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這麼多的比賽活動,什麼是選擇參加或不參加的因素?

簡單從 全國賽會 網站上的記錄,
估計這幾年與跑步有關的比賽活動場次:
2006 約100場
2007 約60場
2008 約110場
2009 約110場
2010 約120場
2011 約150場
2012 約150場

每個人在不同的體能+心境階段,
選擇參加的標準各有所不同。
全國賽會的活動列表的欄位,
日期、地點、里程、費用,
幾乎是大多數人會做為是否參加的主要原因。
日期:有沒有與其他事撞期、天氣是否太熱或太冷。
地點:距離太遠、或需考慮住的問題,交通是否便利?該地區或路線對自己而言是否有特色?
里程:依自己目前的能力跑得完嗎?
費用:免費?太貴?合理?超值?

也常從網友的討論中,
這幾項也可能是參加的動機或因素:
過去的承辦經驗累積:有舉辦過多年歷史的賽會,易做為要完成的目標。
費用與所能獲得的CP值:免費紀念T恤或贈品一定吸引人潮。費用是攤在所能獲得的紀念品,及辦活動所需的相關支出,即所能獲得的服務品質。
主辦單位的口碑:有規畫安排得好的經驗,也是可加分之處。若有辦不好的經驗,可能先減分。
有沒有獎牌、成績證明或初馬獎:要有具體正式的記錄才參加。
……
應還有其他的抉擇依據。

頂尖選手級的目標是拿名次,就不列入考慮。
像有些同樣的比賽,每年都舉行,
有些人是照例參加,為求每次更好的成績;
有些人是以能夠完成過一次就值得了。
台北馬拉松的規模及宣傳,也吸引了更多人的參與,也容易成為具體挑戰完成的指標。
參與社團的,呼朋引伴而順勢參加。

很好奇大家選擇參加某些比賽,
而不參加某些比賽是什麼原因?

曾經已參加過的比賽,
隔一年還會繼續參加嗎?為什麼?

如果交通或時間都允許的話,
可以自行去跑活動的路線,這樣就好?
還是一定要 跟著大家在比賽時間才去跑那活動路線?
換句話說,只有自己跑跟有一堆人跑,對你來說有差嗎?
2012-07-17 0:19 發佈
文章關鍵字 比賽活動 因素
看不出來是想問什麼...........

已經列出很多人選擇參加的原因了,表示明白每個人參賽標準不一

但最後面卻強調一個人跑和一堆人跑哪邊不同

先想清楚自己是打算問什麼比較好

而且這種問題和「你今天過得好不好」一樣我覺得沒什麼意義.........
solewa wrote:
很好奇大家選擇參加某些比賽,
而不參加某些比賽是什麼原因?

曾經已參加過的比賽,
隔一年還會繼續參加嗎?為什麼?

如果交通或時間都允許的話,
可以自行去跑活動的路線,這樣就好?
還是一定要 跟著大家在比賽時間才去跑那活動路線?
換句話說,只有自己跑跟有一堆人跑,對你來說有差嗎?


目前都跑路跑協會的比賽,原因報名方便拿裝備方便

馬拉松跟路跑如果此賽事只跑一場那沒多久就沒得跑了。今天吃過某樣東西您是否往後都不會再吃。(如果採到地雷當然隔年是不再跑)

有些路段您想跑也沒得跑,國道您可以跑嗎,富邦有辦法跑嗎,陽明山的管制區有辦法跑嗎。
今天參加路跑活動就是感受氛圍否則有必要起個大早舟車勞頓去參加比賽,自己在家附近大安森林公園跑就好了。
有感於這個問題,其實在內心已經思考多年,每每參加報名費,住宿費,往返車資(機票),伙食費及事前訓練相關雜項支出等等
之前一年參加比賽都有20場(路跑賽,公路車賽,鐵人三項賽等等),隨著經濟不景氣和收入漸漸減少情況下
所以自己有一個標準
1.報名費多寡(同一性質比賽報名費用)
2.距離居住地遠近(居住近可省去勞車舟頓)
3.辦賽品質
4.比賽性質及獲獎機率
以上僅是自己心理一個依據,供各位參考(不妥之處請見諒)
會參考比較獨特性的路跑,
那個市政府跑到中山南路以前常常跑,現在已經不想跑這條路線了,
但是舒跑杯應該還是會參加,因為有喝到吐的舒跑啊。又只有100元,太超值。
參加路跑活動也是很花錢,6~7百的花,所以現在只參加有半馬的活動。
自己一個人跑跟一堆人一起跑,感覺完全不一樣,也不知道要怎樣比較。
不過一堆人一起跑好像比較容易破pb。
有沒有獎牌或初馬獎也其實無所謂,
完賽獎牌大家都長得一樣,
我比較喜歡收集號碼布。

