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兩三年來在繼全民瘋自行車的風潮帶領下,我發現就連慢跑運動的人口也漸漸變多了,尤其是有越來越多的年輕族群也都加入了慢跑的行列,特別是女性族群喔,以前在我慢跑的體育場內僅有一位退休級的長跑媽媽,現在則是固定有10來位20~40幾歲族群的女性跑者,真的是有差喔,而我發現了一個有趣的現象,那就是國內跑者似乎對於選擇使用專用慢跑鞋款有著某種程度的偏差觀念,如大部分的男性跑者不分老少似乎都只認為輕量就是好的觀念上(超過7成都是選擇路跑鞋款),而女性跑者、與年輕的學生族群則大多是以非專用慢跑鞋款,一鞋跑天下的方式運用在慢跑運動上(都是休閒潮流鞋款居多),就因如此,您會不難發現在國內常常聽到慢跑所帶來的運動傷害是比較大的評價,其實不然,那都是因為錯誤的選鞋與用鞋方式錯誤所造成的,此時如果懂的如何選擇一款適合自己慢跑專用的慢跑鞋款,那就顯的格外地重要了。
目前的慢跑鞋市場真的是已經進入了百家爭鳴的戰國時代了,市場上多出了很多新的慢跑鞋品牌,就連過去非以慢跑鞋產品為主的許多運動品牌也都加入了慢跑鞋市場,目前的歐美市場就是如此,就連在我們台灣本土也都加入了這場競爭日趨白熱化的慢跑鞋市場大戰,各大廠牌無不卯足全力推出號稱最新科技的慢跑鞋款來搶食這塊大餅,這次剛好有機會受邀獲得adidas廠商提供的新鞋款測試,希望我能夠加以提供個人對於這款adidas冬季主打鞋款Supernova Sequence 2的使用心得分享,剛好我個人也比較少接觸adidas的穩定型鞋款,也就很欣然地接受了這次新鞋款的測試,我會很忠實地分享個人的見解供各位參考。
這次的鞋測分享文,我想朝幾部分來說明,在此先跟大家解說一下,第一部份是外觀開箱文,鞋款各部分的相關重點功能設計我會稍作解釋,第二部分我會把官方所提供的科技功能與製鞋參考文獻刊出來給大家做參考,希望能讓各位更了解這款鞋的特色,第三部份就會是我個人對於該鞋款很主觀的使用心得與看法了,我會連續兩個禮拜都上來更新補充該禮拜的使用心得分享,也會樂於在此回答任何有關慢跑鞋款方面的資訊,先聲明一下,我個人僅對於個別鞋款的特色比較熟析,關於各廠牌所使用的專利科技,我不見得比各位還懂,而其他配件方面如衣服、襪子,或是相關慢跑運動傷害與訓練方式,我涉略不深,也並不是這方面的專家,所以僅能就各廠牌個別鞋款的特色來提供相關看法,希望這篇鞋測文對於各位在選鞋方面,會有更進一步的幫助,接下來就步入主題。
二‧Supernova系列的歷史簡介(個人補充)
Supernova是於1998年誕生的系列鞋款,一開始所推出的是一款穩定型鞋款,稱之為Supernova Classic,這款鞋算是一款Supernova系列的傳奇鞋款吧!它至今日2009年還存活著,並未從市場上除役,也就是說目前的歐美市場還買的到喔,且11年來從未做任何的改款,我想光這點就夠資格稱做傳奇鞋款了吧!不好意思這款傳奇鞋款我沒穿過,我想我也穿不下,光看楦頭就知道對我來說太窄了,而我的第一款Supernova系列鞋款是2004年的Supernova Cushion 3,感覺避震性很不錯,但是楦點有點過緊(無寬楦),所以留下的印象並不深,而讓我真正喜歡上Supernova系列的鞋款則是2005年從美國Eastbay託人代購回的4E寬楦Supernova Cushion 4(深灰底藍色logo配色),這款真的是讓我印象非常得深刻,避震性超棒的,完美無缺的一款5顆星避震型鞋款,這裡不免對於當年的台灣adidas公司有點小抱怨,這款當年台灣有引進,但是僅有一般楦,而很誇張的是,當年的這款鞋定價就與今日2009年的Supernova Glide售價是一樣的新台幣3,550元,當年的Supernova系列定價是烏龍定價,後來就一直烏龍定價到今日,我有與當年的台灣adidas公司反應,但是他們說沒錯,但我相當肯定是台灣adidas公司誤將Supernova系列當作是adiStar系列了,當年的Supernova Cushion 4定價僅85塊美金,以當時的費率來換算怎麼都不可能是新台幣3,550元,不好意思有點離題了,Supernova系列真正比較出名的是避震型系列,也就是從Supernova Cushion 4開始展露頭角,在中高級避震型系列中擁有不少的支持者,我就是其中一位死忠支持者了(Sorry Taiwan adidas, 我都是從美國代購回4E寬楦版的),而目前的這款Supernova Sequence 2則是adidas公司想積極推廣,與同一系列中的佼佼者Asics GT-2150系列、Brooks Adrenaline GTS 10系列競爭,來爭取這每年全球慢跑鞋市場中超過50%營業額的黃金區塊,在此提供給各位作參考。
三‧Supernova Sequence 2鞋款介紹(外觀開箱文)
鞋款名稱:Supernova Sequence 2
型號:G00208; 定價:NT$3,550
鞋款類型:厚底穩定型訓練鞋
適用跑者型態:正常內旋、過度內旋的跑者
功能屬性:適合任何里程的各式路跑比賽,或平日每天訓練使用。
適合場地:PU跑道、柏油路面、水泥磚道、紅土路面、慢跑機皆適合。
鞋子重量:單支重量340.20公克(US9號)。
鞋中底厚度:標準訓練鞋後腳跟至前腳掌高度比例,24mm~12mm (但我個人確定這款的前後腳掌都超過這個比例,這款鞋中底真的蠻厚的)。
鞋款適合體重Range:我個人推薦80公斤以下的體重比較適合。
鞋款圖片介紹與科技解說:


