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年安樂長跑隊在此場地辦的都是最長都是半程馬拉松而已,今年破天荒辦了全程馬拉松,不管怎麼樣都一定要來共襄盛舉。
賽前準備部分:
最近的練習量說實在不太夠,狀況不太好。
本來賽前應該要做減量的,但是我卻硬著頭皮賽前兩週跑了30km河濱自行車道 LSD,賽前一週也跑了30km LSD,其中約有18km是山路。
比賽週的週二跟著Y南周大哥在竹北運動場做最後的配速跑練習,13.8km/59:41。
週四晚上做了30分鐘的輕鬆跑約5.3km。
整體感覺狀況並不是十全的狀況下,所以賽前定下高標330的完賽目標,平均配速為1km/5min
假設爆掉也希望在4小時內完成。
大會公佈路線圖:

大會公佈高度圖:

10/31 AM3:00起床大約四點15分就到了會場,之後一直到約5:15都在用嘴巴熱身,之後才開始慢慢小跑步熱身、拉筋等。
6點鳴鎗起跑後,一開始是大約2百公尺的陡下坡。雖然全馬組只有約7百人參賽,但是還是佔據了整個馬路。
由於去年有跑過半馬,知道一開始的2km是緩坡,3-5.xkm是較陡的連續上坡,所以如何在一開始不被他人影響,維持自己的配速,以保留體力應付後半段的賽程將是成敗關鍵。
這次我把比賽分成四段來計時,
第一段是出發點到第一折返點,前面6km較陡,重點在於如何維持節奏抱持體力。後面就是1km/5min的配速來跑。
第二、三段是兩折返點來回兩趟,此段重點是以 1km/5min的配速來跑。
第四段是最後折返點到終點,後面下坡如何火力全開,將是能不能達標的重要關鍵。
在約1.5-2km處,看到前方有一位身穿緊身長褲,頸部帶著頭巾的年輕跑友,觀察其跑步姿勢、呼吸跟上坡速度的穩定感,覺得此跑友是否衝太快了?
詢問之下,原來是初馬跑者。問其目標時間?完跑就好。
於是我跟他說我是配330的配速,請他放慢速度,不然後半段會很慘。
這位跑友後來以不到5小時的成績完成,初馬又在此頗有難度的路線有此成績,值得鼓勵。
在3-5.xkm的連續上坡中,我一樣維持著自己的步調前進,即使偶而會有跑友從旁碾過,但是還是不能因此影響到配速。
畢竟後面還有36km要跑,不必急於一時。
征服了這一段連續上坡後,接下來的路線就稍微輕鬆一點,從連續上坡變成上上下下的路線,還好每次的上坡都不是太長,對肌肉的運用上不會一直操到同樣的肌肉群。
換言之,就是最少肌肉還有可以休息的機會。
當然上坡要跟下坡用一樣的速度跑是有難度的,通常下坡會比較快一些。
在這上上下下的30km中,我上坡都是盡量維持速度不要掉太多,但是下坡也要控制速度不要變太快。
這是因為下坡雖然可以因為重力加速度的因素盡情奔馳,但是相對的對腿部肌肉的負擔也相對較大。
如果沒有控制下坡的速度的話,很容易在最後因為肌力不夠而抽筋或當步兵。
這一次在第二第三段各約10km的距離中,我分別跑出49:01, 49:18的時間,我想此配速水準應當算是不錯的。
不過在跑到快30km時,也就是第三段的最後一個折返點時,左大腿的股四頭肌開始有一點可能會抽筋的感覺了,加上開始感覺累了,這兩是第三段時間多了18秒的原因。
所以在返回起終點的第四趟前半部連續上下坡中,為了達到賽前設定成績,我在維持配速跟抽筋中盡量尋找一個平衡點。
還好運氣算是不錯,一直到36km的上坡結束前,腳的感覺都還好。
接下來就是豪無保留的6km長下坡了。
不過到了40km的水站出現了失誤,我盡量打翻水杯沒補到水!
最後的2km算是相對較緩的坡,但是這段期間右小腿肌肉開始有抽痛的感覺。
雖然我很想努力維持速度衝到終點,不過還是稍微有放慢一點速度、調整一下姿勢,以免得不償失。
而終點前最後200M的陡坡才是最大的考驗所在,特別是當你已經快逼近最大負荷量時,稍有不慎,就會抽筋,損耗大量時間。
最後我花了3:30:19完成本次賽程,總名次26,男D組第10。撿到男D組最後一個錄取名額。
分段時間:
Sec1 11.2km: 58:04
sec2 約10km: 49:01
sec2 約10km: 49:19
Sec1 11.2km: 53:52
賽後心得:
這次自我感覺狀況不是調得很好,根據週二最後一次練習狀況,決定定下330的目標。
由於LSD練得不是很足夠,加上沒有賽前減量,所以這次的重點在於如何做好配速,保留體力不爆掉。
由完賽時間跟分段時間來看,這場比賽的結果算是成功的。
雖然不是最佳狀況參賽,但也算是發揮出當天所有的實力了。
這次比賽的GPS記錄
GPS、心跳記錄
晚一點在轉成圖片貼上來
跟總排名12名男C組第4名的周大哥合照



感謝黑妞提供終點前三連拍:
可以看出終點前猙獰的臉孔。
畫面六邊兩位開心的大姊是我們土慢的大姊,要趕回終點幫我拍照。



感謝至善長跑提供終點前上坡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