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明山涓絲瀑布+魚路古道 越野之旅



陽明山涓絲瀑布+魚路古道 越野之旅
2012年的12月的第一個星期幾乎都在下雨,好不容易等到了放晴的星期五,不巧的是兩天後的富邦馬拉松,可能會因為這一趟山路下來而爆掉.


練習了許久,當然希望能有好的成績, 不過看著頭頂上的藍天,12月可能也沒有這樣的機會了, 上吧,星期日的馬拉松就隨緣好了…. 換上鞋子,褲子和衣服, 帶著在台北超方便的悠遊卡,我上了260公車,往陽明山直奔而去.

起跑的地方是在公車站(文化大學站)和麥當勞,沿著菁山路一路上坡, 往擎天崗前去.


因為這一次順便要測試一下新鞋子(Merrell Barefoot Trail Glove)的越野性能,在抵達菁山小鎮後, 我選擇了向右切入涓絲瀑布登山步道往擎天崗的方向前去.


涓絲瀑布步道一路向上,在大約不到半程(1.1km)會先遇到圈絲瀑布, 再繼續走1.3公里後就會到擎天崗了. 里程看起來不是很多,不過有了先前的誤判經驗,這次便不敢大意,不會笨笨的把平地的速度加一點後拿來這裡用. 也因為時間還早(13:00) 不用怕走到天黑走不完… 


剛過中午的時間,走在剛剛開始的步道上感覺相當的心曠神怡,路不大條,兩人閃身尚可以,沒甚麼坡度,是個很好的開始.


看到了露出地面的長條狀物體,想起了在以前資料上看到的註解, "以前的人會在古道上順便埋設明管或暗管來把水運送到山下. 不知道那個館子是不是有一樣的功用?


很快的平坦的路面就有不一樣的變化, 一塊塊人工鑿成的石塊整齊的鋪在地上, 還有水泥灌成的階梯, 木板階梯,還有應該是更早的時候用人工的方式打出來的石頭步道....


鞋子的防滑功能也會影響著一路下來的穩定性.

雖然步道外的天氣是晴天,路面乾燥,不過步道裡有林蔭遮蔽的部分還是呈現濕潤的狀態,石頭,樹根和石板階梯也都會滑,有些上面有覆蓋著青苔的那一種更滑. 


聽到了瀑布聲,沿著聲音順著步道前進,很快的就會來到瀑布下面,涓絲瀑布不大,他是外雙溪上游的源流,路向下流至外雙溪,沒有人的山裡面有著一種特別的感覺,聽著從瀑布上貫下轟隆隆的水聲,那是一種在城市裡沒辦法體會的感覺. 突然間發現水聲好好聽喔…



過了瀑布,緊接而來的是,是無盡的階梯往上. 因為接下來的爬升就會因為要到瀑布上面而變得很大.


一路上的陡坡,一階一階往上的階梯,跑起來真是令人吃不消, 沒辦法了,沒力了, 只能停下來, 有木扶手,繩子還是樹幹,就可以扶著向上爬.


爬著爬著有幾次腦子裡面竟然浮現出101登高賽時後,爬不完的階梯都還不是一樣一階一階的爬上頂樓了,想著想著倒也沒有那麼累了...


不過階梯還是依樣的多…. 爬了好久才習慣那種上樓梯的疲勞感.... 說也奇怪, 這種疲勞感幾乎都是出現在"變化"剛開始的時候, 例如說平路剛轉上坡, 緩坡轉陡坡...等等, 最痛苦的是下坡轉上坡的那一刻, 真是有從天堂掉進地獄的感覺.


不過身體應該會慢慢的習慣這種疲勞感吧, 因為過了不久, 雖然還是連續往上的階梯,腳步就沒有那的重了. 有時遇到坡度變小,還可以感覺到速度的提升… 


連續上坡的盡頭,是也漸漸開闊起來, 可以看到草原而不再是曲折狹小的山路了.

在往前幾步,往擎天崗環形步道前進(右側) 過了條小小溪,在爬個坡之後.....


