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這邊討論的,單純只是肌肉骨骼系統與生物力學的相互機制。
事實上人體結構並不能這樣拆開來看。
人體除了肌肉骨骼系統以外,還包含了神經系統,代謝系統,循環系統...等
各系統間要保持平衡穩定,人體才能穩定運作。
不管是什麼種類的『痛』。
只要會痛就是某些地方不平衡了。
在物理治療專業範圍能做的,我們會盡量將病人的肌肉骨骼系統維持在一個『平衡』的狀態。
將不正確的生物力學機制降至最少,盡量減少發生膝蓋痛的『機率』。
至於超出物理治療能夠服務的部分,則需要依靠其他相關專業人員的互相合作囉。
tifndnxu wrote:
所以理論上只要腿部的...(恕刪)
http://www.flickr.com/photos/36607900@N03/
smilept wrote:
將不正確的生物力學機制降至最少,盡量減少發生膝蓋痛的『機率』。
...(恕刪)
這是否有 "如果使用正確的生物力學機制就不會受傷" 的意思?
其實 "什麼是正確的生物力學機制", 在這裡討論的是跑步, 也有各式各樣的說法, 目前的各式科學研究也沒有定論 (例如有名的 "姿勢跑法", 的確有研究說可以降低衝擊力50%, 但是否真能增強跑步效率或能減少受傷則仍待研究). 所以目前能聽到的各式跑法建議, "都只能算是個人意見, 僅供參考", 也就是說對我和許多人有用 (例如 "姿勢跑法" 目前對我來說是不錯用的), 對你不見得有用.
當然也有些比較極端的主張: "不存在正確的跑步生物力學機制" (意思是跑步對人類來說是超過正常強度的運動, 一定會受傷, 只是早晚問題).
目前分享的,是從我接觸物理治療這門專業以來的心得。
若有其它先進願意補充,請不吝分享。
我在臨床觀察生物力學機制時,會去比較病人自己身體的相對情況。
例如:左右腳的screw-home mechanism是否一致?
舉例:左腳膝蓋會痛,且剛好左側脛骨旋轉的角度也比右腳小很多,
相對於右腳來說,左腳的生物力學機制就是錯誤的,那這就『有可能』是造成疼痛的原因。
至於對不對?這就要透過其他的評估來交互驗證才會知道。
所以,對於『如果使用正確的生物力學機制就不會受傷 』這句話,
請容我幫它打個問號好嗎??
閒聊時間:
身為物理治療師在跑步這方面其實有很大的優勢
就是當疼痛出現時,我自己知道問題在哪,我可以很快速的治療我自己。
所以,知道平常該跟什麼人一起跑步了吧?

bartholomew.simpson wrote:
這是否有 "如果使用...(恕刪)
http://www.flickr.com/photos/36607900@N03/
內文搜尋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