鞋款圖片與鞋盒身份對照圖

這款的定價是NT$3,550元,是屬於高價位的訓練鞋款



白底+藍色logo的配色看起來很清爽



這款的鞋身部位總共有三處有使用反光片設計,a.在鞋頭正前方的飾片上貼有一反光片,b.在後腳跟鞋背的藍色adidas Logo底下的銀色區塊也是反光材質,c.在鞋身外側adidas 藍色三條線logo底下的銀色區塊也是反光材質,增加了在夜晚使用的安全性。


左腳外側照,前腳掌的藍色區塊是採用adiPRENE+高彈性避震材質,而後腳跟ForMotion45度分離式的白色底部區塊是使用adiPRENE吸震緩衝材質,這僅是這雙鞋外觀可見(Visible)的adiPRENE+與adiPRENE材質使用,

其實這款鞋在鞋中底內層(Invisible)的前腳掌區、與後腳跟中心部位也都分別有使用adiPRENE+與adiPRENE材質喔,如上圖,後腳跟的藍色圓形區塊就是adiPRENE材質,前腳掌區的紅色區塊就是adiPRENE+材質,大家可能都已經忘了adiPRENE+與adiPRENE的區別在哪?在此再度跟各位複習一下,其實很好區別,兩者都是一種adidas專利的避震材質(本質上都是EVA材質),只是有加+字樣的代表是額外附帶高反彈的特性,而沒有+字樣的代表僅吸震而不反彈。
adiPRENE+是adidas專用的前腳掌避震材質,具有下列的特色
•高彈性前腳鞋底材料
•提高前掌起動時的推進力
•保護前掌,讓您於起動時更有動力及反應更佳
adiPRENE是adidas專用的後腳跟避震材質,具有下列的特色
•吸震緩衝鞋底材料
•減少腳跟著地時的衝擊力
•提供有效緩震,保護腳跟,提高腳跟著地時的穩定性

左腳內側照,前腳掌內側的部位,與外側一樣都有使用adiPRENE+(藍色區塊)高彈性避震材質,後腳跟內側則無使用adiPRENE吸震緩衝材質,請特別留意,因為這款是穩定型鞋款,所以在內側足弓處有特別使用Pro-Moderator高硬度中底支撐材質,來防止腳掌瞬間落地時的過度內旋發生,在此小弟要特別為各位補充一個各位比較不熟析的重點,adidas的穩定型鞋款其內側防過度內旋的高硬度中底支撐結構分為兩種,一種是Pro-Moderator結構,另一種是Dual-density結構,解釋如下:

Pro-Moderator結構特寫
Pro-Moderator結構→其實全中底是單一密度的發泡中底,但在內側足弓處貼與一層彈性塑膠薄膜(透明網格狀區塊即屬之),以提高補強內側足弓處中底的硬度,來防內旋過度的發生,adiStar與Supernova系列的穩定型鞋款皆是採用此結構方式。

Dual-density結構---adiZero Tempo鞋款的左腳內側圖
Dual-density結構→其實就是目前大部分品牌普遍採用的高硬度中底發泡材質,也就是說中底的發泡材質是含有兩種以上不同硬度(密度)的中底所結合唯一的結構屬之,某些穩定型的鞋款其中底甚至含有三種以上不同硬度的發泡材質喔,例如Brooks Adrenaline GTS 10,adiZero與Response系列的穩定型鞋款皆是採用此結構方式。

單腳正面圖
這款是一般楦尺寸,所以我不加思索地就選擇了加大半號US8.5號(26.5公分)來穿,對於我的腳型來說很合腳,完全沒有任何的壓迫感發生,而這款的一般楦尺寸我確定楦頭有稍微加寬,這款算是我目前所穿過的adidas一般楦頭裡最寬的一款鞋,我想大部分跟我過去對於adidas楦頭有過窄疑慮的跑者,這款可以去試試,當然喜歡雙腳靈活度夠一點的話,那就像我選擇加大半號吧!

