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

Adidas AdiZERO Adios競賽型輕量慢跑鞋測試報告

【前言】
有過這樣的經驗嗎?在鞋店選鞋時,總會有一兩雙顏色鮮艷,樣式大膽的跑鞋引起你的好奇,在拿起的瞬間,這雙鞋的重量與手感,已經告訴你他的身世了,懷著敬意,小心的把這雙鞋放回去,告訴自己,我只是慢跑健身者,這樣專業的跑鞋不是我的菜。

很難想像頂級選手的身體構造,可以適應在缺乏鞋底避震保護下的長距離路跑,而今天要介紹的,不僅僅是競賽型路跑鞋,還是馬拉松天王蓋博賽拉西(Haile Gebrselassie),破馬拉松世界紀錄時所穿的跑鞋AdiZERO Adios

【背景說明】
和大多數的跑者一樣,我在挑選慢跑鞋的時候,看的都是適合自己的厚底訓練鞋,以我來說,大多以各廠牌避震或是穩定型,彈性反應中等的鞋款優先,一切以保護身體為第一考量,競賽型(Performance)鞋款,應該是屬於那些積極追求個人紀錄的或是專業跑者的首選,我還是乖乖的靠旁邊跑,讓他們通過。

這次台灣愛迪達邀請我測試這雙競賽型跑鞋時,其實心情有點複雜,一方面很肯定台灣愛迪達的用心,大膽引進各式不同類型的跑鞋,造福國內不同需求的跑者,另一方面,還蠻擔心以我高於一般跑者的平均體重(76公斤),會不會跑到受傷,或者是說,肉腳如我,穿了競賽型的鞋款,反而跑得更慢,最後不得不寫出一篇充滿負面評價測試報告呢?先賣個關子,請各位跑者,耐心看下去。

以下將以一個一般跑者的角度,據實的報告這雙競賽型跑鞋明星AdiZERO Adios的一些觀察與實際路跑測試,希望提供所有從事慢跑運動的跑者參考,特別是與我類似的一般跑者,可以一窺競賽型跑鞋的堂奧。

【外觀】
這次台灣愛迪達主打的AdiZERO Adios 顏色是亮藍色,與鞋底鮮黃綠搭配有一種強烈對比的視覺效果
側面:

Adidas AdiZERO Adios競賽型輕量慢跑鞋測試報告
正面
Adidas AdiZERO Adios競賽型輕量慢跑鞋測試報告
內外側與底面
Adidas AdiZERO Adios競賽型輕量慢跑鞋測試報告
很炫的配色
Adidas AdiZERO Adios競賽型輕量慢跑鞋測試報告
可以想像,如果有一個跑者,穿著一雙Adidas Adios 從你身邊通過時,你很難不去注意他每次抬腳造成的視覺衝擊。
Adidas AdiZERO Adios競賽型輕量慢跑鞋測試報告
車頭燈很亮

【設計重點】
競賽型跑鞋的設計重點主要是提升跑者的成績,個人認為,之所以可以達到這樣的目地,主要有兩個設計的方向,『增大步幅』與『減輕負擔』,以下詳細說明:
增大步幅:如果以AdiZERO Adios 與之前介紹過的 Supernova Sequence 2 鞋跟外側的厚度相比,Adios 厚2.6公分,與Supernova Sequence 2 後3.6公分相差了足足一公分:

Adidas AdiZERO Adios競賽型輕量慢跑鞋測試報告
可別小看這少掉的一公分,由於Adios 足足少了Sequence 2 一公分,在每次腳跟落地時,可以額外創造更長的滯空時間與更大的步幅,參考下圖說明:
圖示說明:

