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

60分鐘6公里算慢嗎?

【麵包超人】 wrote:
跑21公里,前15公里,速度還可以,但後面6公里,就真的是用60分鐘完成。
這是「身體裡能量轉換」的機能尚不足 ?


我也是前面15公里可以用 5分40秒均速完成, 但15+ 就一整個跳tone到6分~7分多....

主要是雙腳無力. 但心肺部份倒還好(因為跑很慢)

不知該如何加強?
【麵包超人】 wrote:
跑21公里,前15公里,速度還可以,但後面6公里,就真的是用60分鐘完成。
這是「身體裡能量轉換」的機能尚不足 ?
(恕刪)

小弟是後輩剛跑半年,也沒參加過路跑,所有訓練目標都是推10k.
很敢講是因為有認真看01,還有一些年輕的經驗.
小弟為了推10K的LSD是跑2.5小時,但是跟別人比較不一樣的是爬三個平臺,每一段比前一段心跳要高一些,速度快一點,最後一段很短,但是能用短跑速度抬腿衝幾百公尺.

小時候常上陽明山公立游泳池游泳,一次10元,好像也沒買東西吃,冰冷的水一天跑上跑下游來游去也不太累.但是神奇的是有很多次下山搭公車都有一種全身輕飄飄的感覺,競走雖短50分鐘解掉的時候也會,自行車5個多小時回來也會,跑十K盡力跑都不會,LSD就會.

這跟跑步版有前輩提到的LSD現像很雷同,所以敢大膽放槍,自於年紀長了,吃東西要抓好,前幾天有低血糖到噁心飆冷汗難過到躺平,這是相對的風險,看麵包大有沒有要補充的.
(一)
放肆人生 wrote:
但心肺循環功能不足造成,應是有練單車但卻很少讓心跳維修在一定高檔的關係

沒錯,騎單車100KM ( 五~六小時 ,無交管、停紅燈 ),平均心跳約120~140下。
而跑半程馬拉松、或10KM自我練習,平均心跳都來到140~160下,心肺功能的考驗頗大。


放肆人生 wrote:

不知你一分鐘心跳幾下?

安靜心跳約75~82下。



(二)
fansofyou wrote:
我也是前面15公里可以用 5分40秒均速完成, 但15+ 就一整個跳tone到6分~7分多....

主要是雙腳無力. 但心肺部份倒還好(因為跑很慢)

不知該如何加強?

fansofyou前輩實力還比我強。

您說「主要是雙腳無力. 但心肺部份倒還好」,那就加強腿部肌力訓練,健身房有專練大腿肌耐力的機器,我是用砂包。
( 有請放肆人生、未賽已三鐵前輩指點了。 )



(三)
未賽已三鐵 wrote:
小時候常上陽明山公立游泳池游泳,一次10元,好像也沒買東西吃

好懷舊的光陰,當年真是美好的年代。

未賽已三鐵 wrote:
,所以敢大膽放槍,自於年紀長了,吃東西要抓好,前幾天有低血糖到噁心飆冷汗難過到躺平,這是相對的風險,看麵包大有沒有要補充的.

嗯~平時高升糖的食物,要少吃。 ( 食物有分高升糖、低升糖 )

入門跑者;
跑馬拉松、騎單車,每一站隨時補給香蕉、巧克力、麵包,比較有持續力。
上一周參加半馬,可能是「非香蕉產季」,都是小蕃茄,小番茄又沒有多少糖份( 看衛教片,小番茄適合平時吃 ),小番茄能補糖份有限,跑半馬的後10K,消耗糖份頗多,後續都無力了,有種靈魂離體漂走的感覺。

還好有準備「能量包」,吃完能量包120大卡,30分鐘之後還能跑一下。


高手跑者:
好像高手有時候是「過站不停」,不知水份、能量補給夠嗎 ?



還有,睡眠不夠也會影響。
因為就像「期中考試」前一晚會緊張一樣。
睡不夠,就沒力。
【麵包超人】 wrote:
(一)沒錯,騎單車1...(恕刪)


我安靜心跳是52~58之間,可是幾年前還未跑步時,我安靜心跳是80~90之間

給妳身體一些時間,他會慢慢適應妳給的強度訓練,這兩年跑步突然流行,很多人為求快快上賽場並有好成績,沒給身體足夠的時間去適應,底子不好的人就受傷了
【麵包超人】 wrote:
macwoman、未賽已三鐵...諸位前輩您們好:
(1)
為什麼跑21公里( 平路半馬 )之後,隔天好累,並非痠痛,而是好疲累 ?
而跑6公里、10公里,隔天不會太累 ?

跑21公里,前15公里,速度還可以,但後面6公里,就真的是用60分鐘完成。
這是「身體裡能量轉換」的機能尚不足 ?


(2)
版主提到 : 60分鐘6公里算慢嗎?

如果不以速度來看,以時間來看,
一樣是60分鐘的運動,我覺得...
跑步60分鐘,與打球( 網球、羽球 )60分鐘,跑步比較累。
跑步2小時~3小時,與打球( 網球、羽球 )2~3小時,跑步比較累。

跑步和其他運動相比,耐力是考驗。
其他運動,是耐力+爆發力 綜合,耐力普普的,還有爆發力填補,中間還能休息。

不知論點是否正確 ?


一點我的做法和想法 互相交流 看看就好 不一定對或好喔!

1.靜止心跳我的約在50-55左右 我的很多車友跑友都低於50(心肺越強 數值越低)

2.比賽時前面跑得有模有樣 後段跑到速度一路掉 甚至快要往生 好痛苦 這是訓練量不足就免強參賽或是配速不當(一開始跑太快 沒有平均分配體力) 還有就是熱量和電解質未能及時和適當的補充 因而軟腳了抽筋了

3.球類運動是屬於間歇運動 有得舒緩休息 可以藉機會恢復體能補充養分 故而比較沒有痛苦感(過勞) 長跑沒得休息 是屬於耐力賽 比的是體能+意志力(訓練量不足者) 其實訓練量充分的跑者 一場全程馬拉松跑下來並不會累 反而感覺通體舒暢 睡一覺 明天還可以參賽

4.雙腳無力 不知該如何加強? ..... 緩緩的增加練習量吧? 平時的練習量最少要是比賽里程數的一半 而且必須是跑起來很輕鬆 盡全力跑也不會疲勞痠痛的狀態 偶而去跑些山路吧? 把肌肉養大 養壯(補充蛋白質 跑完喝杯無糖豆漿吧?)

5.我的習慣 練跑時隨身帶幾顆糖果 跑前一小時吃飽 冬天30公里以下出門前喝足水就不帶水了 夏天帶腰包水壺
捨得 捨得 願捨就會有得
  • 8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8)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