這是鞋子的背面圖,藍色adidas Logo底下的銀色區塊是反光材質

這款的前腳掌在內外側的鞋布面,都縫有彈性飾片,所採用的材質是microsuede,以增加前腳掌包覆的穩定性,補充說明一下,第一代的Supernova Sequence所使用的前腳掌鞋布面穩定飾片,是無彈性的合成皮材質,是個缺點,在這款第二代已修正了這個缺點。

這款的鞋布面其網狀做得比較密,比第一代的Sequence、與Glide都還來得密

後腳跟外側所搭配的ForMotion45度分離式鞋跟避震系統

這款的鞋領內層是採用Geofit的記憶泡棉,會隨著個別跑者的腳踝形狀去記憶包覆腳踝,Supernova系列在鞋領部分的設計算是做得非常棒,把腳踝很舒服地牢牢地包覆住,這點我想adidas在這項是領先於其他廠牌的,很值得讚許,也希望adidas能夠繼續維持這個強項。

adidas也確定加入了與Nike+ Sportband相似的跑步監測系統,稱之為miCoach,這方面我還沒有接觸與研究,但我猜測應該會比Nike+ Sportband還要好很多吧,至少就目前我所知道的Nike+ Sportband的使用評價是爆差的,不管是在歐美或是國內皆如此,關於miCoach的評價會是如何呢?我想就有待年底推出後,視市場的使用反應了。

鞋子內側的特寫圖

這是正反面的鞋舌照,可以清楚地看出這款的鞋舌做得很蓬鬆飽滿



這是鞋大底的圖片
黑色的區塊全是採用較耐磨的adiWEAR碳橡膠材質,灰色、與紅藍色區塊則是採用高彈性的發泡橡膠材質Blown Rubber。

足弓穩定支撐橋,圖一

足弓穩定支撐橋,圖二
圖一與圖二是這款的足弓穩定支撐橋系統,同樣搭載了adidas固有的Torsion System,但是因為這款是穩定型鞋款,所以在設計上會稍有不同於避震型的鞋款,在此補充說明一下,穩定型鞋款的足弓穩定支撐橋設計,通常會再額外向上延伸至足弓內側處,與高硬度中底的結構結合起來,以增強鞋款的防內旋過度機制;而避震型鞋款的足弓穩定支撐橋設計,通常僅僅只會在鞋底足弓處一區而已,這點須特別留意。


典型的熱模成型EVA鞋墊,這款的鞋墊厚度真的是有夠厚的,所採用的材質是Dual-layer adiLite/respoEVA,鞋墊的厚度較厚通常會增加鞋款的避震性,但是如果未能與鞋中底的軟硬度搭配得宜的話,通常慢跑的效率會大大地降低,因為毫無路感可言,腳步會變得很沉重。
四‧科技功能與製鞋參考文獻(這部份是官方所提供的)
adidas Supernova Sequence 2 放下壓力 想跑就跑 比你更體貼你的腳 讓你跑得超舒服
每個跑者都是不同的,但卻有個共同的願望 - 擁有一雙舒適合腳的跑鞋,伴隨自我不斷突破的跑步歷程。adidas 2009年秋冬全新款式的Supernova系列跑鞋,便是所有跑者最好的解決方案,源自於解決跑者實際問題與需求的設計理念,搭配完美工藝結合adidas多項頂尖科技,創造出最值得所有跑者信賴的舒適跑鞋 - Supernova Sequence 2,讓你不只釋放一天的壓力,更讓你舒適無壓、想跑就跑。
最受跑者喜愛的跑鞋系列
自1998年誕生開始,adidas Supernova系列便是世界上最受跑者喜愛及推崇的舒適跑鞋系列之一,與adidas許多經典跑鞋相同,在這10年來Supernova不斷提供各種不同跑者最舒適的跑鞋逸品,而Supernova避震型款式也於2008年一舉奪得Runner’s World The Best Update Award。承襲Supernova系列的優良血統,2009年全新穩定型Supernova Sequence 2鞋款,更新1代款式,分別在男、女性別需求上提供不同的設計性能,提供兼具支撐穩定及避震性能的頂尖跑鞋,將帶給為追求健康的健身型跑者,全方位不同以往的舒適穩定體驗。
源自於跑者需求的設計哲學
進化於每一代的設計,Supernova Sequence 2結合多項adidas最新穎的跑鞋科技提供跑者絕佳的舒適性能,進而契合每個不同跑者的需求。面對跑者許許多多的需求及問題,包括如何符合男女不同性別在跑步習性上的需求、如何減少膝蓋受傷的可能性、如何極大化透氣性能並同時在舒適及支撐性上取得平衡。adidas都聽到了,在經過超過18個月的設計及研發過程,adidas成功研發出Supernova Sequence 2成為這些問題的最佳解決方案,也成為最值得跑者信賴的鞋款選擇。
穩定與舒適的科技來源
保持1代被稱為跑鞋懸吊系統的3D Formotion可移動式鞋跟科技,減少跑步時膝蓋承受30%的壓力和內旋幅度,有效降低腳的衝擊力、使用Pro-Moderator穩定技術及搭載Geofit合腳內襯等。新一代更新了更寬闊的前腳掌空間,並使用microsuede科技,兼具彈性與支撐的鞋面材質,解決了以往的空間問題,滿足更多跑者使用上最根本的需求。
針對兩性不同運動慣性的專屬設計
Supernova Sequence 2更針對不同性別的需求做了量身訂做的設計,女款前腳掌特別設計較為具有彈性、並具備較合腳的足跟與較寬的前腳掌,符合女性步伐慣性更置中柔軟的Formotion科技、並於內側使用microsuede彈性布面,提供女性跑者大拇指更大的空間,解決女性跑者時常因穿著高跟鞋及其他鞋類產生的大拇指腫脹於跑步產生不適的困擾與更好的支撐性,讓女性擁有專屬的精品跑鞋,跑步時仍舊疼愛自己。
始終來自人性需求的完美工藝
adidas投入了相當多的人性化概念及跑者需求設計導向於Supernova Sequence 2之中,在以下數個階段中我們完成了這雙值得你絕佳信賴的跑鞋,
鞋模製作
配合源自跑者的各項需求,adidas研發團隊設計出Supernova Sequence 2,透過電腦繪圖及精密機具測量,打造出製鞋的各項模型。




