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

adidas ultra boost 原來不適合跑馬拉松 (跑友們要注意)

請帶發票收據去店家退貨, 只要認定非人為損耗就一定要被接受,跑步磨損不算人為損耗, 何況是在短時間內的損耗, 你買跑鞋不跑步要幹嘛, 一定要據以力爭, 請不要放棄品牌給予顧客的權利

建議 adidas 特別註明沒有標準跑姿或是要跑超馬者
切勿購買此鞋款
前兩天也去買了一雙,基本上我是每天跑5k,這雙ultra boost真的又輕又好穿,我有Nike airmax好幾雙,之前Adidas Energy boost一剛出就買了,結果第一代的energy boost比較小,應該買大個半號才比較好穿,但以跑步而言,energy boost真的是我最愛的一雙鞋,又輕又好跑,而這雙Ultra boost一出來的時候就被它給吸引了,平常當工作鞋來穿也很好看,穿過之後發現ultra boost上底材質比energy boost有彈性,所以不用再買大半號的size,買適合的size就好,個人蠻喜歡這雙鞋的!


我boost系列有兩雙-ace boost(今年出的)跟glide boost(去年款,現在出清價買入)
我還蠻喜歡glide的Q感.ace則還不太適應

我是先看上ace boost,因為我是前足著地,而他boost做在前足(而且他純白配螢光橘還真好看)
網路上一直找不到中文網頁說明(adidas到底有沒有中文官網啊?),只能看外國心得說這雙有比較寬的
我先去第一家試穿9號~嗯~楦頭稍緊,店員表示adizero系列楦頭都一樣窄~放棄
後來又去逛到另一家我不死心又試了放在架上的9號~楦頭竟然完全得舒適!買了
拿到鞋盒才知道這雙有做WIDE版(後面這家店員其實也說adizero這系列楦頭都偏窄.建議我看glide)
以上兩家都是那種扛棒掛adidas所謂的專賣店...專賣店真的只有負責賣吧?!
又不是問店員這雙鞋適合高低足弓.內翻過度或不足.支撐或避震型
只是這雙鞋有哪些楦頭都搞不清楚?

後來去另一家專門賣慢跑類產品小店.隨口問他們有沒有進boost系列
店家說現在boost系列只有專門店可以賣...

我到現在在網路還是查不到ace boost的中文網頁資料~只有運動筆記一篇簡短的介紹跟幾篇新聞稿
而我查到的官網,看起來就是把美國官網表面直接中文化,進去裡面看鞋子詳細介紹還是英文
甚至也找不到ace boost這雙鞋子(而且很多鞋子看起來也沒在台灣上市)
而專賣店...adidas真的覺得這樣弄可以提升專業形象嗎?提升潮的形象我比較相信

這邊有沒有adidas的人在看板啊?請告訴我到底哪裡可以找到貴公司鞋子比較深入的資訊?!
覺得就是沒搞清楚鞋子定位就跑來抱怨...

有些鞋款、牌子設計本來就不耐磨,都跑到超馬的人了竟然還不清楚....

很好奇Skechers會不會有人抱怨....出了名的不耐磨呀~~
還好吧
很多人不清楚自己車子輪胎規格
還不是也開了好幾萬公里
所以還是要請 adidas 正名
沒有正確跑姿及要跑超馬的人 不要買啊

Ray0926 wrote:
還好吧很多人不清楚...(恕刪)


說真的, 錯誤跑姿, 下坡一直用後腳跟煞車, 體重加上重力加速, 鞋底一直在地面拖移

再加上鞋底沒有用耐磨的馬牌輪胎材質, 跑一次山路超馬會變這樣, 不意外

下坡跑應該使用腳掌著地的姿勢, 不過要經過長期的練習, 這樣對關節的傷害是最低的
而且切忌煞車, 以免影響動能, 膝蓋微彎, 儘量放鬆跑
步頻可以加快, 也可以根據坡度來調整快慢, 如很陡的下坡時請加快步頻
如果步頻加快還無法應付陡下坡,步幅一定要減小

我雖然沒跑過 78K 超馬, 但是也跑過雙溪馬跟宜蘭冬山河 50k, 富邦全馬

雙溪馬沒經驗, 下坡一直煞車, 受到運動傷害後開始找資料, 決定改變跑姿

剛開始改變一定不習慣, 因為要用重新訓練較少使用的部位, 從零開始
原來我可以扮演新手 ccc.
跑不受傷就是我的正確跑姿(管它著地點在腳掌還是腳跟).
反正我又不跑速度的(健康就好).
老實說我的跑齡還不到2年 但對跑山有一定的興趣(較常出沒於梅山36灣.也自主過合歡馬).
這款鞋目前已被我拿去換較耐磨的鞋底了 等下周拿回來後再找時間測試測試.
看看到底是個人問題還是原本鞋底的問題.

這本來就不是拿來跑馬拉松的鞋子,怎麼可以怪公司呢?

雪天寶 wrote:
原來我可以扮演新手...(恕刪)
版主跑山要不要參考美津濃這雙看看?順便試一下這種大底禁不禁得起柏油路面摧殘
  • 8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8)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