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言】
今年入夏以來,破紀錄的高溫讓跑者的日常練習加倍辛苦,基本上,所有炎炎夏日的戶外活動,都要格外注意防曬與水分補充,特別是慢跑運動,因為衣服穿得少,汗流的多,所以跑者應該更認真且嚴肅的思考防曬與飲水的問題,本篇文章,主要是針對慢跑這項運動,整理書本與網路上一些運動補充水分的知識,分享給所有跑者,希望能拋磚引玉,吸引更多的高手分享經驗。
【慢跑水分補充FAQ】
1. 跑者脫水會怎樣?
在大熱天慢跑,如果水分補充不足的話,可能會造成中暑、熱衰竭、肌肉疲勞、抽筋,無力,這些你應該聽到麻木了,另外,研究顯示脫水會影響跑者的體能狀態,讓跑者越跑越慢,越跑越累,這也許沒聽過但應該不難想像。
2. 真的要『多多喝水』嗎?
2002年波士頓馬拉松,有一位年輕的女跑者因為水分補充過頭,導致了低血鈉症(hyponatremia),最後不幸身亡,低血鈉症是一種因為大量流汗與過度進水,導致血液中的鈉被稀釋到濃度過低的情況,症狀包括噁心、神智不清與肌肉無力,巧合的是,這與脫水的症狀類似,如果繼續給低血鈉的人喝水,嚴重會導致昏迷或死亡。所以跑者補充水分的時,除了要注意要喝得夠,也要注意不要喝太多。
3. 跑前要喝嗎?
為了預防身體脫水,一般建議,跑前一到兩個小時,補充200cc到450 cc 的水分,如果來不及的話,最少在跑前15到30分鐘補充 100cc到200cc 的水分,不過這個量,可能還是要考量每個人的習慣與天氣,記得去年跑富邦路跑時,當天剛好寒流來襲,我個人也是在跑前補充了300cc 的水,結果不知道是不是喝太多還是太晚喝,一出發2公里就想上廁所,最後在路過的警察局理面排了5分鐘的隊伍,平白流失寶貴時間。
4. 跑的過程要喝嗎?
一般來說,單次的練習在60分鐘內,正常訓練強度,如果跑前與跑後補充足夠的水分,是比較沒有嚴重脫水的危險,所以在跑得過程中,可以不用補充水分,超過90分鐘的長距離,則建議一定要在跑的過程中補充水分,如果是60到90分鐘的練習,則是看跑者個人的身體狀況與訓練內容而定。
不過,每個人流汗的速度不同,通常男性流汗速度較快,相同時間,夏天留較多汗,所以實際的情況,還需參考跑者個人的生理條件,一般建議的量是每15鐘170cc (6 盎司)或是每20分鐘226cc (8盎司),這樣算起來每小時是680cc (24盎司),當然,這是一般的規則,實際上,如果有作流汗率測試的跑者,可以更精確的設計每小時的水分補充量,如果超過一小時以上的練習,或是30分鐘以上高強度的練習(上坡練習、間歇跑…等),則可以考慮增加補充運動飲料。
5. 那我到底流了多少汗?每小時該喝多少水呢? -->流汗率測試(Sweat Rate Test)
每個跑者生理的條件不同,一般來說,每個跑者一小時可能流失400cc ~765cc 的水分,正確的流汗率測試(Sweat Rate Test)的方法,是實際去跑一個小時,中途不喝水,在跑前與跑後,用較精確的磅秤測量身體的淨重,相差的重量就是你每個小時流汗的量,也就是你每小時需要補充的水分的量,這個看似簡單的方法,其實有一些小學問與注意事項:
a.會設計一小時而不是兩小時或是三小時跑步不喝水的測試方法,是因為對於一般人來說,一個小時內正常強度的慢跑,比較不會導致嚴重脫水,千萬不要以為兩小時或是三小時不喝水測出數值來比較準,就貿然讓身體承受嚴重脫水的風險。
b.體重計的精確度可能要高一些,最好可以精確到0.1公斤。
c.氣候溫濕度對於每個人流汗率有不同程度的影響,不要只測一次就奉為圭臬。
d.目前沒有研究建議,一定要嚴格的維持身體百分之百的水分補給,以頂尖的馬拉松跑者為例,在分秒必爭的 競賽中,絕對不會每一個水站都停下來補充水分,所以每次完成比賽時,身體通常會處於脫水的狀態。
e.流汗率測試的結果,除了讓跑者了解自己的身體外,也可以在長距離的練習時,設計適合跑者個人水分補充策略,讓跑者不致於補充過多或是過少的水分
6. 我該喝運動飲料嗎?
運動飲料可以補充跑者大量流失的電解質如鉀與納,預防低血鈉症與抽筋。根據參考資料,『較短的距離』可以補充白開水就好,不過對於『較短的距離』有兩種說法,一是60分鐘內,正常路面與訓練強度,二是90分鐘內,正常路面與訓練強度,綜合兩種說法,60分鐘內可以補充白開水就好,90分鐘以上,務必考慮補充運動飲料,60到90分鐘,則需視跑者生理條件與訓練內容而定。
超過所謂的『較短的距離』,或是強度較高的訓練內容,可以考慮增加補充運動飲料,除了提供身體所需的電解質外,有些運動飲料,含有碳水化合物的成本,可以補充長距離跑步流失的卡路里,比起固體的食物,更方便人體吸收。
7. 喝冷水還是溫水的的比較好?
國外的研究顯示,相較於喝溫水的跑者來說,跑者如果喝比體溫還低的水,可以有效的降低體溫,提高耐力,人體吸收冷水速度較快,所以建議喝冷水比較好。
不過天氣炎熱,冰水戴出去喝到最後都變成溫水了,有一個建議作法,可以將半瓶水壺的水先冷凍起來,出門慢跑前,將水瓶加滿水或是運動飲料, 這樣一半冰一半水,可以確保慢跑的過程中,隨時可以補充到較冰的水。
不過,以上的建議是來自西方運動科學的看法,相同的問題,如果問中醫的話,應該會有截然不同的答案,熟是孰非,就看個人判斷了。
8. 聆聽身體的聲音,渴了就喝
雖然一直流傳一個說法,強調人體感覺口渴時再補充水分,其實已經太晚了,不過,根據參考資料顯示,越來越多的研究指出,人類演化百萬年的口渴機制,絕對是準確且即時的,當你按照所有參考資料,在跑步時定期定量的喝水,但是還是覺得口渴,不要懷疑,馬上喝水。
【結論】
以上整理一些慢跑水分補充的問答與知識,必須特別強調的是,每個人的生理條件不同,流汗的速率也不一樣,實際的情況,絕對會因為個人生理條件,而有所差異的。
敬祝所有的跑者,身體健康,Keep Running!
【參考資料】
http://running.about.com/od/nutritionandhydration/a/hydration101.htm
http://running.about.com/od/hydrationforrunners/f/drinkcoldwater.htm
http://www.runnersworld.com/article/0,7120,s6-242-302--10085-1-1X2-3,00.html
Runner’s World 雜誌 2010 年7月號
“Complete Book of Running” by Amby Burfo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