Formotion科技獨立元件
Supernova鞋款製作上最艱難的部份便是Formotion移動式鞋跟元件裝配,在這數個元件組合後將提供跑者絕無僅有的穩定以及給跑者全新升級的支撐性能。




鞋底設計
adidas跑鞋鞋底有相當多獨特的元件,我們投注了相當多心力呈現,包括Torsion System穩定片的粘著。




鞋面製造
在鞋面完整的切割成型,三條線標誌將定型後接合上去,接著足跟使用模具定型並不斷一次又一次的確認無誤。




接著配裝
將各部份接著成型後,藉由楦頭模型與機具壓製定型,而在這一項項過程到最終的裝盒成品,將有數以萬雙嚴密的關注眼神至鞋款出貨。




完美呈現
最後,Supernova Sequence 2將會展現在每個不同的跑者面前,與你一同體驗絕佳的舒適及信賴。




關於ForMotion科技的避震原理,小弟認為吶喊兄近期所發表的那篇鞋測分享文裡,有解釋得非常之詳細,小弟自認為無法剖析的比他更為清晰,所以請大家不訪參考吶喊兄的精闢解析文,連結如下
http://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293&t=1302697&r=5&last=15902894
下面的連結影片是Supernova Glide的ForMotion避震動態圖,Supernova Glide的ForMotion元件是與Supernova Sequence 2是一樣的,同樣是使用上述的3D版本
http://www.youtube.com/watch?v=OlADd-DFe1I
ForMotion Trail vs ForMotion Road - adidas Running
http://www.youtube.com/watch?v=HbClVOVqGR4&feature=PlayList&p=DE8F96957B86995C&playnext=1&playnext_from=PL&index=2
五‧個人使用心得與看法
試穿鞋感
說到試穿鞋感,我想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楦頭一定要合腳,只要合腳,我想鞋款的適合度就已經達7成了,接下來的3成就是挑選適合自己屬性的系列了,說真的,我個人對於adidas的楦頭一直有偏見,原因不外乎有偏窄的情況發生,且楦頭的形狀在前腳掌的內側部位,要比其他品牌做得筆直無曲線,再加上adidas有出寬楦版的鞋款比較少,而台灣adidas又很少引進寬楦版的鞋款,所以一直以來我比較少有機會穿adidas的鞋款,有機會穿adidas的鞋款也通常是每年年底接近聖誕節前夕時,有時會趁國外大特價的機會,委託美國網友代購一些在台灣買不到的鞋款的時候,我個人對於Supernova這系列並不陌生,因為這是我唯一習慣使用的adidas系列鞋款,可以很確定的是這款Supernova Sequence 2的一般楦尺寸,是我從2004年以來穿過最寬的一雙一般楦尺寸,以往我一定得穿2E或4E的Supernova系列鞋款,一般楦的Supernova系列鞋款就算是加大半號至一號也是不合腳,就好比今年2009年版的Supernova Glide其一般楦就偏窄,加大半號至一號還是不合腳,所以這款我就無緣穿了,Supernova Sequence 2的寬度,我認為大部分的台灣跑者穿應該都沒有問題,這款的包覆性真的是很不錯,尤其是在鞋領腳踝的部份,而因為鞋墊實在蠻厚的,所以鞋床的感覺實在很舒服柔軟,足弓處的高度恰到好處,不會過高或過低,鞋布面的材質明顯要比Glide或Cushion 7所使用的都還要纖細柔軟,鞋舌部分也做得比較蓬鬆飽滿,但是很柔軟很舒服,整體的穿著鞋感就是很舒適,感覺就像是穿了一雙沙發鞋,舒適度真的是沒話說。




