之,Nike的行為會看起來有些無理。Nike將目光著眼於具行銷市場的運動,例如籃球、足球或高爾夫,但只對在運動上長期擁有優勢地位的運動明星提供贊助(例如LeBron James)。那馬拉松跑者呢?因為跑者總是對身體進行嚴苛的訓練,他們的職涯經常是艱困的。僅少數跑者有足夠的耐力撐過多場的馬拉松,例如Usain Bolt 、Mo Farah。Mo是由Nike所贊助,且他們希望Mo成為2014倫敦馬拉松的冠軍。

或許多數的馬拉松迷們隱約能預估Mo不會在倫敦馬拉松取得冠軍。這是Mo的首場比賽,且對手有目前馬拉松世界紀錄保持人Wilson Kipsang,以及他的訓練夥伴Geoffrey Mutai(紐約市馬拉松亞軍)。去年倫敦馬拉松的冠軍Tsegaye Kebede也會參賽。倫敦馬拉松的紀錄保持人及過往得獎的肯亞跑者Emmanuel Mutai也會參賽。這些肯亞籍(除了Dennis Kimetto)跑者或許會長時間盤據在馬拉松的戰場上。

如果Mo沒有贏,Nike會不會持續贊助?這點我相當存疑。很少有人能在馬拉松的跑道上像Paula Radcliffe一樣長期地表現傑出,他就是由Nike所贊助。Nike之前贊助的跑者,諸如:Nick Symmonds或 Meb Keflezhigi都因為跟經營者的關係不佳而離開。Meb曾在紐約馬拉松獲勝且擁有一面奧林匹克的銀牌。

Nike經營者否決了”Air Meb鞋”的概念,Meb因此離開並與Skechers成功地創造跑步鞋。 Nick Symmonds在800m的世界錦標賽(World Championships)中獲得銀牌,但最近離開了Nike到Brooks,因為他在Nike中並未感受到支持。

美國障礙賽前五強的運動員Ben Bruce因為Nike不准旗下運動員接受Nike以外的贊助,需要靠著食物券過生活。更糟的是,如果Ben Bruce沒有在賽事中獲勝,Nike還會中斷所有的贊助。這些行為都迫使Ben Bruce離開Nike加入Adidas。相較之下Brooks不只提供免費住宿,還允許運動員接受其他贊助。在Skechers中的Meb Keflezhigi近來也被允許接受其他的贊助。

對於每個被Nike贊助的菁英運動員都曾經歷坎坷且不甚愉悅的經驗,例如:Bernard Lagat、 Galen Rupp 或Mo Farah。Alan Webb在美國一英哩賽跑中保持紀錄,但2014年也不再與Nike合作。Greg Rutherford在2012的奧林匹克代表英國在跳遠項目中獲得金牌,但Nike不但沒有提供更優渥的條件,反而設下更嚴格的規定,以及未獲優勝的各項懲罰。更甚者係,Greg Rutherford所有肖像權都專屬於Nike。令人難過的是,Nike對於田徑運動都是以商業的角度在對待,但沒有運動員可以連續不停的取得跳遠冠軍,除了Carl Lewis(他在1984,1988,1992,1996都取得金牌),想當然爾Greg Rutherford拒絕了續約。

這樣說吧,或許Nike早已預見2016的冠軍不會是Greg Rutherford,所以他們並不期待他會續約且以此方式告知他另覓新主。但這真是讓我不齒。LeBron James 及Kobe Bryant未每年都獲得NBA冠軍,也沒有每年都在MVP中取勝,卻簽下價值數百萬美元的多年合約。Greg Rutherford相形之下能證明些什麼吧?