Adidas AdiZERO Adios競賽型輕量慢跑鞋測試報告
腳跟落地連續圖
Adidas AdiZERO Adios競賽型輕量慢跑鞋測試報告
局部放大
Adidas AdiZERO Adios競賽型輕量慢跑鞋測試報告
假設腳跟外側的降落角度是45度,則鞋跟少掉的一公分,可以幫所有跑者步幅增加一公分,以我的身高176公分來說,步幅約為身高減10公分(個人觀察應該更小),跑完半馬約需要跑12711步,相差約127公尺,也就是說,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我用Adios 跑完半馬應該在最後會快約127公尺,大概是 51秒將近一分鐘,必須說明的是,這裡的降落角度與步幅,都是假設值,實際情形會按每個人生理條件不同,有全然不同的結果,但終究來說,相對於厚底訓練鞋,鞋底較薄的競賽型鞋款,確實可以加大一個跑者的步幅。
競賽型鞋款增大步幅的設計不僅僅是將鞋底削薄,Adios 還在前腳掌補強AdiPRENE+ 材質,如下圖:
Adidas AdiZERO Adios競賽型輕量慢跑鞋測試報告
這樣的設計,可以提高每一步足蹬力,讓下一次腳跟落地的距離更遠,步幅更大。
Adidas AdiZERO Adios競賽型輕量慢跑鞋測試報告
減輕負擔:
跑者在跑步時每一步所施的力,就像是汽車的油耗,省油的車,可以跑得比較遠,如果可以幫助跑者有效降低每一步的施力,當然可以提升跑者的速度,最直接的作法就是減輕跑鞋的重量,那到底AdiZERO Adios是有多輕呢?

Adidas AdiZERO Adios競賽型輕量慢跑鞋測試報告
以我穿的US10.5號來看,單腳Adios 足足比Sequence 2 少了138克,一雙就差了276克,幾乎是裝了半瓶水的600c.c水壺。

另外,較薄較細的鞋底,可提高每一次腳掌內旋的效率,實際路測時,有一種很『順』的感覺,完全不會有Sequence 2 的小小拖,直接的路感,就好像汽車換了扁平胎一樣。

【試穿體驗】
第一次穿上Adios ,除了輕以外,就是一種緊密的包覆感,如果說Sequence 2是穿上小一號的羽絨衣,Adios 就是小一號的Gore-Tex 外套。

Adidas AdiZERO Adios競賽型輕量慢跑鞋測試報告
在足弓的部分,由鞋底厚度比Sequence 2 少了1.7公分如下圖:
Adidas AdiZERO Adios競賽型輕量慢跑鞋測試報告
寬度6.7公分也比Sequence 2 的8.1公分少了 1.4 公分,如下圖:
Adidas AdiZERO Adios競賽型輕量慢跑鞋測試報告
實際的穿著感覺,足弓的部分少了內側的支撐力道,有一種內側足弓懸在鞋底外,再用三條線緊緊拉回捆住的感覺。

腳趾的部分,因為沒有了愛迪達商標與其他的支撐系統包覆,空間解放的感覺更為明顯。

整體來說,穿著的感覺腳趾頭有解放感,足弓到腳跟則是緊密的包覆感。

Adidas AdiZERO Adios競賽型輕量慢跑鞋測試報告
【路測心得】
收到鞋是12月17日,剛好是富邦馬拉松的前3天,對於第一次報名半馬的我來說,實在不敢拿新鞋去冒險,特別是競賽型的鞋款,接下來兩個星期,因為天氣變化加上耶誕跨年活動,耽誤了幾次的測試機會,目前完成兩次路測,一次是在巨蛋田徑場8公里跑道測試,另外一次,則是河濱19公里(12mile)長距離柏油路面
路測。詳細記錄如下:
測試條件:
我身高176 公分,體重 76公斤, 跑齡一年,平日練習量約每周30公里左右。

時間:2009/12/29 晚
天氣: 晴, 氣溫:15 度
地點:台北田徑場(小巨蛋)
今天第一次穿Adios 跑PU跑道,課表是8公里輕鬆跑,PU 跑道的初體驗有幾個觀察:
1. 前腳掌內側強勁抓地力:Adios 前腳掌內側的鞋底摸起來與一般彈性鞋底不同,硬硬刺刺的,可以有效的提高抓地力,在軟質的PU跑道上尤其明顯;
2. 強烈的前腳掌回饋,前腳掌Full Forefoot AdiPRENE+ 的設計,在PU跑道上好像是有點過頭了,8公里跑完,前腳掌有一種類似打腳底板的痛,不會很痛,但是有感覺
3. 消失的後腳跟吸震:Adios較薄且較硬的後鞋跟,在跑道上慢跑時,竟然產生一種類似懸空的感覺,整個跑的過程,包含最後的收操,有一種穿著無跟高跟鞋的感覺,非常特別。
4. 整體的腳步感覺相當的流暢,前5公里刻意不看GPS 手錶,以免影響測試的客觀性,但Adios 的輕盈與順暢,實在的太過明顯,讓人不自主的加快速度,最後以47分18秒跑完,足足比我上一次11/22 相同場地8公里輕鬆跑要快上6分鐘,嚇了一跳。