實際測跑性能
受測者的生理條件與跑步型態參考值
小弟今年37歲(剛過生日),身高164公分,體重54公斤
足弓高度:中高足弓(Medium to High Arch)
慢跑步態:輕度外旋(Mild Underpronation)
慣穿適用的鞋款:避震型系列(Neutral/Cushioning),以一般厚底訓練鞋居多
慣用尺寸:US8號 2E/4E楦 或US8.5號 D/M楦
慢跑場地:PU跑道、柏油山路
慢跑時間:通常每天固定慢跑1小時,並沒有特別去設定一定的里程數,有時會跑田徑場的PU跑道,約可跑12~13公里之間不等,有時則跑郊外山路約13.2公里路程,是柏油路面,約費時62分鐘跑完,我的速度不算快,在同年齡跑者當中約是中等程度。
測試場地:在此特別提一下測試場地,一般來講適合慢跑的場地有下列六種,PU跑道、慢跑機、水泥磚道(硬地)、柏油路面、紅土路面、平緩山林小徑,一般厚底訓練鞋款以上六種都適用,而大小碎石礫多的山林小徑,就比較適合越野系列的鞋款來穿,草地不適合用來慢跑,草皮底下通常凹凸不平,很容易扭傷腳踝,草地比較適合赤足來跑。
測試條件:一定是晴天,因為下雨天(指下大雨的時候),正常人是不會出去跑的,而目前的鞋大底設計,並沒有任何廠牌有專為下雨天所設計的防滑鞋大底,所以任何鞋款在溼滑的路面下一定都會打滑,所以測試濕滑路面的防滑指數,不太具有任何的意義,目前各系列的慢跑鞋款其鞋大底的設計,都足以應付下小雨時的溼滑條件,所以我不會額外做這項測試。
第一週
Day One(11月27日):1小時PU跑道之性能表現
一款鞋的避震性好不好,我認為測試PU跑道可以準確預測至6成,怎麼說呢?跑PU跑道感覺好的鞋款,通常跑柏油路面、或水泥硬地也會覺得很好跑,但是跑柏油路面、或水泥硬地感覺好跑的鞋款,拿來跑PU跑道不一定覺得很好跑,有時差異會很大,原因是PU跑道本身較有彈性,通常會吸收掉了部份撞擊緩衝力道,所以鞋款的避震性太軟或太硬都不行,太軟會覺得腳步很沉重,太硬會覺得腳步很麻木,所以PU跑道對於鞋款的避震性要求,是比柏油路面、或水泥硬地還要高的,而柏油路面、或水泥硬地則是過軟能夠適應,但過硬一定會有問題,另外鞋大底的耐磨度高不高,一直是很多跑者所重視的問題,在此我可以很明確地告訴大家,跑PU跑道很不耐磨的鞋款,拿來跑柏油路面、或水泥硬地一定更加不耐磨,(PU跑道、柏油路面、水泥硬地)三者的粗糙度是差不多的,但主要差異在(柏油路面、水泥硬地)質地較堅硬,且容易吸熱的特性,所以呢?PU跑道比較不會耗損鞋大底,所以我測鞋款通常一定先試PU跑道,接下來開始跑囉。
我以平常的速度起跑,通常穩定型鞋款如果不適合我的話,第一個會出現的徵兆就是跑者膝(Runner’s Knee=Patellofemoral Pain Syndrome)、與髂脛束症候群(Iliotibial Band Syndrome簡稱ITBS)的問題發生,兩者有關聯,簡單地說明一下我的狀況,是先由膝蓋外側開始疼痛,然後再慢慢瞬間延伸到整個膝蓋外側後方那條最粗的筋(髂脛束)劇烈疼痛,曾經讓我痛不欲生的三款鞋至今仍然讓我記憶猶深,分別是Asics GT-2100(穩定型)---足弓支撐硬到爆、Brooks Addiction 4(動量控制型)---跟木屐一樣硬、Mizuno Wave Legend 3(動量控制型)---跟鐵鞋一樣硬,這些只是當年還在交補習費摸索時所發生幾款最為慘痛經驗的鞋款,還有很多款也都是買來而不能穿的不適用款,


