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
小弟平時自我在pu跑道跑步 前陣子完成第一場51.5的標準三鐵 最後10km成績是56分鐘
現在訓練目標是113級的三鐵
前陣子掀起一陣赤足跑的風氣 我也跟著買了雙五指鞋來玩玩 試試前腳掌著地的跑法
果然速度比較快的同時 心跳不變 膝蓋負擔也比較輕鬆 只是腳踝沒有保護 跑久了不舒服
最近各家大廠紛紛推出赤足跑鞋 標榜後腳跟/前腳掌落差多少多少mm 售價還真不便宜
我就在想......鞋底薄 落差少 透氣好 耐磨 那這跟馬拉松鞋有什麼差別?
如果只是落差少 那網/羽/桌/籃/多功能鞋 這些平底的 豈不更好
如果嫌重 桌球鞋又輕/又便宜 大排子1千就有了
我只跑pu 所以耐磨就算了
很誠懇的在這裡跟大家討論我的想法
首先網/羽/桌/籃球鞋與走路/慢跑鞋不同的地方在於
前者較需煞車功能 如急停跳投 網前急扣跳殺
後者較需提供繼續往前動力
前者外底有摩擦係數較大的軟底橡膠
後者除提供動力往前尚須耐磨止滑
所以 多功能鞋款就具備多樣化的需求 但是樣樣不專
穿網球鞋跑步當然可以 就像用後腳跟著地跑法一樣 有一些往前的力量被抵消掉了
穿釘鞋跑5千 應該可以打破自己最佳記錄 但是腳可能必需進保養場了
接下來 慢跑鞋的訴求
bare/minimal shoes -具有高可折性 扭曲性 柔韌富彈性
馬拉松/路跑鞋則中底較硬具支撐穩定效果
此兩種鞋底軟硬之差 呈現出一為舒適緩震 另一為支撐穩定
從另一方面比喻 一個是全胎壓 懸吊硬 跑的快 另一個是半胎壓 懸吊軟 較舒服
只是因鞋底薄 對膝蓋/腳底的衝擊會比傳統鞋款的來的大些
(有人馬場20場以上 也有人氣墊鞋跑操場一年 醫生說不能跑了)
至於路況較差/坡度起伏大的跑步場所 trail shoes應是較好的選擇
許績勝老師說他最自豪的不是全國記錄 而是沒有過運動傷害
這是先天環境加上後天努力的結果
我們一般人從小就受到鞋子的層層保護 先天上當然比不上許老師或非洲的跑者
不過就像『我在肯亞跑步的日子』一書的作者 依舊可以師法借鏡 最後全馬跑入3小時內
書上的那些非洲跑者 穿什麼鞋子嗎都可以跑 那像我們分了一堆高支撐 高緩衝
還有2:40?完成才能穿的馬拉松鞋 3:30內完成才穿的路跑鞋
其實自己的狀況自己最清楚 前腳掌跑法怕腳底筋脈炎 後腳跟跑法擔心膝蓋問題
大方向清楚了 其他只能邊吸收新知邊修正
舉個例子 我從沒下背部的問題 所以跑步完後的拉筋也沒在留意
碰到了 只好只好趕快找[痠痛拉筋解剖書] [跑步解剖書] [運動傷害圖解]這類工具書
跑步 讓我們有一個穩定的興趣與樂趣 讓我們有個不錯的體態 還有健康的身體
也學到了許多有關減肥伸展重訓甚至於鞋子的常識 一個更美好的人生 不是嗎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