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愛運動未必是懶惰基因命中註定

可見得大家愛跑步、愛運動的人大都是「良性受虐狂」

【華人健康網 記者羅詩樺/編譯】 2013年4月1日 14:30

有些人天生就愛享受汗流浹背、全身舒暢的感覺,但是也有部份的人抗拒從事任何運動,這樣的本能反應有時不一定是懶惰所致,美國研究發現,人體基因上的差異,讓每個人的換氣閾值程度不同,因此能接受的運動強度也有所不同,就如同是先天存在不愛運動的基因。

英國《每日郵報》報導,由美國愛荷華州立大學(Iowa State University)的研究指出,運動時人體出現的氣喘、流汗、痠痛等反應,會使大腦傳達出不同的反應指令,有些人心情會更好,但有些人卻難以忍受,只想逃避痛苦,而研究人員指出,這種本能反應有50%是先天基因決定。

研究人員要求受訪者進行運動,到達呼吸會喘的程度,接著測試受訪者的換氣閾值(ventilatory threshold, VT),也就是對於運動強度的最高接受值,一般人約為60%,而運動員則可達80%,研究人員稱之為「良性受虐狂」(benign masochists),因為運動員能忍受比一般人更高強度的疲累、激烈活動。

相對地,有能忍常人不能忍之強度的運動員,也會有光是煮頓晚餐就筋疲力盡的人,換氣閾值僅35%左右,非常容易感到疲累。不過專家也表示有一些方法可以幫助容易累的人多一點運動能力,例如聽音樂就能轉移身體不適,延長運動時間;或是在綠意盎然的環境運動,也可以讓人減低不適、疲累症狀。
2013-04-01 21:31 發佈
文章關鍵字 基因
原文可能出自此處吧!

Do you hate working out at the gym? You're not lazy, it's genetic, scientists claim

基本上小弟可以認同部分觀點,練跑將近八年,一直都認為跑步是個很操的運動,沒什麼樂趣可言,而且也很無聊;但跑完之後可以讓人有變強的感覺~小弟認識的一些跑友其實追求的就是這種讓自己更強的感覺~
跑步就是一種自我鍛鍊的方法,很簡單也很純粹,完全不造假!

不過將所有的事情都賴給基因作祟,似乎有點太理所當然了些!!
在我身上不準...
五年前,連從主臥室走到浴室都嫌累(浴室在主臥室裡)體重 92~95kg 徘徊
覺得胸悶怕猝死,檢查心臟,做運動心電圖,在跑步機上,
護士才開始加速,我就叫他停,因為一下子心跳就飆到 160 吸不到氧氣了

三、四年前開始騎腳踏車開始覺得流汗也蠻好的,體重也穩定的下降...
兩年前腳踏車無法流汗,只能單車爬山或跑步才有流汗的感覺,
我兩個都玩,但因為一不小心被老弟引誘報名路跑,越跑越大,現在反而就越騎越少了...

現在主要跑馬,北港馬是第十八馬...
越跑越有趣

基因決定嗎?或許吧~
但沒嘗試幾個月之前,還是不要斷言自己是屬於哪一類型的
話說太早遲早會被嗆到的(我記得我跟人拍胸脯說過,這輩子頂多跑一場馬拉松,只有瘋子才會一直跑馬)
這篇應該只是說ventilatory threshold高低會影響你運動的情緒

可是沒說是哪個基因影響ventilatory threshold

除非找到特定基因可影響ventilatory threshold

不然這只能說是一個假說而已

基因調控是很複雜的

只看表徵可以歸類但是不能是A及B

小弟個人淺見@@



更何況人的行為實在太容易受外在環境影響了

像我去跑步都被當瘋子XD

周遭人都不運動的...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