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弟身高174cm 體重79kg
以前平常只有悠閒的騎單車,及偶爾慢跑個3~5公里
從八月戒菸後開始認真地慢跑,一開始是以跑走為主
九月開始每天約5公里,哪天覺得累就不跑,九月約跑120公里左右
十月開始每日10公里,跑三天休一天,十月份約跑180公里左右,跑10公里速度約60~70分鐘
但到十一月初感覺小腿脛骨內側疼痛,看醫生結果確定為脛前疼痛症候群,建議休息六周觀察
目前復原期間僅每日做些核心訓練,如棒式、仰臥起坐等等,每周兩次游泳各一小時;兩次單車各一小時,想說趁這段時間看能否再多減重一點,負擔也會較輕。
因小弟有報名2月的全馬,照目前看來訓練時間只剩12月中~2月中,目標是平安完賽且賽後能較快恢復正常狀態,爬了些文均提到提高月跑量是很重要的一個項目,但在恢復後,應該也沒辦法繼續之前的練習量。
因此想到,若是把10公里拆成早晚各5公里,不知這種方式會不會讓腳的負擔輕一點?
又狀況許可的話,增加為早上5公里、下午5公里、晚上5公里,以這種方法增加月跑量有沒有實質效果?
因小弟體重有點重,很怕跑步去傷到膝蓋,也聽人說過足底肌膜炎,甚至聽過骼脛束症候群,因此跑步時非常小心,時常注意以上的問題,跑前熱身伸展都非常認真,跑後也是伸展加滾筒認真地滾,誰知道給我來個脛前疼痛...
還請大家不吝指教,謝謝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