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

感覺很奇怪的氛圍在台灣的路跑、馬拉松

不覺得奇怪嗎?
任何事都是像爬樓梯一樣:一階、二階、三階、四階 … 如此

長跑不也是如此嗎,也應該是要循序漸進才對阿

長跑比賽不也是應該如此,也是要循序漸進才對阿


可是… 怎麼感覺台灣的長跑比賽…動不動就…馬拉松、馬拉松的?

就一般人來說… 練習長跑是從 3000公尺或更少開始、然後再來是 5000公尺…

再來才是 10km 再來 21km 再來才是馬拉松 42.195km


可是…我不知道怎麼形容… 台灣的比賽有一種被操作成 長跑=馬拉松 的氛圍


以循序漸進原則來說,不是應該從 5000公尺、10000公尺的 競賽活動開始扎根才是嗎?

而且要有一定時間扎根的基礎之後,才是開始去推廣 半馬21k、馬拉松42.195km

不過怎麼覺得台灣就是想一步登天? 直接給你馬拉松 下去… 這樣有意義嗎?


而且最好是比賽還要有分級制度

譬如說

1級比賽 5000公尺 要20分 以內的才能參賽

2級比賽 5000公尺 要20 ~ 25分 以內的才能參賽

3級比賽 5000公尺 要25 ~ 30分 以內的才能參賽

4級比賽 5000公尺 要30 ~ 35分 以內的才能參賽

5級比賽 就限 5000公尺 要 35分 以下的才能參賽

… 以此類推 其它 里程 的比賽 …

不論是那一級的比賽 前5名都有 獎勵金 這樣子比較好… 當然級數越高獎勵金越多…

以上是自己的想法…


2010-12-24 22:36 發佈
不知道該怎麼回應?

短跑與長跑應該是不同類型的運動,有人生理結構適合短跑,有人則適合長跑。
練短跑的人跑久了不一定會改跑馬拉松,
不懂文中所謂循序漸進的道理。

@@那我有可能是第十級哦@@

那我還是參加國小組的好了
路跑比賽本來就有分級,全馬,半馬,10公里,5公里,3公里,挑自己喜歡的來跑沒人要您挑全馬來跑。

twtalk wrote:
而且最好是比賽還要有分級制度

...(恕刪)


呀難道你不知道他們本來就有分級嗎?
您提到1級比賽5千要跑20分內,1萬就算他50分鐘好了,臺北至善公園 10K有2455人比賽跑入50分的只有160人,我愚昧不知您這篇要講些什麼可否說明白。
angela000217 wrote:
您提到1級比賽5千要...(恕刪)


這位大嬸,別生氣呀

深呼吸呀

--

這只是國道嘉年華,不是奧運呀
大部份的活動都有分級, 全馬, 半馬, 10km等等

如果要更短, 可以自己跑呀

twtalk wrote:
不覺得奇怪嗎?任何事...(恕刪)


馬拉松不但有分距離

還有年齡分級

另外還有參賽年齡資格~像國外就嚴格規定

12歲以下禁止參加10KM

15歲以下禁止參加21KM

18歲以上才可參加42KM

起跑之後厲害的就自然跑前面~慢跑的自然在後面

全世界的馬拉松比賽不都是這樣嗎
網路上的網友應該不代表全臺灣的人民,想跑馬拉松的人們若真能力行那也是臺灣的福氣阿,畢竟能跑馬的人健保卡應該很少用到吧?

只要訓練或比賽時,注意自身安全,應該沒什麼奇怪才是。

臺灣的馬拉松報名人數若突破數十萬,如2010年東京馬拉松31萬人報名,2011約33萬5千人報名(2007才開始的比賽幾年就成長到世界前三大馬拉松)...到時再來煩惱還不遲(我也好想去跑東京馬拉松)
  • 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