我盡量不購買Nike的產品且多支持對運動員提供較優福利的企業。Nike知名度很高,我也能理解他們希望投資能夠符合期待。但一間年收數百萬美元的公司卻不能提供旗下跑者最基礎的需求,卻可以砸下數百萬在籃球員身上的行為是非常荒謬的。

像Skechers這樣的企業,結合部落客以及鄉民在推出新產品前秘密進行比賽是非常棒的方式。雖然Skechers銷售量尚不能與Nike競爭,但Skechers的30x earnings相較於Nike的25x earnings顯示投資人對於他的潛在成長性是能期待的。

賽零食 Racetreats
2014-02-17 22:49 發佈
文章關鍵字 NIKE

wei167 wrote:
轉貼:我為什麼不喜歡...(恕刪)


Nike除了籃球、高爾夫、慢跑有贊助選手,網球也有,在於球衣、球鞋方面,像納達爾、費德勒、李娜,也是排名前十的頂尖好手。

棒球也有nike,以美職較多,日職及中華職則喜歡用美津濃、ssk、zett。


在台灣,nike也有很多競爭者,不是百分百的所有都用它,年輕族群喜歡愛迪達,慢跑老手喜歡nb、美津濃。

Nike、愛迪達鞋子楦頭比較窄,並非全適合亞洲東方人腳型。

我第一次買它們的GPS手錶,但也是最後一次,錶帶在正常使用下斷裂,送門市叫我打客服,客服表明它們不維修,只賣新品,就好比你花大錢買車子,結果它們跟你說車子不能壌哦!因為它們是不修理的,難怪它們會賺大錢.....

litta wrote:
我第一次買它們的GP...(恕刪)

沒錯...同病相憐
那gps手錶,我也是正常使用,但錶帶接近手錶本體處的地方,縫隙漸漸的變大
結果,富邦馬跑完,它也就掛了
打給客服,說只保固一年,沒有維修.....認了
每次去運動用品門市逛到NIKE區時,
都覺得像在自取其辱,
因為我扁平足的~
在學生時期,很喜歡穿Nike的球鞋,好像當時氣墊鞋就是Nike創造的,所以當時打籃球鞋子的唯一選擇,就是Nike。

但是畢業後進了社會,打籃球的機會漸漸少了,從開始接觸跑步時,一開始也是跟著學生時期的習慣,買Nike的跑鞋。不過Nike的鞋子幾乎用不了兩年,鞋底一定會先脫落,我就有一場兩鐵,在跑步時鞋底脫落,直接穿著一邊沒有鞋底的鞋子跑到終點。

後來有人討論到,Nike的鞋子大多用"環保材質",只要時間久了,鞋子的部份就會開始分解,然後就不能穿。
這讓我聯想到商業上"限制產品壽命"的理論,Nike似乎也是奉行者,如此才能不斷創造需求。所以後來我就不買Nike的鞋子了,因為我不想要一雙鞋子正好穿的時候,就開始給我自動分解,害我還要再花錢去適應一雙新鞋子!

所以跑步最重要的鞋子,我絕對不選Nike。至於其他配件或衣褲,那就比較無所謂了。
敗家不歸路, 越走越恐怖
我為什麼不喜歡 NIKE:

因為看不慣過高的訂價,
以及一再炒作部分鞋款的行為.


在製鞋業混過一小段時間,
對於鞋子製作成本略知一二.

真的很難想像有那麼多人願意花上近萬元(甚至更高)
買一雙一再復刻, 模具成本早已攤平, 人工及材料成本又低的鞋款.
( 重點是作工不一定好到哪裡去 )


世風日下啊...

wei167 wrote:
轉貼:我為什麼不喜歡...(恕刪)

商業上的贊助手段和我沒有關係,
我不會因此討厭nike,
運動明星並不會分我一毫錢。

我不想買nike主要是,
它們的鞋子太容易壞,
連不屬環保材質部分也如是,
偏偏又賣得特別貴。

不過我還是會買nike童鞋,
小孩子長得快,
鞋子還沒壞腳就穿不下。
Nike還是穿穿它的籃球鞋就好~
慢跑鞋比他專業的太多了
wei167 wrote:
轉貼:那馬拉松跑者呢?因為跑者總是對身體進行嚴苛的訓練,他們的職涯經常是艱困的。僅少數跑者有足夠的耐力撐過多場的馬拉松,例如Usain Bolt 、Mo Farah。...(恕刪)

我比較好奇的是Usain Bolt有參加過"馬拉松"比賽嗎?他不是目前世界上跑最快與最出色的短跑運動員嗎?
  • 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