而這款跑完了1小時,總共跑了32圈400公尺最內圈PU跑道,相當於12.8公里,跑到10公里時的時間是47分58秒82,這麼成績退步了,我自認為沒有跑得這麼慢耶,整個過程完全沒有發生上述的兩個問題,喔歐,我必須說如果以我54公斤的體重、與Mild Underpronation條件跑起來,都沒有任何膝蓋的不舒服感的話,那代表這款的防內旋穩定度真的不高喔,可適用的跑者型態Range會很廣,只要不是體重超重的重度內旋過度跑者,我想其他任何型態的跑者使用應該都沒有問題的,體重比我54公斤更重的跑者應該會更適合。
這雙的包覆性真的是棒,加厚的蓬鬆柔軟鞋舌真的是很舒服,鞋帶調整緊一些也不會對於腳背產生壓迫感,加高的鞋領對於腳踝的包覆性也比Supernova Cushion 7還來得好,前腳掌的避震性也確定要比Supernova Cushion 7來得好,而後腳跟則是感覺比Supernova Cushion 7來得硬調些,撇開足弓內側有高硬度支撐外,Supernova Sequence 2與Supernova Cushion 7有兩個最大的差異,那就是Supernova Sequence 2的鞋底(指中底部分)真的有夠厚地,明顯比Supernova Cushion 7還要厚一些,另外一項是鞋布面做得比較密比較不透氣喔,這點Supernova Cushion 7勝出,跑完一小時是感覺比較悶熱耶。

Supernova Sequence 2與Supernova Cushion 7的背面對照圖,可以明顯看得出鞋底比較厚喔,鞋領也做得比較高。

Supernova Sequence 2與Supernova Cushion 7的內側對照圖,一款是穩定型,一款是避震型,差異就在穩定型的內側足弓處有加了高硬度中底支撐設計。
特別要針對ForMotion避震系統來聊一下,我看到內喊兄、另一位鞋測者與部分跑者有提及,感覺後腳跟比較沒有回饋感,腳步會感覺比較重、比較拖,我必須說我個人穿這款完全沒有這種感覺,分享一下我的個人看法吧,
(1).一般新鞋剛開始穿,有些鞋款是須有適應期(break-in period)的,但有些鞋款則不用,每個廠牌與個別鞋款都不同,但我可以告訴您,更新搭載ForMotion避震系統後的Supernova系列是需要適應期的(以前的版本不需要適應期),以我個人使用Supernova Cushion 7的經驗,是約在80公里後才開始覺得很好跑的,前80公里真的感覺腳步很重、起腳非常吃力,但現在完全沒有這樣的問題,而這款Supernova Sequence 2的後腳跟則是比Supernova Cushion 7還來得硬調,相對回饋感是比較高的,所以我完全沒有腳步很沉重的感覺,如果您穿這款Supernova Sequence 2真的感覺腳步很沉重,那我想您穿避震型的Supernova Glide一定會更難適應。
(2).另一個原因是我的體重偏輕只有54公斤,或許對於ForMotion的分離式避震效應,沒有體重高的跑者來得大,沒有過大的鞋跟分離回縮效應,所以腳步拖泥帶水的問題並沒有在我身上發生。
(3).如果您平常已是習慣穿輕量的路跑鞋系列(平均250g上下左右),那當然一開始嘗試穿厚底訓練鞋(平均350g上下左右)時,一定是會感到腳步很沉重的,因為重量差太多了(平均單腳相差了近100g),這一點一定要列入考慮,我個人則是在近4年來已完全改穿厚底訓練鞋款為主,對於厚底訓練鞋款的適應力很良好。
(4).最重要也是最關鍵的一點,那就是個人的最佳化正常內旋機制被改變了,使得腳底板變得較僵硬,無法自然順暢地落地→內旋→起腳,我舉個例子好了,比方我個人的最佳化正常內旋幅度是15度(我沒量過,我自己隨便猜的),穿了適合自己的避震型鞋款,其足弓支撐剛好符合我15度的最佳化內旋,那我的腳底板會很自然順暢地落地→內旋→起腳,如果穿了過度支撐的穩定型鞋款,那我個人的最佳化內旋一定會小於15度,整個腳底板會因此而變得較僵硬,而無法自然順創地做一整套連續動作,您可能又會問我,那當發生足弓支撐不足時會怎麼樣呢?就我所知會發生如脛骨疼痛(Shin Splints)、跟腱炎(Achilles Tendonitis)、膝蓋也會痛,發生這些問題,我想您的腳步也會變得很沉重喔,這點是我個人認為最為可能造成部分跑者感覺到腳步較為沉重的主因。
說了那麼多,那麼第一次的測跑結果,這款Supernova Sequence 2到底適不適合我使用呢?我必須很誠實的這麼說,這款我可以使用沒有問題,但是我真的認為避震型的鞋款比較適合我,我真的是不需要那額外的內側足弓高硬度支撐,小腿脛骨、小腿各肌肉群、膝蓋各部位都沒有任何的不適,但是發生了上述第四點問題,腳掌落地時,個人的最佳化正常Pronation機制被改變了,腳底板整個感覺很僵硬不自然不靈活,不知是慢跑姿勢、還是慢跑效率,就是有種說不上來的不自然、不協調,起腳反射動作有點卡卡的感覺,這僅是第一次的測試感受,再讓我試試它的硬地表現吧!