OMG.... 草原.... 超級大的草原.... 一路從涓絲瀑布進來,都是走在看不見天空的林間步道,步道也僅只有一人或兩人的寬度,突然一下子切換到大草原模式,望眼看去,廣大的草原,還可以看到草園另一頭建築物(擎天崗遊客中心), 七星山主峰,觀音山氣象站..... 我站在那裏一直在轉圈圈,真的好美喔….


路況與鞋況 

從涓絲瀑布路口到擎天崗草原 路程2.4KM 一共花了45分鐘.

一路的上坡地形讓腳和鞋子幾乎都是在前足的部位施力和受力.

因為基本上爬坡或 爬樓梯比較不會用後腳跟著地方式前進,這樣的前進方式,也和赤腳跑的模式不謀而合. 


鞋子的深刻痕設計加上黃金大底的材質,可以應付大部分的地形. 碎石子路,泥土路,泥巴路.... 不卡石頭在腳底,也不會卡了很多泥土讓鞋子變滑變重. 


不過在針對濕石板路或是濕石頭階梯的時候,就可以明顯感覺出來鞋底在和這些地面接觸時會有打滑的狀況. 如果刻意上面煞車,一定會滑出去. 蹬地往前推進的力量也會有點無力感,不知道是不是所有鞋子遇到濕石板都有一樣的狀況還是因為黃金大底的鞋底因標榜耐磨而讓材質偏硬所致?







下一站 金包里大道 (魚路古道) 

在大草原上看著許多的人群, 還有牛隻,望著遠方高大的七星山主峰,和看不見的那一端的魚路古道,盤算著待會的路線.... 同時注意不要踩到為數眾多的牛噗噗.... 因為真的很多….



時間是1407 來到了金包里大道位於擎天崗上的城門口,距離八煙6.6KM, 來回一共13.2KM, 以剛剛的山路來說, 單趟上坡也大概要兩個半小時,下坡快一點算一個半小時好了,一共四個小時跑到八煙在原路折返(粗估) ,再次回到城門也要六點了,加上現在冬天的日落時間比較早, 五點半過後就天黑了, 到時候可能會被困在半山腰上,那就糟糕了….

最後決定採計時制,1500折返,能跑多少就跑多少,這樣一來不會遇到天黑,下坡50分, 上坡預估75分, 回來山頂離太陽下山還很早,安全..... 出發….




城門啟程, 一踏出去便被眼前的大景震撼住, 一岀城門映入眼簾的是一大片的五節芒花海, 馬上就要右轉進入古道,因為再下前一步就會掉下去了… 




被美景吸引住而前進,選擇的是一路向下的陡峭石階,經過了之後才發現剛剛那一段叫做百二崁, 因為號稱有一百零二的階梯, 是整條古道最陡的也最不好走的路段.不過個人覺得好像不是所寫的那樣, 其實應該更多才對.... 過了百二崁,依序來到了大石公,大路邊田,厝前田,憨丙厝地,許顏橋...等等...





看著這些熟悉的景點告示牌,彷彿感覺到當時那群熱血的年輕人,一邊抱怨路有多陡,一邊說道為什麼沒是找事做來參加這種社團活動,但是腳下的步伐仍然沒有停止的一步一步往上前去..... 到底當時有誰走在我前面後面已經記不得了, 留在腦海裡的竟然是這些景點的名稱… 



繼續向下前去, 發現在步道上多了不少以前沒有的木棧道, 原因是坍方造成部分路線已經無法通行, 只得另外修築新的木棧道讓登山健行的人可以繼續前進. 坍方的路段不少,

最後抵達的地方是上磺溪停車場, 魚路古道的接近中間的停留點, 也是當時的起點.

離停車場步遠的登山口,有一排的解說牌,述說的當時古道的形成是因為台北盆地臨海遠,沒有聯外道路的情況下,漁貨便成為一種難得的物品. 因此漁民挑著從金山捕獲的魚,沿著金山的山路,翻過草山,也就是現在的陽明山,來到山下的士林販賣,所走的那一條路,就被叫做魚路古道, 後來公路的開通和大眾運輸的出現,漁民便改由交通工具來運送漁獲,當時的道路也就成了今天的魚路古道了. 









