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還蠻喜歡glide的Q感.ace則還不太適應
我是先看上ace boost,因為我是前足著地,而他boost做在前足(而且他純白配螢光橘還真好看)
網路上一直找不到中文網頁說明(adidas到底有沒有中文官網啊?),只能看外國心得說這雙有比較寬的
我先去第一家試穿9號~嗯~楦頭稍緊,店員表示adizero系列楦頭都一樣窄~放棄
後來又去逛到另一家我不死心又試了放在架上的9號~楦頭竟然完全得舒適!買了
拿到鞋盒才知道這雙有做WIDE版(後面這家店員其實也說adizero這系列楦頭都偏窄.建議我看glide)
以上兩家都是那種扛棒掛adidas所謂的專賣店...專賣店真的只有負責賣吧?!
又不是問店員這雙鞋適合高低足弓.內翻過度或不足.支撐或避震型
只是這雙鞋有哪些楦頭都搞不清楚?
後來去另一家專門賣慢跑類產品小店.隨口問他們有沒有進boost系列
店家說現在boost系列只有專門店可以賣...
我到現在在網路還是查不到ace boost的中文網頁資料~只有運動筆記一篇簡短的介紹跟幾篇新聞稿
而我查到的官網,看起來就是把美國官網表面直接中文化,進去裡面看鞋子詳細介紹還是英文
甚至也找不到ace boost這雙鞋子(而且很多鞋子看起來也沒在台灣上市)
而專賣店...adidas真的覺得這樣弄可以提升專業形象嗎?提升潮的形象我比較相信
這邊有沒有adidas的人在看板啊?請告訴我到底哪裡可以找到貴公司鞋子比較深入的資訊?!
Ray0926 wrote:
還好吧很多人不清楚...(恕刪)
說真的, 錯誤跑姿, 下坡一直用後腳跟煞車, 體重加上重力加速, 鞋底一直在地面拖移
再加上鞋底沒有用耐磨的馬牌輪胎材質, 跑一次山路超馬會變這樣, 不意外
下坡跑應該使用腳掌著地的姿勢, 不過要經過長期的練習, 這樣對關節的傷害是最低的
而且切忌煞車, 以免影響動能, 膝蓋微彎, 儘量放鬆跑
步頻可以加快, 也可以根據坡度來調整快慢, 如很陡的下坡時請加快步頻
如果步頻加快還無法應付陡下坡,步幅一定要減小
我雖然沒跑過 78K 超馬, 但是也跑過雙溪馬跟宜蘭冬山河 50k, 富邦全馬
雙溪馬沒經驗, 下坡一直煞車, 受到運動傷害後開始找資料, 決定改變跑姿
剛開始改變一定不習慣, 因為要用重新訓練較少使用的部位, 從零開始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