當然也是先選離住家近的活動。

我個人是國道跑步活動不參加,台北市區內跑步活動的不參加.主要是覺得管制交通造成太多人不方便,另外就是覺得沒什麼景觀跟覺得空氣不是很好.以上都是個人主觀看法.
有人只是單純愛跑,無論好壞、里程、遠近、費用、氣候等等,只要有空每一場都參加,平路跑,山路也跑,越野還是跑,當然沒比賽的日子也是天天練跑。
很懶的舟車勞頓.
偏偏台中這邊的比賽也很少.
所以只要是中部的活動我都會去參加.
這個問題真的正是我一直腦筋打轉的問題(這個主題好像有跑友發過)

以下藍色是原問題 紅色關鍵字 並歸納出一些心得 供跑友參考

很好奇大家選擇參加某些比賽,
而不參加某些比賽是什麼原因?


從去年11月太魯閣馬開啟了小弟的長跑之旅( 馬拉松 + 兩鐵 )

當現在7月也完成了8次半馬(包含1次兩鐵) 就這幾次賽事來論

選擇比賽在時間允許情況下 有完賽獎牌(沒獎牌就一定不去 有特別訂作客製化獎牌架做為收納)

主要考量還是地點 花費單趟時間3小時以內能到 不用住宿者就去

小弟住台中 高雄~台北都是主要參加範圍

跑步就夠累了 實在不想舟車勞頓影響賽跑心情

但也有例外 富有地方特色、具代表性 也會去

遠一點也會去 如太馬、澎湖馬等 10月有單車賽登武嶺(雙武爭鋒):單車賽具指標性

合歡山馬(高山馬應該會相當有紀念性)

以上是主要影響參賽因素 以下是次條件因素

因大都自行開車 所以就不會介意交通的便利性 報名費用也不重要 但是貴要有貴的道理

天氣冷熱沒關係 不要下雨天就好

主辦單位的口碑也是能加分 目前大腳呀、信義鄉主辦的都必去

路協場次的細節、用心雖有待加強 但對獎章的設計都相當有所著墨

同天有馬拉松、兩鐵 會選擇兩鐵 兩鐵比純路跑刺激有趣多了

補給不特別重要(有水、舒跑、香蕉就好)

賽後伴手禮(有便當飽餐一頓就好 其他贈送品不重要)

路線距離太短、太長都不考慮 去一趟至少跑10K

路線的變化性、趣味性也是關注的點:越野、高山比平地有樂趣

路線難易度:希望有點挑戰性 跑平路真的很無聊

3、5K 玩樂性質的不去 21K上下都可接受

會場資源如合作廠商、急救站、在地行銷 需要時也很重要

曾經已參加過的比賽,
隔一年還會繼續參加嗎?為什麼?


目前有3場印象深刻

太馬:極具馬拉松代表性 享負盛名 世界各國選手朝聖之地 風景首屈一指

葡萄馬:人情味濃厚 地方獨特氛圍 景色宜人 誠意十足 用心與細心

北港馬:主辦單位對跑者尊重程度應是最大賣點 路跑情境鋪排、營造令人驚艷

如果交通或時間都允許的話,
可以自行去跑活動的路線,這樣就好?


其實是為參加而跑步 事後不會特別去跑

還是一定要 跟著大家在比賽時間才去跑那活動路線?
換句話說,只有自己跑跟有一堆人跑,對你來說有差嗎?

參加比賽才會有動力 平時跑10K就厭倦了 應該說喜歡享受比賽的感覺 以及賽後的成就感

有人是跑成績 我是跑業績 有人喜歡號碼布 獎牌對我來說較有吸引力 完賽證明 無所謂

找到自己能堅持下去的理由就好
日式手沖的簡便經濟,賽風的藝術風格,摩卡壺的精緻典雅,義式濃縮的時尚氛圍,全自動懶人樂活
我是以「搭夜車可以到」的地方,來當作
選擇的條件。

還有就是「完賽時間」。可以跑得完的再去報名。

  • 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