Adidas AdiZERO Adios競賽型輕量慢跑鞋測試報告
時間:2010/01/02 中午
天氣:微濕 地乾, 氣溫14 度
地點:河濱公園

Adidas AdiZERO Adios競賽型輕量慢跑鞋測試報告
決定今天的練習長度是一件傷腦筋的事,太短試不出Adios 的功能,太長怕自己的肌腱無法承受缺少保護下的長時間路跑,最後,抱著爆腳筋的決心,將今天練習長度拉到19公里(12mile),一方面是有點好奇Adios 提供的避震保護夠不夠,另一方面,上個月為準備富邦馬拉松,類似的路線距離有練習過一次,剛好可以當作對造組。

也許是因為難得連假,或是天候不佳,中午的河濱公園,相當的冷清:

Adidas AdiZERO Adios競賽型輕量慢跑鞋測試報告
一上路就發現,在PU跑道上消失的後跟避震回來了,前腳掌的過渡回饋力道,也變得剛剛好,足弓到腳跟緊密的包覆感依舊,只是每一步伐,似乎比在跑道上更順暢,整個步伐的循環,好像是自動進化成另一種更有效率的方式。

在習慣的折返點前,儘量的聆聽身體的聲音,不刻意加速,也儘量不看GPS 手錶,在10公里後沒有發現Adios有避震衰退的情形,15公里後,不知道是不是我的腳太寬,還是已經習慣避震型鞋款的中間支撐力道,感覺足弓的包覆好像越來越緊,但還不到痛的地步。

最後的9公里,開始較為密集的觀察自己的步速,驚訝的發現,我竟然維持了一大段比平時更快速度,以往的長距離慢速約為每1.6 公里 11分鐘,今天竟然一直維持每1.6公里10分鐘的速度,當時想,如果只是心理作用,應該撐不到最後的5公里。

最後我以1小時59分30秒跑完,比起12月13日相同路線距離的練習,足足快了14分鐘。

【結論】

Adidas AdiZERO Adios競賽型輕量慢跑鞋測試報告
競賽型鞋款在分類上只有一類,也就是說,競賽型的鞋款沒有再分避震、穩定或是動態控制,個人推測主要是在有限的鞋底空間與重量限制下,已經很難施作相關的結構,另外會選擇競賽型鞋款的跑者,基本上雙腿肌腱應該具備有一定的強度,可以承受較比一般人更大或是更長時間來自路面的衝擊力道,所以,競賽型的鞋款並不建議拿來當作日常練習的跑鞋,個人建議,可以當作在操場跑道,較短距離間歇跑(Tempo Run)或是速度跑(Speedwork )練習用,甚至可以拿來當作參加比賽或是路跑活動的第二雙慢跑鞋。
用Adios跑完19公里後,一直到現在我的身體並沒有特別的疲勞疼痛,我只能說,Adios 對於我個人來說,是足以完成一場半馬的路跑,並且可以有效的提高個人成績,日後,我會把Adios 當作參加路跑活動的個人首選,日常練習,還是會以厚底的訓練鞋為主,偶而短距速度練習時,才會考慮拿出來跑一下,就當是個人鞋櫃中的超跑,平時還是以休旅車代步。

文長圖多,分享至此,感謝收看!