河南勇路。日人路 

老實說這兩條路到底哪一條是哪一條,我在這次自己獨自走過之前還是搞不清楚. 只知道有一條是直接從山頂一直線切到山下,很陡的路,路上幾乎都是陡坡(陡上/陡下),是從山下到山上最快的一條路,也是最不好走的路.

而另外一條是呈現之字形,從山下到山上,緩慢的上坡, 途中還會和另外一條有幾次的交會. 一條叫做河南勇路,另一條就叫做日人路,不過哪一條是哪一條.... 可真是考倒我了… 





從上磺溪停車場折返的路上, 我在交叉口駐足了一會, 一條是剛剛走下來的路,下坡很爽,一路蹦蹦跳跳下來, 我知道上坡一定是完蛋. 另一條是沒走過的路, 看起來坡緩很多,但是有點暗,我膽子小,一個人不是很敢走. 不過不知道是哪一股熱血湧上心頭, 想說"走啦走啦, 緩上坡總比陡上坡好跑,也可以為後天的比賽留一些體力" 再來也想看看GPS軌跡跑下來這兩條有沒有甚麼差別, 於是就踏上了另一條路,朝向山頂跑去. 







路上真的都是緩上坡,比起剛剛那一條筆直的往下衝的路,真的好跑許多. 途中有幾個交叉口,停下來看,重新整理了一下方位才慢慢了解真的有兩條不一樣的步道. 總長度不同,坡度也不同.

看來真的事情一定要親身經歷體驗過才會有比較全盤性的了解, 這裡簡單說明一下.

河南勇路, 是那一條直接從山頂一直線切到山下,很陡的路, 路上幾乎都是石頭階梯,要有點體力或者是耐力才可以爬上來的路,會不會因為可以從這條路上來的人都很"勇",所以才叫做河南"勇"路(誤)

日人道,日人道, 走過之後感覺整條路呈現之字形的在山腰上繞, 坡度緩,長度較長,很適合時間多或是想走輕鬆路線的人兒們.





兩條路線都很漂亮,秋天芒花開,從古道上望下去,成片的花海隨著地形起伏, 很有層次, 如果是加上夕陽的話, 更有另一種美感.





想了很多的一天 

一個人跑山,沒甚麼跟人講到話,一路上幾乎都是自言自語或是再想以前來這裡的情景,想著想著還會大笑, 這種感覺真奇妙. 應該是年紀有了吧,才會想這麼多,不像以前那樣的"管那麼多,做了再說". 沒有好與不好, 只是有得必有失,過去的事情都是回不去了....... 


今天這條都是不錯的登山健行步道,不一定要像我一樣一次走完, 分兩次來陽明山,把他完成, 難度不高,但是又有置身山林中的那種放鬆感覺!很棒!
2012-12-21 14:02 發佈
cfxq6 wrote:
2012年的12月的...(恕刪)


好鞋好路線+好大大
但水分補給OK?只在擎天崗遊客服務中心補給水??
我也好希望到山裡跑,可是目前功力還不夠,很棒的分享~~

Ian_Ho wrote:
好鞋好路線+好大大
但水分補給OK?只在擎天崗遊客服務中心補給水??


謝謝Ian_Ho大大,以下是我當天的補給:

1. 剛開始起跑的時候在小七準備好補給

2. 上了擎天崗之後可以在那裡的商店再補一下.

3. 接下來的魚路古道(至上磺溪停車場)來回就比較硬了.. 直去直回,折返點只有廁所一間,沒辦法補給只能淋淋水. 要出發前真的要補充好水分才安全.

我覺得這次沒有準備很多補給品最重要的是因為季節和氣候的關係...因為秋天沒有那麼熱,所以沒有需要一直補充水分, 夏天的話就要多帶一點了..

Ricky Tseng wrote:
我也好希望到山裡跑,可是目前功力還不夠,很棒的分享~~


謝謝Ricky, 山上真的不比平地,里程和時間的估算相去甚遠, 我平常也是都在跑平路,偶爾跑跑山路隔天就會收到拿鐵, 哀....還是要再多多鍛鍊鍛鍊....大家一起加油!!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