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喜做甘願受 wrote:
有些人都喜歡用未使用補給,
未拿紀念品來合理化陪跑的行為,
那路跑限額參加人數該怎麼算。
主辦單位考量賽道規模及安全性所設定的人數,因為陪跑者影響參與路跑人的權益,
該怎麼算?
這些都是某些人"自以為是"的結果
都從自己的角度來看事情
而忽略了他們這樣做,在別人眼中的樣子
有人接受陪跑觀念,有人不接受陪跑觀念
不接受陪跑觀念的人也不要拿主辦單位總總考量來當說詞,畢盡那是個人想法不代表主辦單位的想法
又或
接受陪跑觀念的人。為什麼就不能用自已的認知去認為主辦單位也是如此
所以
如果主辦單位嚴格限制不能有陪跑人混在路跑人群中,也會有嚴厲措施與辦法去管控
那再來指責沒繳錢的陪跑員。
如果主辦單位都不在意了?那陪跑又有何不可
舉辦路跑活動是水幫魚,魚幫水的利益關係。越多人跑就越能帶動運動風氣的影響
往後路跑活動才會越辦越多。(這幾年不就是因路跑風氣盛行每個月才會有這麼多跑不完的賽事不是嗎)
一場路跑賽到底是跟自已挑戰還是為了成績而比賽見人見智。
至少我一場賽事下來見到不少人對於陪跑的人並沒任何不友善的態度,反而延路大家互相加油打氣的氛圍
這是主辦單位營造不出來的。一場賽事下來除了主辦單位的補給站,
也有不少賽道旁的居民或店家自掏腰包提供水、水果、食物為跑者加油
這些居民會在意接受補給的跑者是不是有繳錢給主辦單位嗎??我想他們根本就不在意
這些居民樂於分享,也享受這賽事的氛圍。
這些陪跑人也許有各種原因理由,也許是新手想試試腳力是否能完賽,也許是秒殺場沒報到名的遺憾
但最終都是大家樂見的培養出運動風氣的習慣。
遇到值得報名的賽事,那些沒報到名的跑者在往後肯定也會努力搶到名額
而新手嘗試了腳力發現自已足夠能力完賽半馬以後也會為了完賽證書的榮耀而報名。
往後更說不定嘗試全馬挑戰。
所以。我接受有陪跑者 沒啥不好。
下圖出處來自於運動筆記。
這樣感覺有什麼不好,女友(老婆)有心陪伴。幾分跑完還是重點嗎?重點是2個人有共同的回憶

內文搜尋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