1小時里程的PU跑道耗損,似乎對於前腳掌沒有造成任何的明顯磨損

後腳跟僅在外側區有輕微的磨損
Day Two(11月28日):18.4公里山路之性能測試
http://maps.google.com/maps?f=d&source=embed&saddr=%E4%B8%AD%E5%B1%B1%E8%B7%AF%E4%B8%80%E6%AE%B5%2F%E5%8F%B01%E7%B7%9A&daddr=%E5%8F%B074%E7%94%B2%E7%B7%9A%2F%E5%BD%B0%E5%8C%96%E6%9D%B1%E5%A4%96%E7%92%B0%E9%81%93&hl=zh-TW&geocode=FUZ3bgEdIHIvBw%3BFZB2bwEdpB8wBw&mra=ls&dirflg=w&sll=24.054302,120.593147&sspn=0.138571,0.22007&ie=UTF8&ll=24.04937,120.572125&spn=0.054866,0.072956&z=13
這是我這次的測試路線,從A到B是9.2公里,來回一趟剛好是18.4公里,有上下坡各佔50%,我不知道坡度是多大,但是上坡有難度,我總共花了1小時29分58秒60跑完,第一趟的狀況還好,但是回程的第二趟非常之吃力,尤其是在上坡路段,整個腳底板開始覺得不舒服,特別是當前腳掌要下蹬起腳的反射動作時非常得吃力,另外當平坡與下坡加速時,我習慣中前腳掌落地法,但是明顯感覺到腳掌被迫向外側最小趾區傾斜施力,跑完全程後,左腳最小腳趾外側有起了一個小水泡,雖然我最擔心的膝蓋並沒有發生任何的不適,但我已經可以確認這款的穩定支撐對於我來說真的是過高了,我想還是避震型的鞋款比較適合我,真的很可惜,如果這款的內側足弓沒有Pro-Moderator設計那不知該有多好呢,還是讓我期待明年初即將推出的 adiStar Ride 2 或 Supernova Glide 2 吧!值得一提的是這款的耐磨度很棒喔,比Supernova Cushion 7還來得好,我這次跑的路線其柏油路面非常之粗糙,相對於其他目前我所有使用的鞋款比較起來,Supernova Sequence 2的大底耐磨度是滿分的表現,而在柏油硬地上的避震性表現也是很棒的喔,不管是前腳掌還是後腳跟,百分之百絕對都有回饋感,完全沒有拖腳步的問題,倒是有腳底板很僵硬很麻木,不好下蹬起腳的嚴重問題,以這次18.4公里山路的測試心得看來,我想這款真的只適合我拿來慢慢跑1小時左右的路程使用,超過1小時,我的雙腳真的無法適應那重心被迫向外側傾斜的觸地感。