敬祝各位跑者與網友 身體健康 Keep Running !
2010-01-04 2:07 發佈
吶喊兄,
很棒的分享跟比較文喔!下次穿Adios比賽一定會讓你成績進步的。
小弟一開始穿路跑鞋前腳掌也是跟你有一樣的感覺,不過現在已經慢慢習慣了。
不過還是不建議肌耐力不足的人穿路跑鞋或馬拉松鞋,還是穿練習鞋比較好。
你的比較可以讓人瞭解到兩者差異,真是太棒了。

我也好想要這雙鞋喔!
PS:我沒有評分資格,不能幫你加分。

就我以前的經驗,只要出現螢光鞋底,
表示那雙是馬拉松or競賽鞋,生人勿進。
現在雖然這種「螢光色禁忌」放寬多了,
有種沒事別來挑釁我的感覺。


真是一篇誘惑的測試文,連游標卡尺、移動圖形都出現。
看了不久就引起我的購買慾,
還是忍住吧,只加分不買。
讚讚讚!!! 加分先

每次看版上幾位大大分享鞋子~只恨父母沒有多生幾雙腳...
上次富邦全馬(小弟的初馬)還好有在預設的時限內完成(4:30)...
希望今年把腳邊的3雙訓練鞋穿壞,再來試跑看看馬拉松鞋的差別
感謝各位長跑大大的肯定,阿財哥的速度在mobile01 板上是有名的快,等我報名全馬的時候,請阿財哥跑完後看場電影,再到終點聊聊。

其實我是想要補充一點說明,兩次19公里的長跑,雖然速度相差10%,但是我的體能並沒有增加,觀察兩次的平均心跳,12/13 平均162 下(穿Supernova Sequence 2),1/2 平均169 下(穿AdiZERO Adios), 心臟不會說謊,我想,雖然Adios 可以讓我跑得更快,但是我的身體還是得提高心跳的以應付比平常更快的速度。

1/2 的試跑,當然Adios 的輕量與效率是提高速度的最大功臣,但是,我相信有相當程度的心理因素,比如說是怕跑太慢會不好意思,穿新鞋的興奮心情之類的,我想如果可以跑到相同平均心跳而有更快的速度,應該是比較有說服力的。

以上補充,祝福01各位跑者與所有網友,新年行大運!


吶喊 wrote:
,等我報名全馬的時候,請阿財哥跑完後看場電影,再到終點聊聊。

等我移民到肯亞或是衣索比亞後可能才能跑完後看場電影吧!

吶喊 wrote:
1/2 的試跑,當然Adios 的輕量與效率是提高速度的最大功臣,但是,我相信有相當程度的心理因素,比如說是怕因為跑太慢會不好意思,穿新鞋的興奮心情之類的,我想如果可以跑到相同平均心跳而有更快的速度,應該是比較有說服力的。

同意,我最近發現比賽時速度變快但心跳數反而降低1-2了。
可能原因有:
1. 體能增加,
2. 天氣變冷,
3. 鞋子變輕了,以前穿練習鞋,現在比賽穿路跑鞋。
4. 以上皆是。

不過體能狀況要一模一樣很難,下次乾脆同一天去跑PU測試,可能比較準。
但是又有先穿那雙鞋跑的問題!
唉!真麻煩。
請問用哪款心率表?
顯示心率的話數據多一點較能得到信賴數值。
就麻煩吶喊兄辛苦一點,多記錄幾組數據。

只有兩組或許受氣候、睡眠、飲食等因素干擾。
樓上的幾位01大大
都已經將此鞋視為 生人勿近 的鞋款

小弟去逛的時候也是有這種感覺
總覺得這樣的跑鞋
並不是一般人敢去穿的
自己也一直揣摩
是怎樣的 "神人"夠格穿這樣的薄底跑鞋
今日 吶喊 大 的分析解釋後
才更恍然大悟~~
跟我先前的推論果然沒錯
就是 雙腿需要有更強而有力的才敢穿這樣的跑鞋

謝謝您的鞋測分享
homemanpc wrote:
樓上的幾位01大大
都已經將此鞋視為 生人勿近 的鞋款

也不是生人勿近這麼誇張啦!
只是希望剛接觸跑步的人不要一下子就穿路跑鞋或比賽鞋以免受傷。
你如果有參加比賽的話,就會看到一堆人都是穿路跑鞋或是比賽鞋。
基本上這些人的肌耐力應該都有一定水準了。
請問 ADIZERO BOSTON 是屬於避震型跑鞋嗎....
小弟是屬於內旋不足....
體重61...
適合穿這雙嗎....
他的配色好亮好好看
  • 4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