18.4公里後的柏油路面耗損,前腳掌幾乎跟前次1小時的PU跑道耗損是一樣地

後腳跟外側是有比前次的磨損還要多一些,但以這次柏油路面的粗操度來講,這樣的耐磨度實在太棒了。
第二週
從上次測跑完18.4公里山路後,因為左腳小指有一個小水泡,所以我就先換回避震型的鞋款來緩和練跑五天,直到12月4日才又開始穿上Supernova Sequence 2來練跑,再度穿上它來練跑的第一天,我只有一個感覺,我的天我的腳底板超不舒服的,尤其是左腳腳跟的部位,接近足弓的部份也很痛,原本預計跑1小時的PU跑道,結果只苦撐了40分鐘就跑不下去了,這次的感覺不知是怎麼搞地感到足弓的支撐有點過硬耶,不曉得是否跟雙腳已恢復了習慣避震型無支撐鞋款的關係,再度穿上穩定型的鞋款真的是很難受,雖然這款的重量與Supernova Cushion 7差不多,但真是奇怪,跑起來就是明顯感覺重很多,我想我的腳底板真的還是無法適應足弓內側區有加硬的設計吧,接下來的幾天(5~9日),我還是繼續使用Supernova Sequence 2練跑1小時,第二天開始再練跑就好多了,一天比一天進步,腳底板也比較不會痛了,但還是有到些許的不自然不舒服,跑完1小時的里程沒有什麼大問題,但可以很明確地告訴各位我不適合穿這款,因為我的雙腳穿這款跑步感到非常地吃力,速度很難提升上來,另外一點,我覺得這款的鞋底太過厚了,感覺有點小笨重,不知是否與我的體重太輕有關,我也感覺到這款的避震性也有點稍硬,這款鞋到目前總共測跑了約90公里,確定不適合我使用,但我想正常內旋、或內旋過度的跑者穿應該不會發生我的問題,特別值得一提的是這款的耐磨度真的很棒,我想使用壽命應該會很長喔,特別重視耐磨度的跑者,可以將它列入考慮名單,但還是得先確認自己的慢跑屬性適不適合這款,以上是我到目前為止的使用心得分享與看法,僅供參考。
評價
各項鞋測的總評如下:如以100分為滿分標準的話
‧避震性(Cushioning)---90分
Supernova Sequence 2的避震性並沒有丟Supernova系列的臉,還是維持在高水平的表現,前腳掌的避震性確定有提升,後腳跟改為稍微硬調些,但從後腳跟至前腳掌的避震動能傳送還算順暢,不會前後差太大,最適合用來跑各類的硬地路面。
‧穩定性(Stability)---90分
這款的整體平衡穩定度極佳,ForMotion的避震設計在穩定度上扮演著極重要的角色,分離式的外側後腳跟,非常有效率地因應個人自身重力下壓後而瞬間延伸分離出去,外側後腳跟明顯增加了觸地面積,使得雙腳落地後的平衡穩定度極佳,這裡的穩定度並非指內側足弓部的防內旋支撐度。
‧反應性(Responsiveness)---90分
整個鞋中底的軟硬度適中,但因為這款是穩定型的鞋款,可以明顯感覺到整個鞋床受到Pro-Moderator設計的影響,重力下壓後的回饋力是比避震型的鞋款還要明顯的,所以反應性的表現沒有比較差。
‧柔軟度(Flexibility)----80分
前腳掌的彎曲性還是維持著不錯的表現。
‧抓地力(Traction)---85分
Supernova系列的抓地力,是adidas的厚底訓練鞋款中最佳的,僅次於路跑鞋款。
‧透氣性(Ventilation)---75分
這一項是退步的喔,跑超過1小時後,鞋內真的覺得很悶熱耶,這款又沒有採用ClimaWarm材質,怎麼搞地,透氣性確定是退步囉。
‧舒適度(Comfort)---85分
整體的穿著腳感舒適度真的很不錯,特別是在後腳踝的包覆性真的是沒話說,這款的一般楦尺寸有稍微加寬,但如果您的慢跑時間是跟我一樣的每日1小時或更久的話,我說真心話,拜託請各位加大半號來穿吧。
‧耐用性(Durability)---95分
這款的整體鞋身、鞋中底、鞋大底實在很扎實,特別是鞋大底的耐磨度,我想應該是目前adidas所有系列中最佳的一款鞋,越野系列的不見得會贏這款。
‧重量(Weight)---65分
US9號的單支重量是340.20公克(12.00 oz.),以一般厚底訓練鞋來說,有點偏重,很多同競爭的鞋款都已降至320公克左右,而實際跑起來也是明顯有偏重感覺,這點不改善的話,我想跟其他的競爭鞋款就沒得比了。
‧售價(Price)---65分
以定價NT$3,550元來說,相較於其他品牌的競爭鞋款貴了NT$300元,我想對於一般消費大眾來說,是真的偏貴了些,如果售價可以再親和一點,那麼在市場上的接受度應該會更高。
• 總評(Overall)---82分
Supernova Sequence 2或許不是一款很適合我穿的鞋款,但很可能是絕大多數健身型跑者非常適用的鞋款,不適合於我並不等同於它不好,或者是大家就不適用,而是因為它的防內旋過度支撐對於我來說是過多了,而以我體重54公斤的生理條件來說,我想應該在大部分的男性跑者裡算是少數吧,這是主要的原因之一,另外一點是我本身是屬於輕微內旋不足的跑者,所以避震型的鞋款會比較適合我來使用,但請各位絕對不要輕忽這款鞋的好,這款Supernova Sequence 2是一款我個人特別推薦給我們亞洲跑者使用的一款穩定型厚底訓練鞋款,主要的原因是這款的內側足弓不是屬於非常死硬型的材質,相較於其他品牌同等級的穩定型鞋款而言,這款的內側足弓硬度我個人認為比較適合我們體重偏輕的亞洲跑者來穿,我個人建議體重80公斤以下的內旋過度跑者、或正常內旋的跑者都適用,而輕度內旋不足的跑者也可以使用,但體重最好是在60公斤以上為佳,如果體重低於60公斤的輕微內旋不足跑者穿的話,我想有很高的比例會發生跟我一樣的問題,另外一點,我建議購買的尺寸最好加大半號,不然慢跑距離遠(時間久)一點的話,可能就會覺得尺寸小了點會很不舒服喔,對於有內旋過度的跑者來說,我真的覺得這款要比其他品牌同等級的鞋款還來得優很多,會特別適合我們亞洲跑者穿,有內旋過度的跑者真的不要錯過了這款穩定型的慢跑鞋。
附註:歡迎轉載,但拜託請註明出處,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